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掉举随烦恼
掉举随烦恼 学佛的人都懂得“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这个定,就是定力,初修定力的时候;讲究克服昏沉与掉举。昏沉就是打瞌睡,掉举就是坐不住,心猿意马,安不下心。
学佛我不是至诚的,但视生活为另一种修行,渐渐的我发现,“掉举”的现象,在身边随处可见。
偶然认识一位大姐,印象里她常常换工作。后来开了一爿烟酒小店,早出晚归的忙乎,可谓勤勉,但是店里生意始终没起色。总是听她念叨钱不够花捉禁见肘,日子紧紧巴巴。后来几次去店里她都不在,我才发现她在店里坐不住,动辄就往外跑。店里一冷清,或是家里人在店里,就要立刻跑出去,别管正事闲事,只要在外面跑路永远不辞辛苦,后来干脆利用早晚拉起了“板的”。拉板的收入是不固定的,还要躲避城管,但是因为能在外面跑,还算是她坚持最长久的事了。这样心思都在外面,无暇打理小店,生意肯定受影响。“掉举”的人沉不下心,稳不住阵,注意力无法聚焦,很难全神贯注地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掉举生于浮躁,常常被吸引到忽然闪现在脑海里的念头里,偏离了主次,摇摆于目标。缺少了专注的力量。人无专注,别说让你在故宫修文物,让你看管小卖部都困难。江湖摆摊算命的,把这种人叫驿马星,像古代驿站的马匹,来回奔波,永不停歇。就是俗话说的“劳碌命”。劳碌与劳碌命也不是同一个概念,劳而无功,终成宿命,才算是劳碌之命。
前些天,女儿教我把微信扫在电脑版上使用,美其名曰,两不耽误。渐渐的我发现,简直是另一种声色犬马的诱惑,精神上陷入了无休止的“掉举”。这个后台一经开启,一会儿“咻”的一声,有人在微我,身不由己的切换了页面,正事说完附一堆闲篇,一会“咻咻”,关注的公号里,一篇标题党爆文推送了,心痒手贱点进去,励志鸡汤狗血,碎片信息纷至沓来,思路很难回到正题上。文章里万一涉及个什么“门”事件,又难改八卦习气,非要百度一下详情不可,最后在跑偏的路上,信马游缰驰骋一溜达就是半天时间,令人痛心疾首。
这时,我才意识到,坐在屋子里的人,同样是可以“掉举”的,思想不止、想法多而杂乱。进入纷繁的思想,内在的潜流,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流过,回忆起无端的是非恩怨,爱恨情仇,心情不平静,没有专心致志做该做的事,走神跑题,都是掉举,心神散乱的去笑话屁股坐不住的,其实是五十步笑百步。如果放任自己在思维的空间里掉举,还真不如出去跑两圈,也好把胡思乱想都放下。
高晓松回忆狱中生活时提到一个人,从小,他的世界只有一个北京火车站。做盲流、要饭、抢劫,一个火车站就是他全部的人生。人们都在逃离喧嚣,他却受不了清静,宁可弄一盆凉水往睡觉的人脸上洒,被人追着打,也不愿安安静静待一会儿。掉举到这么严重的程度,简直就如同入了无间道,和生活在地狱有什么区别?
掉举一旦成为习惯,就是心魔作崇,人和心到处乱窜,惴惴不安,很难踏下心来做正事。比如,有的人在一个地方待着会压抑,喘不过气来,无论刮风下雨,月黑风高,都要往外疯跑,上蹿下跳,不得消停;有的人今天学书法,明天学拉丁,不定性,没长劲;有的频繁跳槽,转行,跟着感觉走,不懂得“心如磐石,守脑如玉”;更有恋爱见异思迁者,始乱终弃,这些都是不同层次的掉举。
掉举的根源在于贪欲和放纵的心性,唯恐失去机会,难以抵御诱惑,总想把握更多,结果反而被不同的方向、目标搞得莫衷于是,一事无成。掉举一旦成了习惯,如果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受制于环境不得施展,就会难以忍受,烦恼倍增。人都说,“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是深陷掉举的人,是无福气消受“无事”那种身心放空的状态的。“我问海山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这个闲,不是虚度光阴,而是养精蓄锐,储备能量,淡定沉着。山并不忙,却能生出千树万花;水看似闲,回眸时已奔流万里——能闲下来的人,必定不是等闲之辈。
意识到自己的掉举容易,完全破解,恐怕是世界上最难的功课了,将诸多的杂念断舍离,唯有下一个“静”的功夫。正所谓: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心定无以成仙,静则生慧,动则生昏,世间万象是非纷纷扰扰,若以静处之,则氛霾尽除,一派清明。
学佛我不是至诚的,但视生活为另一种修行,渐渐的我发现,“掉举”的现象,在身边随处可见。
偶然认识一位大姐,印象里她常常换工作。后来开了一爿烟酒小店,早出晚归的忙乎,可谓勤勉,但是店里生意始终没起色。总是听她念叨钱不够花捉禁见肘,日子紧紧巴巴。后来几次去店里她都不在,我才发现她在店里坐不住,动辄就往外跑。店里一冷清,或是家里人在店里,就要立刻跑出去,别管正事闲事,只要在外面跑路永远不辞辛苦,后来干脆利用早晚拉起了“板的”。拉板的收入是不固定的,还要躲避城管,但是因为能在外面跑,还算是她坚持最长久的事了。这样心思都在外面,无暇打理小店,生意肯定受影响。“掉举”的人沉不下心,稳不住阵,注意力无法聚焦,很难全神贯注地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掉举生于浮躁,常常被吸引到忽然闪现在脑海里的念头里,偏离了主次,摇摆于目标。缺少了专注的力量。人无专注,别说让你在故宫修文物,让你看管小卖部都困难。江湖摆摊算命的,把这种人叫驿马星,像古代驿站的马匹,来回奔波,永不停歇。就是俗话说的“劳碌命”。劳碌与劳碌命也不是同一个概念,劳而无功,终成宿命,才算是劳碌之命。
前些天,女儿教我把微信扫在电脑版上使用,美其名曰,两不耽误。渐渐的我发现,简直是另一种声色犬马的诱惑,精神上陷入了无休止的“掉举”。这个后台一经开启,一会儿“咻”的一声,有人在微我,身不由己的切换了页面,正事说完附一堆闲篇,一会“咻咻”,关注的公号里,一篇标题党爆文推送了,心痒手贱点进去,励志鸡汤狗血,碎片信息纷至沓来,思路很难回到正题上。文章里万一涉及个什么“门”事件,又难改八卦习气,非要百度一下详情不可,最后在跑偏的路上,信马游缰驰骋一溜达就是半天时间,令人痛心疾首。
这时,我才意识到,坐在屋子里的人,同样是可以“掉举”的,思想不止、想法多而杂乱。进入纷繁的思想,内在的潜流,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流过,回忆起无端的是非恩怨,爱恨情仇,心情不平静,没有专心致志做该做的事,走神跑题,都是掉举,心神散乱的去笑话屁股坐不住的,其实是五十步笑百步。如果放任自己在思维的空间里掉举,还真不如出去跑两圈,也好把胡思乱想都放下。
高晓松回忆狱中生活时提到一个人,从小,他的世界只有一个北京火车站。做盲流、要饭、抢劫,一个火车站就是他全部的人生。人们都在逃离喧嚣,他却受不了清静,宁可弄一盆凉水往睡觉的人脸上洒,被人追着打,也不愿安安静静待一会儿。掉举到这么严重的程度,简直就如同入了无间道,和生活在地狱有什么区别?
掉举一旦成为习惯,就是心魔作崇,人和心到处乱窜,惴惴不安,很难踏下心来做正事。比如,有的人在一个地方待着会压抑,喘不过气来,无论刮风下雨,月黑风高,都要往外疯跑,上蹿下跳,不得消停;有的人今天学书法,明天学拉丁,不定性,没长劲;有的频繁跳槽,转行,跟着感觉走,不懂得“心如磐石,守脑如玉”;更有恋爱见异思迁者,始乱终弃,这些都是不同层次的掉举。
掉举的根源在于贪欲和放纵的心性,唯恐失去机会,难以抵御诱惑,总想把握更多,结果反而被不同的方向、目标搞得莫衷于是,一事无成。掉举一旦成了习惯,如果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受制于环境不得施展,就会难以忍受,烦恼倍增。人都说,“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是深陷掉举的人,是无福气消受“无事”那种身心放空的状态的。“我问海山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这个闲,不是虚度光阴,而是养精蓄锐,储备能量,淡定沉着。山并不忙,却能生出千树万花;水看似闲,回眸时已奔流万里——能闲下来的人,必定不是等闲之辈。
意识到自己的掉举容易,完全破解,恐怕是世界上最难的功课了,将诸多的杂念断舍离,唯有下一个“静”的功夫。正所谓: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心定无以成仙,静则生慧,动则生昏,世间万象是非纷纷扰扰,若以静处之,则氛霾尽除,一派清明。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