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荒原狼》笔记
怒刷赫尔曼·黑塞的作品《荒原狼》,刷完刚好电子书没电。其实我并不太喜欢这部小说,不是它不够深奥精彩,而是因为它深奥精彩到有点沉重了,好多地方是赤裸裸的自杀论精神分裂症论,负面情绪有点多,看完它不知道要刷多少小时都敏俊兮或者CCTV才能缓解。对于小说,我以为该如红楼梦,微言大义,婉转高雅,事关死生,却只是赋诗赏菊端茶递帕。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只把桃花葬而决不张牙舞爪,回头看还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而《荒原狼》恰恰不是这类小说,整个作品充满了痛苦焦灼的狼嚎般的自我或者对他人的责备和反省。天地之间,唯一身尔,投身于平庸的世俗生活和还是厕身于理想化的精神追求,总是难以两全,据说保持孤洁直率纯粹的人类生活属于狼性生活。这个狼陷入众生平庸的海洋,痛苦的迷狂,嚎叫连连。作者用大量的内心独白,意识流,象征性的情节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个中年欧洲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黑塞是反战主义者,是尼采哲学的践行者,是莫扎特音乐的拥护者。他不仅反战,也反对技术、金钱、贪欲。他在其中插入了大量对社会人生思想的认识,比如他对爱情,对歌德,对莫扎特,对不同音乐家的音乐………都有带有时代性的评价。这本书写于1927年,介于一战二战之间,他预测了二战的产生,黑塞通过主人公的口指出,人们并没有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吸取教训,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热心地准备下一场战争,成千家报纸、杂志,成千次讲演、公开的或秘密的会议在宣扬虚假的爱国主义,煽动复仇情绪。“他们每天被灌输、被提醒、被煽动、被搅得不满和发火,这一切的目的和结局就是爆发一场战争。”然而,黑塞充满恐惧的警告没有被倾听,反而被嘲笑,因此他隐居瑞士乡间。想想在那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死去的里尔克,茨威格等等优秀的灵魂,他们的痛苦亦该当如此。一个信仰缺失的堕落时代,个体灵魂只有独自面对苦难和困境,恰如今天我们亦无从去处,做精神的流浪者,在陌陌或在街头酒桌。叔本华说,仅用直观就能获得经验对象。或许像书中所写,像赫尔米娜那样直观感性的去生活,我们就能重新发现快乐,就会在时间之中永恒。黑塞是如此丰富深刻,所以我们应该,刷刷黑塞。在此周末,聊以为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