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凯鲁万大清真寺
凯鲁万大清真寺(جامع القيروان الأكبر),又名奥卡巴清真寺(Mosque of Uqba),坐落于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凯鲁万城内,是突尼斯最重要的清真寺之一。
670年,阿拉伯著名将领、领兵征服了马格里布地区的奥卡巴·伊本·纳菲(622-683)始建了这座清真寺。当时它占地已达9000平方米,周长405米,是北非资格最老、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并成为马格里布地区后续清真寺的样板和标杆。在它的围墙内,有一座多柱式礼拜殿,铺设大理石的宽阔庭院(天井)和方形宣礼塔。它除了宗教上的神圣性以外,也是伊斯兰建筑和艺术的杰作。
阿格拉比德王朝(800-909年,统治突尼斯、利比亚西部、阿尔及利亚东部和西西里)时期,对凯鲁万大清真寺进行了扩建,并形成了它如今的面貌(但清真寺内的米哈拉布据说保存了7世纪的旧貌)。由于清真寺的巨大名望,凯鲁万日益繁荣,清真寺内设有大学,同时教授宗教知识和世俗科学,其地位和水准可与中世纪的欧洲巴黎大学媲美。但到了11世纪中期,凯鲁万开始逐步衰落,学术中心也转移到了突尼斯市内的宰图纳大清真寺。1967年,在国家艺术与考古研究所的主持下,对清真寺进行了系统的维护和修复,历时5年后,它于1972年以更健康的面貌重新开放。1988年,清真寺连同凯鲁万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维修中的清真寺

3D复原图




清真寺内最古老、神圣的米哈拉布(阿拉伯文:محراب),意为“凹壁”、“窑殿”,是伊斯兰教清真寺礼拜殿的设施之一,为设于礼拜殿后墙正中处的小拱门,它朝向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克尔白,以示穆斯林礼拜的正向。清真寺的伊玛目(领拜人)率寺内众穆斯林礼拜时便面向米哈拉布。

1899年,从城市主干道看到的清真寺。








1900年


如今的凯鲁万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