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苟树

小时候不管是捉迷藏还是跟着一堆小伙伴去爬树、摘果子总能看见大片大片像心形或着叉子的苟树,那时候还不清楚它就是苟树,只知道喜欢摘它的树叶将枝干弯起来插入中间那半叶子,像竖起的耳朵,又因为叶子上长着一簇簇毛茸茸的细绒,像阳光下慵懒躺着的猫耳朵后面浅浅柔软的毛,所以我们乡下孩子叫它“猫耳朵“,常常没事摘了折成猫耳朵摘下来的树叶柄会流出奶白色的枝叶,沾在手上黏黏的,我也常见大人们去路边上大片大片的摘了用蛇皮袋装着扛回家喂猪。 它的果实是小小的红色绒球状,有点像杨梅,因为颜色好看,经常被我们摘来当过家家的装饰,记忆里我所知道的也就这些,现在回家路边上依旧很常见这种植物,生长在灌木丛中很容易被人忽略,只是现在不会再有小孩子折成猫耳朵拿来当玩具。我也一直把它当成一种名不见经传的植物,直到这几天无意间在百度百科上见到它,才知道它浑身是宝,树皮是制造桑皮纸的上好原料,树叶能治“刺风身痒”;吃嫩叶可以“去四肢风痹、赤白下痢”;把叶子炒熟,研成细末,和面,作饼吃,“主治水痢”,枝、茎,它们性质相同,都能治皮肤病,果实也用途甚广。就这么一颗其貌不扬的植物,竟然用途这么广,没有绚丽的花,没有张扬的姿态,乡间村野间随处可见,易生存,一点也不娇贵,只是生长在那里,随风摇曳。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