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山口县 海角上的明治维新之乡
![]() |
历史 日本近代的变革发源之地
位于日本本州岛最西端的山口县,被称为“西之京都”,自古以来就是连接日本与东亚大陆的交通要塞,外来文化从这里流入日本,产生激烈的文化碰撞,日本历史上的数次转折就发生于此。
平安时代,被称为古代日本从贵族社会到武士社会的转折的平源之战“坛之浦大战”就发生在山口县的下关市。
同样,山口县与推动日本近代化“明治维新”也有莫大的联系,著名的“松下村塾”就位于山口县的荻市,从这里走出了高杉晋作、久坂玄瑞、伊藤博文等众多维新志士。
如今,一提到山口,日本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维新故乡”。2015年,制铁、造船、炼钢等8地23处代表日本近代化进程的“明治日本产业革命遗产”合并申遗成功,山口县荻市内占5处,其中就包括了松下村塾、荻城下町、大板山炼铁遗址、惠美须之鼻造船所遗迹荻反射炉。
在山口,来一场日本近代历史之旅最合适不过。从荻城下町出发,领略19世纪末期的武士之都的风景,沿着造船厂、炼铁遗址一探日本高速发展的近代产业起源,最后,再到著名的松下村塾,了解吉田松荫和他的学生们发起的那场著名的近代化革命。
![]() |
风景 眺望“日本最美大桥”
如果说山口县是日本的西之关口,那下关市则是山口县的窗口。虽然并非省会,但却是经济最为繁华的城市。
位于下关的通海要道“角岛大桥”被称为“日本最美大桥”,是山口最著名的观光地之一。
角岛大桥,全长1780米,顾名思义,连接着下关市与海中央的角岛。从下关市北长门海岸国家公园延伸出的桥身蜿蜒伸展,穿过蔚蓝的海面,在一座小岛前打了个急转,消失在天空尽头。这番风情在夏季尤其美丽,阳光照耀下,海水变换着颜色,如同宫崎骏动画《千与千寻》中海上列车的场景一般。
![]() |
![]() |
在山口县山口市,也有一处日本国宝级历史遗产——琉璃光寺五重塔。这座五重塔建于室町时代嘉吉2年(1422年),与京都的醍醐寺、奈良的法隆寺并称为日本三大名塔。琉璃光寺五重塔高31.2米,建筑整体为和式技法建筑,但勾栏的莲花与须弥座的一部分纹样源自唐朝,特别是夜间灯光亮起时,呈现一种庄严简朴之美。塔周与后山布满花草,是山口市春节赏樱、秋季观枫叶、冬天赏梅的名胜之地。
美食 让吃货疯狂的“河豚之乡”
![]() |
![]() |
![]() |
山口县海产丰饶,是日本有名的美食之乡。来山口旅行的人一定会品尝的美食有两样,第一是河豚,第二是瓦烧荞麦面。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日本自古有吃河豚的文化。相传,丰臣秀吉出兵远征朝鲜,集合全国的武士奔赴北九州一带。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许多武士途径山口县下关一带时,因为抵抗不过河豚的诱惑,纷纷由于吃河豚丧命,丰臣秀吉一怒之下,禁止日本武士吃河豚。
到了明治时代,当时的日本总理伊藤博文到下关访问得以一尝河豚美味,为之大感惊艳,当下宣布解除河豚的禁令。
你或许已经注意到了,这两件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下关,可见下关河豚的名气。
下关唐户市场是日本最重要的河豚批发市场,这里不仅有连片的河豚餐馆,土特产店门口的招牌、下水道井盖上的图案、港口边竖立着的吉祥物,处处都是河豚。在日本,河豚向来以昂贵著称,但在唐户市场这样的物美价廉之地,即使把河豚刺身、河豚寿司、白子(即河豚精巢)军舰寿司、河豚粥都挑上一份,花费也不过百来元人民币。
![]() |
![]() |
相比高级料理河豚,“瓦烧荞麦面”就亲民很多了。特别是在最近热门日剧《逃跑可耻但有用》里“露脸”后,这道山口县的特色小吃更是被中国的广大吃货熟悉。
“瓦烧荞麦面”是指在烧热的瓦片上炒制好抹茶荞麦面,再堆上肉片、海苔和柠檬,热腾腾地蘸着日本酱油食用的料理。由于瓦片很好的导热性和保温性,荞麦面不仅入味且底部焦而不糊,抹茶和柠檬的清爽更是加分。相传,这道小吃是由明治时期行军打仗时,因为没有铁锅,只好在瓦片上烧菜演化而来。
“瓦烧荞麦面”在山口是家喻户晓的平民美食,但在日本的其他地方几乎是吃不到的,到了山口,可一定要尝尝。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