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就是心灵的自由
在读《我的青春小鸟》之前,不知道谁是假牙,不确定“假牙”是人名或者是笔名。不敢确定。
看了封面介绍,才知道。假牙,是马来西亚人,以不同的笔名写影评,偶尔文艺病发作时也写诗。于是,有了这本《我的青春小鸟》。而这本诗集,早已在十年前成为马来西亚现象级畅销书。
打开书之前,看到了些网友的评论,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待拿到书,翻看了一些内容后,强烈的好奇心化作无数问号。无法确定这是作者情绪化的牢骚宣泄?还是与友人聊天时的耍贫斗嘴?是朋友圈里状态或者别的什么?
之前,读到作家冯唐的诗,就疑虑过一阵。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很难称两句“抖机灵”的段子为诗。蒋一谈的《截句》内容,还挺喜欢。但他没敢称其为诗。

读书不多,读诗更少。说起“诗”,除了古体诗,脑海里出现的还是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或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的印象里,无论是押韵对仗,还是自由无拘,诗,都是以文字为载体。而透过《我的青春小鸟》,看到的诗人假牙的无边脑洞。诗,在他的疆域里,百无禁忌,放肆而自由。且不论他的作品算不算是诗,假牙是不是段子手。只谈这自由,是我向往且羡慕的。
诗的魅力,正在于它的自由、舒展。天马行空,可以到达普通文字无法到达的高度。所以,诗,才会出于文学顶端。
我们往往被这样的高高在上震慑迷惑,写诗、读诗都容易用力过猛,生怕亵渎。以“诗”自居了,就容易多了敬畏,就少了自由,逃不出喟叹抒情的窠臼。
如果命题写《下午茶》作诗,不知各位会从哪个角度入手,来形容下午时光的闲适和百无聊赖。虽不必抒情,也得写俩字,描摹当时的场景、动作或情绪吧?
而诗人假牙在《下午茶》中,除了题目,不着一字。不知道还有什么字能更有力地形容这样的百无聊赖之感。
我想,假牙就算不当作家,做创意设计工作,也会是高手。作者脑洞大,胆儿也大,够真实,够直接,敢把“吞静夜”和“阴户”这样的词用在其中。无论夸张还是隐喻,作为读者的我,感觉像是被刺眼的光“晃”了一下,看到了传统审美之外的可能性。
读假牙的诗,除了自由和脑洞,还可以偶尔窥见他的一颗童心。我想,任何一个妈妈看到那首《童话》,“妈妈开花了”,会莫名地感动和欢喜。
在读《我的青春小鸟》时,感觉更多时候是在读题目。前面提到的《下午茶》,全文无一字,所以,读诗即是读题。而其中的《诗》,全文字数不少,只是通篇只是“嘶”一个字,来来回回,反反复复。若不读题目,真的很难理解。

除了段子式的“抖机灵”,诗集里也有些传统意义上的诗。同名的《我的青春小鸟》便是其中一首。
“…… 不是我夸口 古早那可真是好日子 那年头—— 雨还不酸河还不干 大地很绿天特别蓝 花开都美零嘴都好吃 那年头—— 五分钱真的大过牛车轮 穷人还吃得起江鱼仔 …….”
我从中隐隐嗅到了木心《从前慢》的味道。
假牙的诗,不言志,不抒情,更像是躲在生活各色生命背后的“偷拍人”。文字是他的摄像机,记录下每一个动作、场景,以及人和物,一切的合理与不合理,还有那些情绪渲染而成的生命故事,简短而有趣。而他,看着满屏的现实与荒诞,孩子般地开怀大笑。
《写我人生诗》的作者赛琪.科恩在书中说,“诗人,是平常人,只不过他们会花时间去消化吸收真实的日常生活,并把它们转化成诗”。他也在书中介绍,在泰德.库塞的一首诗里,一个男人站在药房里,注视着一个有五个主题的笔记本并展开了沉思。
如果,写诗就是从我们日常所在出发,让情感与思绪可以抵达日常所不达,带来新鲜的体验和感受。那么,假牙是诗人,《我的青春小鸟》里的每一篇作品都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