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择校经验分享
作者:念念不忘的回响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661355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现在楼楼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择校感悟,作为一个过来人,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有一个学姐在学校从来没拿过奖学金,但是却考上了985;有一个学姐过了catti2,却不幸失利;有一个学长本科不错,专四成绩也可以,8月准备,顺利考上了某名校。我说这些不是对他们的评头论足,而是想说明,本科学校呐,专四呐,这些评价标准可以作为参考,但是一定不要把自己圈死在这个条框中,毕竟考研还是和一些考试不同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说到这儿,就回归到我的题目上面来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择校首先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1.我考研的目的是什么,并且按照重要程度排序。2.我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3.各个学校的真题和报录比是什么样的。4.我是否有二战的准备。
下面就一个一个来说说吧。^ ^1.我考研的目的是什么。每个人考研都有不同的目的,有的为了现实更好的发展,有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些都是目的,没有优劣之分,只在于它对你的重要程度。举个例子来说吧:我有一个认识的人,普通一本,英语专业,她的本科是一所文科院校,女生众多,她在研究生阶段就想去一所综合性或偏理科类的学校,因为她觉得读研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女生来说,家庭也很重要,她希望在研究生阶段可以找到心仪的男生,建立幸福的三口之家。于是在择校时,她选择了一所偏理科的院校。虽然可能这个院校的英语没有一些文科院校好,但是对于她来说,实现愿望的可能性却大了一些(懂的啦~~~~嘿嘿~~)。再比如,你的梦想是当一位外交官,或者是同传,你觉得这对于你来说比其他的事情更重要,那么在择校时,你可以选择外语类的院校,最好是带有高翻学院的那种,那么你也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请先想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静下心来拿出一张白纸,把自己的目的排排序,再作出决定。
2.我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和特点,有的人擅长做灵活的题目;的人基础好,适宜做基础性的题目;有的人擅长百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的人是全才,有的人是偏才。这对于选学校来说至关重要。就拿楼楼来说吧,楼楼是比较全面型的选手,做题速度慢,善于精读不适合泛读。于是选学校的时候就把只看技术分的学校去掉了,因为楼楼知道自己的优势在于拼4科,而不是单单拼专业课。然后由于速度慢,就把题量大的学校给去掉了,原因很简单,做题速度都不如别人,写都写不完还比神马。。。。。。所以,小伙伴们一定要判断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各个学校的真题,再做出决定。
3.各个学校的真题和报录比是什么样的。真题刚刚说过了,一定要感受一下,这对于你能否考上某所大学尤为重要。而报录比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建议大家去各个学校的该院系网站上去查询,一定要收集齐资料!!!比如说,今年北师大扩招了有多少人知道?想报某个学校的同学一定要随时关注这个学校的动态,消息也是竞争优势,你不知道别人知道,那你就会落后。
4.我是否有二战的准备。假如你已经知道了某个学校的残忍报录比还决定义无反顾,那么就要问问自己有没有二战的准备了。楼楼当时报南大的时候已经是大热,但楼楼却有二战的决心,所以备考过程中多了一份淡定,努力的过程中却没有过度焦虑而影响发挥。如果你并不想二战,那么选学校的时候还是要慎重一点,因为报录比太残忍对于人的压力是很大的。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给大家在择校的过程中一点小小的建议。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嘛~~~希望对大家有用哦~~
~翻硕择校方法
第一个原则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就是在报考前问清楚自己喜欢哪个学校?以后想去哪里就业?哪个学校是我最向往的?因为只有自己喜欢的才会付出全部的心血,去努力得到。比如你喜欢北京大学,喜欢以后留在北京发展,那你可能就要付出比考其他学校的考生更多的努力才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第二个原则是客观衡量自身的实力,人都有梦想,但是如果不顾自身能力的梦想那是妄想。同时也不能一味的求稳妥的妄自菲薄。所以我们建议考生选择的学校要“蹦一下可以摸得着”而不是“累死都够不到”或者“伸手可得”学校。从现实的角度上来说,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把握比较大的学校。如果要跨学校跨专业考研,一定要从自身能力出发,切不可好高骛远。 第三个原则是考察学校的综合实力,包括它在翻译界的科研实力、学术资源、人脉资源、区位优势等。这也是很重要的。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在上海地区是绝对的老大,学生有很高的社会美誉度,就业比较容易,但是到了北京,则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才更受欢迎。 每类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特色,理工大类院校考试内容涉及理工内容,文史大类院校则偏重文史内容,各专门院校考试内容更有专业性趋向。总体上看,专业特色还是十分明显的。同学们在选择招考院校时要注意区分不同类别的院校在翻译硕士招考模式、考试题型及内容等的区别,并结合自身兴趣、特长与应试能力实际,综合选取合适的招考院校。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钟情的区域,到自己打算就业的区域去读研,无疑为自己留在这个区域存下了一笔不少的本钱。利用读研的时间,多结交朋友,为自己踏上社会搭建关系网,同时熟悉这个城市的文化,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想要在北京谋求发展最好报北京的学校,想要以后在上海工作就考虑上海的学校,要想在华东就选华东的学攻,要想在华中就选华中的学校。因为毕业以后异地找工作很费力,一方面有毕业论文要写,不可能有太多时间跑到其他地方找工作;另一方面经济上不允许,不可能长期的住在外地找工作。最后一点,部分招考院校在复试阶段加试第二外语听力或口笔译,在初始阶段会有第二外语的部分试题或内容,以小语种为特色的招考院校可能会在一定情况下压缩英语翻译硕士比例。请同学们特别是第二外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注意,在选择招考院校时不要轻易“触碰雷区”。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661355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现在楼楼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择校感悟,作为一个过来人,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有一个学姐在学校从来没拿过奖学金,但是却考上了985;有一个学姐过了catti2,却不幸失利;有一个学长本科不错,专四成绩也可以,8月准备,顺利考上了某名校。我说这些不是对他们的评头论足,而是想说明,本科学校呐,专四呐,这些评价标准可以作为参考,但是一定不要把自己圈死在这个条框中,毕竟考研还是和一些考试不同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说到这儿,就回归到我的题目上面来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择校首先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1.我考研的目的是什么,并且按照重要程度排序。2.我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3.各个学校的真题和报录比是什么样的。4.我是否有二战的准备。
下面就一个一个来说说吧。^ ^1.我考研的目的是什么。每个人考研都有不同的目的,有的为了现实更好的发展,有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些都是目的,没有优劣之分,只在于它对你的重要程度。举个例子来说吧:我有一个认识的人,普通一本,英语专业,她的本科是一所文科院校,女生众多,她在研究生阶段就想去一所综合性或偏理科类的学校,因为她觉得读研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女生来说,家庭也很重要,她希望在研究生阶段可以找到心仪的男生,建立幸福的三口之家。于是在择校时,她选择了一所偏理科的院校。虽然可能这个院校的英语没有一些文科院校好,但是对于她来说,实现愿望的可能性却大了一些(懂的啦~~~~嘿嘿~~)。再比如,你的梦想是当一位外交官,或者是同传,你觉得这对于你来说比其他的事情更重要,那么在择校时,你可以选择外语类的院校,最好是带有高翻学院的那种,那么你也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请先想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静下心来拿出一张白纸,把自己的目的排排序,再作出决定。
2.我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和特点,有的人擅长做灵活的题目;的人基础好,适宜做基础性的题目;有的人擅长百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的人是全才,有的人是偏才。这对于选学校来说至关重要。就拿楼楼来说吧,楼楼是比较全面型的选手,做题速度慢,善于精读不适合泛读。于是选学校的时候就把只看技术分的学校去掉了,因为楼楼知道自己的优势在于拼4科,而不是单单拼专业课。然后由于速度慢,就把题量大的学校给去掉了,原因很简单,做题速度都不如别人,写都写不完还比神马。。。。。。所以,小伙伴们一定要判断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各个学校的真题,再做出决定。
3.各个学校的真题和报录比是什么样的。真题刚刚说过了,一定要感受一下,这对于你能否考上某所大学尤为重要。而报录比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建议大家去各个学校的该院系网站上去查询,一定要收集齐资料!!!比如说,今年北师大扩招了有多少人知道?想报某个学校的同学一定要随时关注这个学校的动态,消息也是竞争优势,你不知道别人知道,那你就会落后。
4.我是否有二战的准备。假如你已经知道了某个学校的残忍报录比还决定义无反顾,那么就要问问自己有没有二战的准备了。楼楼当时报南大的时候已经是大热,但楼楼却有二战的决心,所以备考过程中多了一份淡定,努力的过程中却没有过度焦虑而影响发挥。如果你并不想二战,那么选学校的时候还是要慎重一点,因为报录比太残忍对于人的压力是很大的。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给大家在择校的过程中一点小小的建议。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嘛~~~希望对大家有用哦~~
~翻硕择校方法
第一个原则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就是在报考前问清楚自己喜欢哪个学校?以后想去哪里就业?哪个学校是我最向往的?因为只有自己喜欢的才会付出全部的心血,去努力得到。比如你喜欢北京大学,喜欢以后留在北京发展,那你可能就要付出比考其他学校的考生更多的努力才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第二个原则是客观衡量自身的实力,人都有梦想,但是如果不顾自身能力的梦想那是妄想。同时也不能一味的求稳妥的妄自菲薄。所以我们建议考生选择的学校要“蹦一下可以摸得着”而不是“累死都够不到”或者“伸手可得”学校。从现实的角度上来说,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把握比较大的学校。如果要跨学校跨专业考研,一定要从自身能力出发,切不可好高骛远。 第三个原则是考察学校的综合实力,包括它在翻译界的科研实力、学术资源、人脉资源、区位优势等。这也是很重要的。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在上海地区是绝对的老大,学生有很高的社会美誉度,就业比较容易,但是到了北京,则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才更受欢迎。 每类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特色,理工大类院校考试内容涉及理工内容,文史大类院校则偏重文史内容,各专门院校考试内容更有专业性趋向。总体上看,专业特色还是十分明显的。同学们在选择招考院校时要注意区分不同类别的院校在翻译硕士招考模式、考试题型及内容等的区别,并结合自身兴趣、特长与应试能力实际,综合选取合适的招考院校。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钟情的区域,到自己打算就业的区域去读研,无疑为自己留在这个区域存下了一笔不少的本钱。利用读研的时间,多结交朋友,为自己踏上社会搭建关系网,同时熟悉这个城市的文化,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想要在北京谋求发展最好报北京的学校,想要以后在上海工作就考虑上海的学校,要想在华东就选华东的学攻,要想在华中就选华中的学校。因为毕业以后异地找工作很费力,一方面有毕业论文要写,不可能有太多时间跑到其他地方找工作;另一方面经济上不允许,不可能长期的住在外地找工作。最后一点,部分招考院校在复试阶段加试第二外语听力或口笔译,在初始阶段会有第二外语的部分试题或内容,以小语种为特色的招考院校可能会在一定情况下压缩英语翻译硕士比例。请同学们特别是第二外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注意,在选择招考院校时不要轻易“触碰雷区”。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