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是用来否定改革吗?
这段时间一部《人民的名义》的电视剧,突然成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不分男女老幼,人们都开始谈论这部以反腐为名义的电视剧,而且突然关于这部电视剧的评论一下子就冒了出来。
在这种观影的潮流下,我也是跟随追了一下电视剧,而且对于其中的一些细节有所评论。但是,对于这样一部讲大道理的电视剧,我本能上还是有所抵触,认为这部电视剧是为了政治进行宣传。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突然发现这部电视剧并非仅仅是一般的政治宣传,而是另有一些主题被反腐的主题隐藏了。也就是说,这部反腐剧背后,其实另有玄机。我想通过电视剧的几个细节来展开分析,分别是沙瑞金对于香港媒体文章的反应,以及两次省委扩大会议。
首先,我们要找到电视剧的题眼所在,本剧的名义自然是以反腐为名,揭露了许多贪官的贪腐的言行,但是反贪却并不是本剧的题眼,而是为了遮盖中心的剧情。故事中,老书记赵立春为了转移视线,买通写手在香港媒体撰文,将沙瑞金在汉东省三个月的反腐行动作为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否定。沙瑞金将此事作为重要事件进行讨论,并认为应该主动回应这一话题。但是,我们看到故事结尾,沙瑞金并未回应香港媒体所炒作出来的话题。也就是说,这个话题在剧情中并未展开,那么这个话题是否就被忽视了呢?我想,作为电视剧的题眼,其实回应反腐与改革开放的关系,恰恰就是这部电视剧所要完成的使命所在。但是,这个命题并不是沙瑞金所能够回应,而是这部电视剧所要回应的问题。
这部电视剧是如何回应上述的问题呢?那么,我们不妨从沙瑞金的两次省委扩大会议来展开讨论。本剧之中有两次省委扩大会议,主题分别是请陈岩石老检察官回忆革命时期的历史和通过十张地图来展现易学习在基层的工作。这两次会议对于回应上面所提出的问题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先讲第一次省委扩大会议,是以陈岩石检察长对于建国前,共产党员敢于牺牲敢于被炸药包,才能打出一片新的天地,着重肯定了建国时期的干部及其精神,这是改革开放前的老干部的标杆。然后,话题转入到了人事安排的问题,用什么样的干部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和政策,用了革命干部自然就有新中国,而用了贪腐干部就会有各种事件。在会议上,以祁同伟为案例,高育良与李达康争论不已,显然祁同伟就属于大家认识不清的干部,因此在会议上沙瑞金冻结了上一届干部的提名任命。这才有了后来的吕州干部考察,发现了易学习。
在吕州有一座著名的湖畔美食城,是赵家三公子赵瑞龙的产业,是经过前吕州市委书记高育良批准兴建的民营企业,但是也同样是排污大户。易学习在给老省委书记赵立春打过电话后,就开始了全面的拆迁工作。沙瑞金则对于易学习敢作敢为提出了公开的表扬,并在视察易学习的家中时,发现了他的为政经历。这就曾为了第二次省委扩大会议的引子。
在第二次省委扩大会议上,沙瑞金通过十张地图,对于易学习的工作进行了高度肯定。这种肯定显然是不同寻常的,一个省委书记高度肯定区长的行为,怎么说都显得格外另类。但是,我们必须知道,易学习和陈岩石是改革开放三十年赵立春主政期间被打压的两位,一个革命干部没有上正厅级,而另一位基层干部三十年处级徘徊。,这两个人恰恰反映出赵立春书记对于人事任命的一个标准,这反而被沙瑞金所定义的中共优秀干部。也就是说,沙瑞金通过两次会议就重新定义了干部任用的新标志,就是以陈岩石和易学习两人,因而在这次会议上省委各个主要干部再次否定了祁同伟的人事任命。
那么,我们将这三件事结合起来,就不难发现这部电视剧,虽然是以反腐作为故事线索,但是主要是反思了改革开放的主要问题,并以汉东省的故事,来暗示了未来的干部任用标准。这些部分作为故事情节不免拖沓,但是作为政治暗示,却有足够的理由和价值。那么,回过头来这部电视剧究竟是拍给谁看?我想,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就有了不同的答案。
愚公∞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周作人自编集》阅读记录 (1人喜欢)
- 《冯友兰文集》阅读记录 (4人喜欢)
- 《中国近代史从书》阅读记录 (2人喜欢)
- 《费孝通著作目录》阅读记录 (2人喜欢)
- 《汪曾祺别集》阅读记录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