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April Telstra群面
2017-04-20 去 Telstra 的 Melbourne Office (150 Lonsdale)做 Graduate Program 的 Assessment Centre 轮面试。
背景介绍:
Telstra,澳洲中国移动。
Graduate Program,澳洲校招职位,只招应届生。我投的 IT stream。
Assessment Centre,倒数第二轮。一般情况下 Graduate Program 校招有如下几轮:简历—— Recognition Test 认知测试——Logic/Sentimental Test 逻辑/情商测试——One way Video Interview单向视频面试——Assessment Centre群面/行为面试——Onsite face-to-face/technical interview线下技术面试。
Telstra 今年的 Graduate Program 我是3月7号投的,3月8号和9号分别做了前两轮online test,4月初收到的 Assessment Centre 的邀请。
因为有去年投这家公司暑期实习被拒的经历,当时找人查后反馈的原因是“雅思没到4个8”,遂放弃。这次提交的还是上次的雅思成绩,不知怎么到的AC这轮。所以出于 1)没到硬性指标 2)对这种官僚性质大公司没太大兴趣 这两个原因,完全抱着“重在参与”和好奇的心态参加了这次的AC。
提前一天HR打电话来要求dress code business formal。来澳洲以来将近两年,面试了将近两位数次,从来没要求过穿正装。只好去 Bourke St 临时逛了一圈,在 Zara 拎了件西服。
早晨8.35到的面试地点,上20楼。
8:35-8:50, meet with previous Graduates
我到20层之后,reception处分为两三群人,每群人里有一个往届的 Graduate Program 选手在跟今天来面试的人聊天。我随便找了个最近的一群人。
这群 suits and tie/skirts 的人围着一位身材较为肥胖,穿着粉色松垮针织衫,半踢着坡跟鞋,腰间别着 Telstra 工牌的女性。半靠在沙发上,抬起头斜着看了我一眼,说了句 Welcome 之后就没说话。旁边一位背了个LV经典款皮包/非常美丽的小姐姐跟我说 Hello,我还没完全切换到社交模式,比较生涩地微笑回了句好,也没再自我介绍。看得出她挺失望(我没自我介绍)的,但错过了那个时机再追加就更加不合时宜。
这个时候面试还没有正式开始,有一位和 Graduate 聊得很热络的东欧人就开始引话题,问大家 have you guys worked anywhere before,于是一圈人十几个就挨个介绍。头一两个都非常详尽的介绍了 I've worked in *** for * months blabla,且说出了公司名。我很诧异,一般情况下previous employer属于不应透露的个人信息,过了好几个人之后我突然意识到这是show off环节,于是轮到我的时候我就说了刚过去的summer在Nasdaq sydney office工作,好几个人冲我点头微笑。
然后一时间一群人没有话说,那个东欧人就说起do you have any travel plans after graduate,于是就有几个人聊起这几年去过哪些国家,环美/环欧旅行等等。这时HR来叫我们进会议室。
8:50 AC Welcome
几个负责人把我们领到一个大房间,介绍今天的流程。然后让大家轮流介绍自己,说一个自己最喜欢的Super Hero。
这场一共来了24个人,女生大概在5-8个。可以确定是中国人(从name tag上看到拼音)的除了我以外有两人,一男一女。
之后我们24人就被分成了若干组,我分到的组连同我在内共有5人,我们五个人被一个Assessor带到了Toorak Room。
9.10 Group Interview - Behavioural Test
Assessor向我们五人介绍了今天面试的环节。Assessor是澳洲拜仁,除了我之外的四人,一个是澳洲人(Electrical Engineering), 一个印度人(IT),一个哥伦比亚人(IT),以及一个欧洲人(IT)。
面试正式开始。分为三个环节。
Part 1 - Game Design
五人协作,设计一个游戏。
目标:设计出游戏逻辑,win/lose判定,得分判定,单人/多人模式。
道具:桌子上摆了一些白纸/筹码/骰子/掷币作为道具。
时间:5min设计,3min测试,最后1min给Assessor试玩和讲解。
Assessor计时开始,然后就低着头在电脑上噼里啪啦一直打字,记录每个人的表现。
开始后我大脑一片空白,能想到的桌游设计只有大富翁/uno这种,但前者游戏规则太复杂+后者需要太多道具。EE那位小哥一开始就拿下了话语权,像主持人一样,挨个问每人的想法,最后印度人提出的在纸上设计一个基于地图和权重路径的最短路径游戏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这个游戏太IT了)。
五分钟很快在三言两语中过去,由于是专业里经常碰到的术语,这个环节我还比较能够参与进去,会提出一些加入tricky rules的建议之类,也帮忙在设计地图的topology和edge的cost。时间太紧迫了,需要在完成任务+发表自己想法两者中权衡,只顾闷头设计会让Assessor听不到你的声音,最后评语会是silent from start to end,一直发表言论会看起来太blah和aggressive(但据我所知Telstra一直以来AC轮到最后招的都是aggressive from start to finish的人)。
测试和试玩也比较顺利,毕竟是大家都熟悉的领域,最后一分钟试玩的过程也很好地解释了游戏逻辑。第一环节算是完成。
Part 2 - Product Design
每人分到了两页的task spec,3分钟的时间阅读。
回忆如下:
任务:On behalf of Telstra, 给一座城市设计一个App。
目标:
1)介绍App
2)解释这个App的Benefit在哪里(对于这个城市的市民/政府/游客)
3)项目风险
4)成本预算
时间:7min设计,5min分析,3min向Assessor讲解。
计时开始后,还是EE小哥最快,拿着Marker就开始在白板上花App的prototype图(很惭愧,IT出身的还没有EE出身的先想到要画prototype图)。这轮比较顺利,我帮忙画了两个界面。4-5幅App界面画出来之后,开始挨个分点讨论benefit/risk/cost。
设计完App之后的5分钟讨论我几乎是零参与,对于benefit/risk/cost这些,我能想到的无非就是本科时做案例分析和来澳洲之后的几次business case study课上讲的那些change management的假大空术语,但这四个鬼佬(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种族,暂称鬼佬吧)一上来就开始聊taxation policy和business regulation,等我反应过来为什么给政府设计一个App要聊到taxation时,他们已经又跳了三四个话题了。当我沉默2min之后开始觉得要完,一定要找机会插话不然这轮就out了,于是在3/4进度时提了个建议(后来assessor打电话来说那个建议提的很好,different perspective),才算把讨论环节熬过。
我参与了每个点的讨论,但完全还没考虑到最后3分钟。准备讲解时,这四个鬼佬开始分topic,每个人自告奋勇负责讲解刚才讨论时自己提出意见大家赞同比较多的topic,正好他们四人一人解释一个点。此时开始感觉不对,突然发现这轮没我什么事儿了。第一个EE小哥讲App的时候,我在疯狂想有什么可以补充的,要在哪个环节补充。觉得最后三个点实在是没参与进他们的讨论,硬插话也会影响团队协作节奏,于是就在App讲解完插话进去补充了半分钟,这轮算是勉强交差了。
Part 3 -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这轮的内容在面试头天发给每个人了,每人准备3分钟的presentation, 介绍自己,突出 Personal Brand。
一开始没人想上场,场面一度较为尴尬。于是其中俩人石头剪刀布决定了第一个上场的人。
南美小哥第一个上场,上来就说“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人生中对我影响很大的一件事。在我19岁那年,我有一个女朋友,我俩感情很好。但非常不幸的是,她被查出得了癌症……“ 我wtf?外国人也爱玩这种套路?
接下来的几个小哥分别展示了自己4岁时做出的震惊整个community的电路板(四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自己拥有的2个Cisco证书/1个微软证书/一个AWS证书,自己创业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以及携家带口不远千里来到澳大利亚等等。
我第三个上去讲的,讲完下来就放松很多了。今天的任务完成。看着后面那两个小哥在手舞足蹈的时候,想了一些问题。身边的中国留学生总抱怨澳洲大公司不要international student,其实他们不要是好事。今年每个岗位收到一千多份申请,到AC这轮有200人,这两百人的平均水平是创业十年/N个AWS/Oracle证书/从四岁开始动手做电路板的level。就算能拿到offer,开会/日常social听懂多少是其次,进去三年之内除了耗尽心力完成日常任务,基本没有手撕办公室小人的networking能力。此外,后面还有比你早来几年的体重140kg跟实习生开会不穿鞋的Graduate跟你共事。
三个环节结束,我们走出Toorak Room,发现其他房间的人基本上都结束了。
从150 Lonsdale出来,拐去QV吃了顿饭,走去Bourke St把西装给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