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感触:16岁之后,相伴至今
集男女于一身,是良师,是益友,是情人,是拾级而上的阶梯,是溶解岁月的王水,呼之则来挥之即去,无怨无悔,say no的主动权牢牢攥在手上,TA的名字,叫做书籍。
邂逅于16岁半,如影随形,平均每日见面30分钟,有时候像偷情,“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有时候像老情人会晤,“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有时候像旧友重逢,“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更多时候像相见恨晚的小伙伴,“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知道这个日子吗?会触发什么感慨?
—————————————————————————————
有些老师,苦口婆心的传道,譬如初中的英语老师,“你各科成绩都不错,唯独英语。学好英语不止为了考个好大学,它还是一把钥匙……”
有些老师,上课时照本宣科,了无新意,课后却推介不同的书籍但从不点评好与坏更不强求,甚至赠予藏书,譬如高一的语文老师。
也许是一种逃避的借口吧!课后的大部分时间,读小说予以排遣而非恶补英语。苦根随之种下,贻害至今。最终更摇动了转辙机,人生岔向另一个方向——成为码字谋生的老屌丝。
对于英语,只认得二十六个字母而已。又不像陈企鹅,为了下一代,居然从头开始,从重学ABC发音开始,非捡起把钥匙不可。他说一句很牛逼哄哄的话,“我还想用英语这把钥匙,打开那扇门,看看另外一个世界。”
事实上,尽管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于文字的认知也浅尝辄止,甚至附庸风雅。
——————————————————————————————
《围城》,印象中,读的第一本正儿八经的小说。长于农村,也没什么课外阅读的习惯和环境,文字和故事均来源课本而已。所以,第一次读所谓的课外书,是在高中一年级,因为学校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对当时的我来说。
也一语成谶,入城而终生不得出。阅读,成了像吃喝拉撒一样,构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高中三年,“鲁茅郭老巴,曹沈艾赵张”读了十之一二。
大学一年,主要读俄国、法国和英国的小说,尤其托翁,而妥氏的小说不敢碰。
大学二年级,因为上课的原因,读了几本五代唐宋词。
大学三年级,把史记囫囵吞枣地看了遍。
大学四年级,为了写毕业论文,读了几本明小品。
俱往矣。再回首,文字穿肠过,佛也没在心中流。
毕业至今,读书很专一,以消磨时间为目标,阅读范围虽有所扩大,但也限于小说、历史为主。有了小孩之后,还会读几本儿童心理学的书。某位前辈谆谆教导,多读一些对职业有所裨益的书籍。但是,总把前辈的话当耳边风。毕业近十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了。
————————————————————————————————
在读书的岁月里,对于荐书和借书比较敏感。
因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位颇有姿色的女性朋友问我,有什么书推介?能借给我读读吗?
那时候,还是一位荷尔蒙经常蹿起的毛头小伙,对于异性,用陈企鹅的话来说,就好像秃鹰看见了腐鼠,能不激动吗?于是,在400册书中,精挑细选,给她推荐席慕蓉的诗集。一月后,问她蓉大妈的诗怎样?她说,最近很忙,还没读过几首。三个月后,她的回答依旧。半年后,我跟她说,对不起!那本书能否还给我,我要借给另一个女性朋友看。第二天,她满脸鄙夷,也没道谢,把书扔给我就走了。妈的,居然还蘸了咖啡迹。
从此之后,凡有人问荐书,均以豆瓣更专业、京东更全面而作答。至于借书嘛,呵呵。当然,臭味相投的朋友除外,主动分享,甚至宝剑赠英雄——因同一个句子而潸然泪下,因同一篇文章而捧腹大笑,那种共鸣,不是一杯星巴克可以比肩的——也有因一本好书而争得剑拔弩张,就好像大四那一年,在东门的旧书摊,共同看中了龙榆生老先生编选的《唐宋名家词选》,被陈企鹅那厮捷足先登,恨了他一个礼拜,没约他到2.5饭吃饭两个礼拜。
不过,那厮也是翩翩君子,毕业时,作为礼物——还亲自做了包皮——相赠,感动至今。
在读书岁月里,还有一点,比较有意思的,那就是读禁书(买禁书)。譬如,唐德刚先生写的《晚清七十年》——原来,历史还有另外一副模样。《正午的黑暗》却缘悭一面,请师姐在HK约定了,但最后还是没货。最近另一位师姐发了几本电子书,如《金瓶梅》(据说是非洁本哦),有兴趣的请留邮箱。
———————————————————————————————————
“妈妈,起床读书。”
“妈妈,上床读书,读完再睡觉觉。”
一天至少二次以上,要求陪他读书,家里那小子真幸福,从认识颜色的小书到绘本再到现在的小故事书,从出生到现在,读了一遍又一遍,最后不仅我们倒背如流,没事他也背诵几句,什么“坑坑洼洼的山路上,吉普车在行驶,就像强壮有力的大犀牛”。最近还会唱《长亭外》的前几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鹦鹉学舌,刚开始还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听了几遍,才知道他在背书和唱歌。
几个字的小故事已不能满足他了。最近准备给他读三大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
今后,希望他能保持阅读的习惯,像吃喝拉撒一样。
不过,也会提醒他,别因为喜欢阅读而选读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什么原因,你们懂的。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尽管如此,但如果没有阅读,失恋的时候,怎么办?断网的时候,怎么办?
还是纸质的书籍,最忠诚,有光的地方,就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