笔记|昆曲
1.昆曲又称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山腔,与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2.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十九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
3.昆山腔在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乾隆年间影响最大,也是最鼎盛时期,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4.明代汤显祖《牡丹亭》,清代洪升《长生殿》,清代孔尚任《桃花扇》,都是古代戏曲文学的不朽之作。明代还有沈璟《义侠记》
5.根据文征明手录的娄江魏良辅《南词引正》一文记载,“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今千灯镇),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元代末年昆山顾坚为昆曲创始人。今昆山千灯镇有顾坚纪念馆。
6.曲圣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全面改革。昆腔具细腻婉转的特色,因之又有“水磨调”、“水磨腔”之称。最早用昆曲演出的剧作为梁辰鱼的《浣纱记》。
7.沈宠绥《度曲须知》“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
8.明清传奇是和诗经、楚辞、汉赋、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唐诗、宋词所并列。
9.在艺术上细腻优雅的昆曲开始显露远离大众欣赏趣味的一面,过分雕琢的歌词,过分悠长的演唱,过分缓慢的节奏让普通观众越来越难以接受,渐渐衰落。出现花雅之争,即昆曲与花部乱弹之争。
10.传字辈艺人。传承。
11.1956年,《十五贯》演出,周总理曾感慨的说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目前昆曲剧团有六团(院)一所。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