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好奇心?
安全感并不是稳定,好奇心也不一定是漂泊。但是,好奇心一定意味着一种挑战,一种对未知的挑战。不是让今天的自己能够看到明天的自己,而是让今天的自己可能看到梦里的明天的自己。

今年你几岁?你是更倾向于安全感,还是好奇心?
一场关于呵护还是毁灭高等生物的博弈,最后被黄执中讲成了好奇心和安全感,有人说这是偷换概念,也有人说这是视角新颖。我是偏向于后者的。蔡康永把高等生物比成了更高等的人类文明。我想比起这么高深的概念,我更愿意聊聊,我们生活中的安全感和好奇心。
黄执中说好奇心是探索和尝试的动力,如果我们没有了好奇心,虽生犹死。
你有没有这样的一种体会,你很不满足的现在的工作,你想换一个你喜欢的工作,或者工资更高的工作,或者哪种条件更满足与你,比现在更好的工作。但是,换得工作一定会要你么?我想很少有人会信心十足的说,我找的新工作一定会要我。那么,为什么还要找呢?不就是好奇心告诉你,试一试么,或许结果会不一样么?
看完这一期的奇葩说之后,我一直在想,到底有什么是我们不怀着好奇心的?老罗说,如果觉得这是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他就宁愿毁灭。可是,这个世界本身就没有百分之百的匹配,人类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从来都不知道一定的结果,从来都只知道,我做了,或许会不一样。哪怕是99%的确定,也是有着1%的不确定的,而那1%的不确定,正是我们去拿好奇心弥补的。
赵又廷说想试一试新的角色,所以拍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不正是好奇心唆使你去挑战一种新的可能么?灵泉说每次投资都会评估风险,可是风险永远没有百分之百的确定性,最后的投资也有一部分好奇心存在。
黄执中说我们曾经都活过。这句话在我听到的时候,心里是隐隐有点悲哀的。曾经,总是个泛着些悲剧特色的词。
我们都曾都是孩子,问着十万个为什么,那时候大人包容着我们的好奇心,耐心的给我们做着千奇百怪的解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习惯性的去做各种“风险评估”,所以有些人变成了规避风险的人,有些人变成了面对风险的人。投资学上有句话叫:风险越大,收益越大。所以这个社会上,有人成了首富,有人只是万粒尘埃中的一粒。
我辞职决定从上海回到绍兴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了一句:岁月静好。
我说我要陪在我父母身边,我说我想换个工作,回家可能成本会更低,我说……我选择了安全感。虽然这样的安全感里面透着些许的可能,但是如果是大范围上看,我是选择了安全感的。就像我现在辞职在家,就算没有收入,我一样有吃有喝,饿不死。
可是,这是我要的么?我没有答案。
我一直跟我的朋友说,我不曾奢求自己大富大贵,但是我希望我自己活过。我希望我活过……
我怀着好奇心回家,因为我对我自己说,回来过,我才知道我想不想在这里;我说也许将来我会去任何一座城市生活,我从来没有答案,我一直在找寻答案,或许我一辈子都没有答案,但是我希望,我在永远尝试着一种叫做“可能”的东西。
安全感并不是稳定,好奇心也不一定是漂泊。但是,好奇心一定意味着一种挑战,一种对未知的挑战。不是让今天的自己能够看到明天的自己,而是让今天的自己可能看到梦里的明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