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人与个体人
每一个人既是“集体人”,又是“个体人”
集体人是指一群为了达到生存斗争目标的组织到一起,成为一个集体,并以集体为单位进行生存斗争或阶级斗争的人。这样子的集体在当代世界主要体现为“企业”,“(校园里的)班级”,“政府”等
个体人是指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内部的个人意志为主要推动力,进行生存斗争的人。“个体人”不等同于“个人”。
可以从生活中观察,在现今社会,“每个人既是集体人又是个体人”的现象在大多数情形下是成立的,基本上,每一个社会成员只要参加“户外活动”,就可以成为集体人或个体人的一员。
集体人以共同的生存斗争目标聚集在一起,以达到集体内部的分工与合作,进而达到提升集体生存斗争的效率。这种效率主要体现为,集体人可以使得每一个人具有自己的斗争任务。现举一个例子如下:
你和三个人组织了一次户外踏青行动,在活动中,你们要搞一次野炊,现在得有人布置炊具,有人得找一些柴火,还有人需要去整理好食材,还有人得会做这些。现在你们分配好了自己的工作,每个人挑一个自己会做的去做,这样你们在一个小时之内可以完成任务,倘若你们一群人只让你们其中一个人完成,另外的人去游玩,做成这次“野炊”可能需要四个小时。那么你们一起行动时,你们每个人就都算是集体人的一员,而你们让一个人去完成,那么那个人就只能算作是个体人。
由上个例子可见,在一个集体活动中,我们能够发现某些“集体人”的影子在里面。同时我们有时候,我们也能发现,当一个集体管理不力时,有的人就会成为个体人。
市场中的集体斗争
在现实生活中,集体人最常见的就是出现在各种“企业”里面,企业每个成员都可以视作“集体人”的一员,他们身上具有集体人的性质,他们需要为集体做出贡献,集体则要对其贡献予以报酬。那么一个企业集体要达到集体整体利益最大化,则需要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让他们甘于作为一个集体人进行劳动,同时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集体人劳动的光荣性和重要性。
而要做到这些,最重要的就是让集体斗争的成果不归个人所有而归全体成员所有,也即“集体内部公有,不分上下,按劳取酬!”而不是现今社会企业,按资本为主要分配手段,使大多数人的劳动成果的百分之七十被资本家(企业家)所攫取。
以集体为单位进行斗争,能够达到斗争成果最大化,是大家公认的事实。那么提高集体斗争的效率肯定是具有相当大的意义的。
提高集体斗争的效率,不仅仅只有上述一种方法,那只是最根本的一种做法。事实上对集体成员进行“集体主义”(参见“人存主义: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思想教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集体成员的战斗力,进而提高集体斗争的整体效率和集体斗争的成功。
另外,制定成员内部的竞争机制,也能够促进集体成员的战斗力,而这种竞争机制,往往与集体斗争的成果(主要是钱)有关也和表彰荣誉有关。
集体斗争的成果除了按劳分配给集体成员以外,还应该留下一部分成果作为“集体资本”(这些资本不归个人所有,个人只能通过竞争获得。),作为对通过竞争机制选出的优秀集体成员进行表彰。
这些提高集体斗争效率的方法最重要的还是,“集体斗争成果归谁所有”的问题要解决,事实证明,只有当“集体资本”和“集体斗争成果”均归集体所有的时候能够是集体成员“个个服气”,个个拥有战斗力!
在中国,以企业为单位的集体斗争,通常发生在经济市场上,并通过获取社会财富为主要动力,但是中国“集体斗争成果”中的大部分被控制这些集体的资本家所或许,只有小部分的成果(财富)被企业集体成员所获取。
不得不指出,经济问题向来都和“生存问题”挂钩,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生存”负责,这是我们的常识,所以我们不得不认识到集体斗争成果的分配问题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说实话,集体斗争的成果在中国主要靠“钱”或者“五险一金”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往往还不够促进“集体战斗力”。
中国过去曾经在集体企业实行过一些“利集体政策”,这种政策主要是:“企业(单位)分房”,“企业供医”,“企业报销”,“企业食堂”等费用,这种企业食堂目前还是存在的,但是有消失的趋势,以前主要是以“人民公社大食堂”的形式存在。企业报销的情况仍旧存在与中国各式企业,但是也存在一些报销不全的问题。
值得指出,中国日后的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还是充分利用“集体资本”施行一系列“利集体政策”而不是把这些属于“集体人”的财富,据为“资本家”个人所有。
另外,改革开放以前,曾经“一人上大学,公社全出钱”的现象是一个好现象,发展到今天,应该得到企业集体借鉴,集体企业完全可以利用“集体资本”对“集体人”的子女的教育进行资金支持。
教育界的集体斗争
在教育界,学生通过学习生存斗争经验和阶级斗争经验,来为适应第一、二、三生产阶级做准备。整个受教育的生涯,实际上是与无知作斗争的生涯。
那么我们在学校可以看见,每个年级都会“分班”,每一个“班”便成为一个“集体”,他们要作为一个集体去与“无知”作斗争,这种好斗争事实上在中国现今的教育体系下,其斗争效率是极低的,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中国的集体教育事业是极其失败的。它缺乏一种教育届的激励机制。
在曾经的计划经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