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成塔——百花点将录1诺奖短名单

正所谓一入拍门深似海,自从踏上了原版签名本的海淘之旅,钱包里那张硕果仅存的VISA卡便是覆水难收。好在提前为“百花楼”预设了一百位作家的天花板,出价的时候总有些顾忌,现金流还不至于一下断掉。饶是如此,当我意识到恐怕百花楼理论上差不多已经要完工的时候,仔细清点了流水,发现果然已经超出百位,达一百零八位之多(已入楼的有半数,剩余五十多位还都在美国或者漂在海运船上,上半年应该可以全部入藏)。加上原本就要先做个总目,索性按照《东林点将录》仿《水浒传》梁山好汉体例为“百花楼”列一点将录,只是作家与好汉们性格特征差距太大;况且梁山女角仅有三位,“百花楼”所收女作家却有数十种之多,故而无法与诨名一一对应,便省掉了耳熟能详的诨名,权当拿点将录当做百花楼的一个脉络和说明了。
001、雷蒙德·卡佛 (Raymond Carver,1938-1988)
将雷蒙德·卡佛放在点将录之首,并非源自卡佛的江湖地位,也不仅仅是表达对他极简主义风格的喜爱,更多是因为年初参加国内微拍时的一掷千金为卡佛,恰恰是百花楼的滥觞。藏品为1988年Franklin Library为卡佛所出的签名初版本《我打电话的地方》(Where I'm Calling From),正是卡佛去世之前出版的最后一本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卡佛短篇代表作37篇。

002、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
索尔·贝娄是美国历史上第七位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1976),同时也是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的常客,其对当代文化和人性的敏锐透视是《赫索格》、《雨王亨德森》等诸多长篇小说的标志。百花楼藏有贝娄签名本两种:一为1982年Harper&Row所出限量编号初版签名本《院长的十二月》(The Dean's December),是贝娄诺奖后的长篇首作,限量500本,此为No.163;二为1984年Haper&Row初版签名本《口没遮拦的人》(Him with His Foot in His Mouth),是贝娄第二本短篇小说集。

003、V.S.奈保尔(V.S.Naipaul,1932-)
早在2001年获得诺奖之前,奈保尔在英语文学界就已名声煊赫:25岁开始发表作品,并在30岁和39岁先后拿下毛姆奖(《米格尔街》)和布克奖(《自由国度》),因此70岁前一年的诺奖更像是颁给这位移民作家的终身成就奖。百花楼藏有奈保尔签名作品两本:一是1982年Knopf为奈保尔创作生涯前三部作品出的合集,收《通灵按摩师》(The Mystic Masseur,1957)、《全民选举》(The Suffrage of Elvira,1958)和《米格尔街》(Miguel Street,1959); 二是1989年Franklin Library签名初版本《南方的转折》(A Turn in the South),是奈保尔四个月时间探访美国南部七个州之后完成的一部游记,与1962年的《重访加勒比》和1967年的《失落的黄金国》一起合称“美洲三部曲”。

004、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sac Bashevis Singer,1904—1991)
比索尔·贝娄晚两年拿到诺奖的辛格,有着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的美誉,也同样是少年成名,只不过犹太背景的他,17岁前用希伯来语写作,之后改用意第绪语。1943年入籍美国后,辛格陆续开始编辑、翻译出版自己部分作品的英文版,甚至将英文版当做其他语种翻译的母版(毕竟意第绪语过于小众)。百花楼所藏辛格签名本共两种,分别是FSG1968年1版1975年4印的《降神会》(The Seance), 和Franklin Library1983年初版《忏悔者》(The Penitent)。

05、J.M.库切(J.M.Coetzee,1940-)
与奈保尔一样,库切也是英语文学的获奖专业户。1974年以《幽暗国度》出道至今,五次布克奖提名并斩获两次(1983的《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和1999年的《耻》),已经在当年开创了布克奖的先河(库切是首位两夺布克奖的作家,之后的彼得·凯里和希拉里·曼特尔也获此殊荣),2003年抡元诺奖,更是锦上添花。百花楼所收库切签名本均为新世纪的作品,其一为2001年Viking版库切文学随笔集《异乡人的国度》(Stranger Shores),收十几年间的文学评论和随笔26篇,大多发表于《纽约时报》和《纽约客》;其二为2002年Viking版库切自传体小说《青春》(Youth)。

006、纳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 ,1923-2014)
戈迪默是非洲大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1991),也是南非首位,比库切还要早一轮;而她在1974年凭借《自然资源保护论者》(The Conservationist)拿下布克奖时,库切才刚刚出版自己的首部小说。藏品为1991年Franklin Library的签名初版本《跳跃》(Jump),是戈迪默获诺奖当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

007、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1936-)
略萨作为拉美文学风暴的主将之一,2010年才获得诺奖肯定,晚则晚矣,但也更加实至名归。其在1977年出版的小说《胡莉娅姨妈与作家》(Aunt Julia and the Scriptwriter) 虽然不能算作代表作,但在当年极为轰动和畅销,由于是以作家自己和前妻为主角,也引起了剧烈争议。有趣的是,后来感到很受伤的前妻写出《作家与胡利娅姨妈》一书进行反击,九十年代云南人民出版社拉丁美洲文学丛书中的《胡利娅姨妈与作家》便是将两本书合二为一翻译引进,互相对照。百花楼所藏恰恰是本书1982年在美国首版时的签名本,由FSG出版。

008、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年-)
托妮莫里森1993年拿下诺奖之时,头顶着首位获奖的黑人女作家桂冠,而在去年鲍勃·迪伦折桂之前,她还是美国最近一位诺奖得主,很长时间也是美国文学圈向诺奖发难的由头。百花楼藏有莫里森签名本三种,其中两种签在扉页上,一种签在出版社特制的藏书票上,分别为:1992年Knopf初版《爵士乐》(Jazz),1998年Knopf1版2印《天堂》(Paradise),2003年Knopf初版《爱》(Love),后者为书票签名本。

009、爱丽斯·门罗(Alice Munro,1931-)
以短篇小说享誉世界文坛的门罗,是加拿大首位摘得诺奖桂冠的作家(2013年),而在此之前,她已三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家和一次布克国际文学奖。考虑到她在自己获诺奖前一年,便已宣布封笔,所以门罗也算是极少数单纯以短篇小说成就捧得诺奖的人。在她全部14本短篇小说集中,《逃离》(Runaway)既是代表作,也是门罗最早被国内引进的一本,百花楼所藏恰是2004年Knopf版《逃离》。

010、 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 1952-)
还记得2006年读到《我的名字叫红》时那种惊为天人的冲击感,而且彼时还对帕慕克一无所知,直到年底宣布诺奖得主时才有些得意洋洋,而那也是中文出版圈提前并同步押到诺奖的一段佳话。百花楼所藏《别样的色彩》一书,是帕慕克一本特殊的文集,有碎片式的回忆,有关于旅行的随笔,有书话、画论,还有访谈等,1999年在土耳其出版,获诺奖后一年才由Knopf引进译出英文版。

未完待续。
bookbug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流动的阅读——我的2025年3月读书汇 (13人喜欢)
- 自己的房间——写在三八节前 (17人喜欢)
- 只要平凡——我的2025年2月读书汇 (26人喜欢)
- 每个开始,毕竟都只是续篇——我的2025年1月读书汇 (18人喜欢)
- 汇校本中的《围城》文本删改 (1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