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读书笔记
▲ 6月共读3本: 《我是猫》夏目漱石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阿里斯泰尔·麦克劳德 《睡眠的航线》吴明益 主题书目(译文名著文库:https://book.douban.com/series/1018): 《我是猫》夏目漱石 就猫眼看人嘛,道貌岸然的文化人迂腐无聊的生活,真的是非常非常无聊,可能自己的生活更有趣一点。虽然时而冒出一点醍醐味,但大体上还是无聊,三四个大男人扯东扯西一扯就是一章好几章的篇幅,又臭又长没完没了。 作者在书的末尾给广大女性读者列了个“黑名单”,数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思想家数学家哲学家等等,对女性的诋毁言论,简直了。 我想这本书里,猫并不是完全代表冷静旁观并充满智慧的角色,和人一样它有它的局限,人性的通病从来不灭。 archaiomelesidonophrunicherata,意为可爱的人。抄下来了(不知道会有什么用)。 笔记本上还记了主人和猫之间的辛辣嘲讽,跳出自己与失去自我与自我开悟,社会是疯人集合体相关的段落语句,翻开看到便琢磨琢磨。 自选书目: 1.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阿里斯泰尔·麦克劳德 几乎是头一次觉得,写作是需要一些天分的。一百多页七则短篇小说,来自短小精悍的暴击。写景的功力太强,看五页也不会烦,穿插在对话之间又特别自然;有关性的描写,直接牵出一段故事不单单是描写了。恰到好处的细节和深浅适宜的人生感悟为内容增色。 七篇小说都在讲晚辈与父辈的故事,亲情的疏离与亲密,生活的冷酷与美好。文字的力量,把离我挺远的事儿拉进了心里(当然翻译功不可没)。 王安忆在序里提到塞林格努力将讲述进行到底。把理解的困难更多地留给自己,而不是读者。这样的作家们,不会不让人满怀期待呀XD 2. 《睡眠的航线》吴明益 吴老师真的好认真,双线故事,自然写作和战争历史让整本书显得漫漫长长的。很愿意看他写战争,讲出了存在性,和“最难认定”,共鸣感强烈。梦和记忆关系的阐释,着迷。 ▲5月共读5本: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 《看不见的城市》伊塔洛·卡尔维诺 《君王论》马基雅维利 《老人情》汪曾祺 《弃的故事》骆以军 主题书目(性/性别):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 先抛开内容不谈,林奕含的比喻拟人真的好,形神兼备并且大量运用,如果“花式比喻”是一个褒义词那这本书当之无愧了,我总在她的比喻里停下来想来想去,细腻、被赋予了生命力长出枝芽的表达,感觉她的每一个修辞都走心了。我会挑自己精神状态好的时候拿起这个本书很认真地看,读了蛮久的好几次我都在想200多页的书怎么这么长,读完回想起来是有轻微呕吐感。 她把痛苦写得清晰明了,最开始是什么样,怎么成长,跟什么一样,跟什么不同。文中有一段说坠子是给伊纹的纪念,纪念她们珠宝的时光。这个“珠宝的时光”真是太恰当了,泪目,那的的确确是珠宝的时光啊,两个女孩儿和一个姐姐,只要她们仨聚在一起就是一个文学的秘密花园。房思琪生日两个人写给她的信也是害我哭了,这两个女孩有着让人羡慕的感情,那时我还期盼着她们俩可以共度难关,其实算一种童话式的期盼了。一个人的难关,怎么会两个人共度呢? 这本书主要讲权力不对等下的侵犯和文学滥用。现在再看一遍书里划线和记在本子上的段落,仍能感受到那种羞耻和愤怒。她形容新的淤青:“茄子绀或虾红色”;旧的淤青:“狐狸或貂毛,老茶的颜色。新的拳脚打在旧的伤上,色彩斑斓像热带鱼。”充满了自嘲式的绝望。豆瓣上一位读过书的Fish_grey说:这个书简直不能打分,太残酷了。就像告诉别人,我是如何自杀的。 “我宁愿大家承认人间有一些痛苦是不能和解的,我最讨厌人说经过痛苦才成为更好的人,我好希望大家承认有些痛苦是毁灭的。” “能看到你的书的人是多么幸运,他们不用接触,就可以看到世界的背面。” 我们没遇到这样的事,仅仅因为走运。愿作者安息,再不用忍受自尊心的折磨了。原谅别人容易,原谅自己真的难。 信息快捷的时代,人们往往没读作品就开始跟着评论或者同情,希望有更多人看到她用力的书写,精美的文笔,优秀的作品,而不是那个被“性侵”“抑郁症”“美女作家自杀”标签化了的她。 愿文字不被辜负,遇到侵害事件的个体拥有不妥协服从的力量。 自选书目: 1. 《看不见的城市》伊塔洛·卡尔维诺 文笔很美,飘忽不定的梦境之感,但我觉得有些形而上了,不太喜欢。 2. 《君王论》马基雅维利 翻译稍绕口,内容蛮有意思的。在讲君主的类型和如何成为一个地位稳定的君王呢,反正善良忠厚的小可爱是不行了,要有心机啊如何用人平衡各种势力在什么事情上保持怎样的立场什么什么的……可惜我历史不好对意大利人物不熟。 看了之后总想学习并实践一下XD 3. 《老人情》汪曾祺 真是太好看啦,在序里就能感受到整本书都将特别出彩。根本舍不得读完,比之前看过的作品少了点泱泱水气多了幽默,还有一点点八卦,插画质朴可爱。 他写的故事里,那些“老老实实,不装门面”(也是后人不可及处) 的前辈,让我感动。 汪老自嘲成了写序专家,人到了一定岁数,就有为人写序的义务。很能理解他讲的写序之难,首先要读作品,分寸不好掌握,深了浅了都不是,写跟作品有关的像是在评头论足评价高低好坏,写无关的那要写序干嘛。最后他自己总结:像周作人写序那样,不着边际,是个办法。(笑)这书的自序可写得无敌好看啊,尤其那句“瓶花妥炉香稳,觅我童心四十年”“人到上了岁数了,最可贵的是能保持新鲜活泼的、碧绿的童心”,在赤子情怀面前,选择融化。 其中一篇提到跟一位美国黑人诗人的谈话。我从没想过自己脱离了祖国,脱离了自己的民族和文化传统是什么样,身在其中不觉得这有什么,可又没法完全跳出自己感受那份重要珍贵,思考之余抱有感激。 后面还有几篇关于一些问题的回应,有讲文学该呈现美还是丑,翻译是“嚼饭哺人”,怎么看待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青年作家的期望等等,还有一篇写八仙,都是很好读又有意义的文章。 哦对,汪老和王小波一样都不喜欢托尔斯泰XD 中间一些篇章回忆他在西南联大的事,说道闻一多、朱自清等老师的讲课风格,说到跟他同住过的王道乾:把八宝梨切成小块用细线传承一串喂养果蝇。关于王道乾我读过他翻译的杜拉斯的《情人》,这个八卦是服气的。汪老蛮在乎讲八卦的礼仪,这这是从谁那里听说的,什么事是坊间传闻已无从查证了,又有哪些是亲身所见…… 对于过分的赞扬和炒作,有段答话算是回应,“希望我就是悄悄地写写,你们就是悄悄地看看,是真话。这样我还能多活几年。”哈哈哈哈哈哈真是可爱的老人家。对于“读诗不可抬杠”,汪老说跟这样的人没法谈诗,但是他可以当副部长。哈哈哈哈哈哈哈可爱+1 4. 《弃的故事》骆以军 整本书都在来来回回的飞机上读的,有点不疼不痒应该是我比较大条,仅仅是读过而已了。看的理想国那版,排版又废纸又不好看啊。 ▲ 4月共读4本: 《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 《杨牧诗选 1956-2013》杨牧 《设计诗》朱赢椿 《家变》王文兴
主题书目(王小波和他喜欢的作家们): 《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 没被情话煽动,反倒是小波坦诚雀跃之心,平常的书写下透着饱满的生命力,能感到他因为爱一个人转圈圈或跳跃,那样的情绪,是最打动人心的啊。(我读书笔记里出现最多的词不是动人就是珍贵了吧,形容词极度匮乏QAQ)李银河的信,让我觉得她心里有东西放不下。 “这两天我觉得极没劲,老想怪叫一声。”“寂寞得好像大马路上的一科歪脖树。”王小波的这两句,让人觉得他真是可爱又真实,不笑出来好难。 他提到“我现在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每二三天就要找你说几句不想对别人说的话。当然还有更多的话没有说出口来,但是只要我把它带到了你面前,我走开时自己就满意了这些念头就不再折磨我了,这是很难理解的是吧?把自己都把我不定的想法说给别人是折磨人,可是不说我又非常闷。”“写信我爱瞎说,见面就敬重了。”——很能理解这样的感受,谁不是这样有几句没说出口的话呢,见面后的安心别的都不重要了。 “你要是喜欢了别人我会哭,但还是喜欢你。你高兴我也高兴,你难过时我来安慰你,还有别爱别人!可惜的是你觉得我长得难看,这怎么办?我来见你时应当怎样化妆?你说吧。”“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称誉,安如平日,你和我说话像对自己说话一样,我和你说话也像对自己说话一样。”“什么都不是爱的对手,除了爱。”这三个段落叫我感动,可爱的情绪,因为爱冉起的期望,真心真意而非肆无忌惮的真心话,忠于自己……爱一个人也是生命课题啊,甜的严肃的。 王小波的信里仍旧少不了时代的思考,他说到“肉麻就是人们不得不接受降低人格行为时的感觉”,这处想到了小虎老师(笑)。还有说他痛恨肉麻的思想是从鲁迅他老人家那里批发来的,哈哈哈哈这个“批发”很妙。提到了“剩余精力”,是说当时西方社会,现代科学的发达占用了很多的剩余精力。现在身边就是这样啊,例如玩手机,我们也开始经历这一时期吗。 《绿毛水怪》里两个孩子的对话“我觉得大人都很坏,可是净在小孩子面前装好人。他们都板着脸,训你呀,骂你呀,你觉得小孩都比大人坏吗?”这句话蛮有感触的,每天中午有位小朋友来家里吃饭,是个聪明漂亮小男孩,可他太爱和大人顶撞了为此吃苦,他可能还小不知道感兴趣的话题要和对的人分享,跟长辈不同的观点也许不必说,大人有些话不用理会。可无论有谁说了很伤害的话,那种我觉得不是他该承受的级别或根本不是他的错,他仍旧在来或者离开的时候礼貌地跟大家打招呼,这是很珍贵的品质,希望他能永葆童心,长大后不要变成不可爱的大人吧。 P.S.他们的爱情很美! 未读的另一本主题书,留到下月续上orz…… 自选书目: 1. 《杨牧诗选 1956-2013》杨牧 很喜欢他的诗,果不其然地抄写了很多篇幅,从容辽阔的意境。有几首读出了少年心境,越往后的诗查字典频率越高,意境也变得复杂起来。 “敌船在海面整队,我们流汗避雨”这句诗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平实的句子清晰的画面感,层叠着几种情绪意境,也许这就是诗人的功力吧。阅读的过程是幸福和孤单的,大多时候很难分享一句诗带来的欣喜感,可能也就我自己在这乐呵吧,只有独享了XD 然后把查字典的记录搬过来,现在还是不知道姑苏棹棹什么意思啊…… 觋[xí] 本义:在外云游谋生的巫师。引申义:男巫。 盔鍪móu 古代打仗时戴的盔。 准矱[zhǔn yuē] 是指绳尺,引申为法度、标准。 颠踬[diān zhì] ①跌倒:战败,颠踬于地。②比喻处境艰难困苦:处颠踬之中而意志弥坚。 险巇[xiǎn xī] 书面语。音:xiǎnxī.形容山路危险,泛指道路艰难。 鼗鼓[táo gǔ] 非常古老的中国乐器。长柄,鼓身两旁缀灵活小耳,执柄摇动时,两耳双面击鼓作响。俗称“拨浪鼓”。 蒺藜[jí lí] 又名白蒺藜、屈人等。茎平卧,无毛,被长柔毛或长硬毛。全国各地有分布。生于沙地、荒地、山坡、居民点附近等地。青鲜时可做饲料。果入药能平肝明目,散风行血。果刺易粘附家畜毛间,有损皮毛质量。为草场有害植物。 虫豸[chóng zhì] 1.小虫的通称。2.詈词。喻指下贱者。 尺蠖[chǐ huò] 尺蛾的幼虫。 拗峭[niù qiào] 指不同于常调而峭劲有力。 零露漙兮 出自《诗·郑风·野有蔓草》,漙 tuán 形容露水多。 茨cí 1.用茅或苇覆盖房子:茅~(用茅草覆盖屋顶)。~宇(茅屋)。~檐。~门。 2.蒺藜:~藿(“藿”,野菜;指以茨藿充饥,引申为粗劣的食物)。 3.积土填满:“~其所决而高之。” 鞞琫[bǐng běng] 意思是刀鞘上的装饰物。也指刀鞘。 毵毵[sān sān] 毛发、枝条等细长垂拂、纷披散乱的样子。 蝤蛴[qiú qí] 蝤蛴,[lonicorn's larva]蝎虫。天牛的幼虫, 天牛科。(一看图片就get系列,黄黄绿绿的虫子,恶心) 叆叇[ài dài] 1.云盛貌。2.飘拂貌;缭绕貌。 3.眼镜。(诗里取第一个意思,指的是云彩很厚的样子,形容浓云蔽日) 髣髴 同仿佛。(古汉语or信达雅?) 矩矱[jǔ yuē] 意思是规矩法度。 递嬗[dì shàn] 依次更替,逐步演变。 芟刈[shān yì] 解释为割,引申为杀戮。 蹑蹀[niè dié] 释义为往来小步貌。 车毂[chē gū] 指车轮中心插轴的部分。 喧豗[xuān huī] 发出轰响,也指轰响声。 窥窬[kuī yú] 觊觎。 隰[xí] 1.低湿的地方:“山有榛,~有苓”。2.新开垦的田。 遽尔[jù ěr] 解释为骤然,突然。 曩昔[nǎng xī] 意思是往日,从前。 言秣[mò]其马 自《诗经·国风》中的《汉光》,意思是,如果这个姑娘愿意嫁给我,我就甘心替她喂马。 针黹[zhēn zhǐ] 是指缝纫、刺绣等针线工作。 颉颃[xié háng] 原指鸟上下翻飞,引申为不相上下,互相抗衡。 髧彼两髦 髧(dàn):头发下垂状。两髦(máo):男子未行冠礼前,头发齐眉,分向两边状。出自《诗经》《国风·鄘风·柏舟》中的一首诗。 町疃[tǐng tuǎn] 亦作町疃,田舍旁空地。 姑苏棹棹 馘[guó] 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俘二百五十人,~百人”。 雉堞[zhì dié] 古代城墙的内侧叫宇墻或是女墙,而外侧则叫垛墙或雉堞(zhì dié),是古代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 雨雪漉漉,见晛[xiàn]曰消 形容雨雪盛大满天飘,见到阳光化水消。 2. 《设计诗》朱赢椿 从整体看有点形式大于内容了,有几篇还不错的。 3. 《家变》王文兴 这本是陈绮贞推荐书单里的(源: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1812)。我读不太来这种书,跟《老爸终于精神失常了!》很像,都在讲家庭里父亲这个角色,细碎、沉闷又带感伤的家长里短。细节非常之多事情琐碎,都不能用碎来形容,就是渣渣沫沫,真实生活如此。然后,经济问题会带来很多其他的问题。 ▲3月共读3本: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托马斯·内格尔 《庆祝无意义》米兰·昆德拉 《局外人》阿尔贝·加缪 主题书目(哲学【含普及类】):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托马斯·内格尔 去年读萨特一知半解,这月主题选择了入门级读物。要抛开理工科的思维思考哲学问题。这本介绍了哲学问题的几个大方向,是一种引导,喜欢书里的举例。 像“人们不能够像打开你的脑袋那样去打开你的心灵”,来讲隐藏在心灵里的体验。 关于“对与错”,有个偷伞的举例,偷伞人被偷伞也许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根本不会感到怨恨,要是在下大雨的时候,有人偷了我的伞我当然会不高兴,但是我并不认为他会有什么理由去在乎我的感受。”——大多偷东西的人都是这么想的吧……? 比较贴近生活的的问题,道德哲学里,我们该争取做到多大程度的不偏不倚?以及关乎公正的题目。死亡与生命意义的永恒话题,如果想“生命的意义是在于和其他人的联系”,可能会活得舒坦点,但这看起来很不哲学XD 自选书目: 1.《庆祝无意义》米兰·昆德拉 “那里草地上有一所亚洲学校的学生在做奇怪缓慢的动作。”——是在说太极拳吗? 有些特别的一本书,在关联上处理得巧妙有层次,又很深刻。他的政治笑话跟其他篇章的联结我有些摸不清。由现象揭露本质:“喀索斯高估别人,因为他在每个人眼睛里观察自己的形象,要美化它。”进而提出,“高明就是无用的。”这个段落十分精彩。后部分讲到原谅的幸福,突然温暖起来。 2.《局外人》阿尔贝·加缪 非常好看,真·经典,主人公很丧的性格和现在的网络风气蛮像,有强烈的可带入性。末尾宗教的强行批斗,现在的社会仍有类似问题,例如婚姻平权中经历的困难,有时候感觉信息时代的一切都在突飞猛进,可精神的进步真缓慢,或者说是时代在循环。 整本书流畅、短小精悍,细节的描写和挑选以及它出现的位置、带动的情绪都不能再精准了。 书里写“这夏夜奇妙的安静像潮水一样浸透了我的全身。”,这本书也像是潮水啊。 总之,这个月的笔记很多感受写不出来。 ▲2月共读3本: 《厚黑学全集》李宗吾 《拉拉手,在一起:女同志影像故事》王嘉菲 《Salsa》夏宇 主题书目(技能提升): 《厚黑学全集》李宗吾 本是买了一本菜谱的,准备在“技能提升”主题月研习,可惜没来得及看只好下月或下下月了。(感觉很饿) 李宗吾在这本书里分析了很多古代发生的事情,他的求官、做官六字真言讲得蛮真切的,“办事二妙法”里的锯箭法和补锅法,仔细想想很多事的确都是这么个套路,我历史很差并没全get他讲到的,但在一些办事想问题上仍得到启发,我想他不是在主张或者教导读者成为一个厚黑的人,而是让人知道厚黑的思路和法则,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下XD 这个月的主题书不知道算不算提升了技能,这也是我读之前很担心的一点。挺多书不能完全读懂,书中的理论听起来很有道理,可同样需要吸收消化,我放下书时而也想这说的到底对不对呢。现在的结论只能说有收获吧。 自选书目: 1. 《拉拉手,在一起:女同志影像故事》王嘉菲 在前面的各界推荐里,有位说:“女同志们一直都真实认份地在过日子,只是大男人们通常觉得这些造不了反也威胁不了父权既得利益的女人能干嘛?男人爱男人才糟糕,女人爱女人何必管。……”——我:“蛤????”不知道他说的糟糕是不是我想的意思。 其实没有特别喜爱感情故事,每个故事看完都觉得陪她们走了一段路,除爱人外,有母女、姐妹。来自不同时代与家庭,从事不同事业的人,让这本书饱满。 印象深刻的是广东人爱煲汤的属性,以及书里面一位叫小风的女生职业是餐厅主厨,她妈妈比爸爸小很多岁很怕一个人生活,她跟妈妈说不要怕,因为她妈想要火葬,她跟妈妈说等你火葬之后我把骨灰拿回来,每天吃一点,这样你就跟我在一起啦。然后她妈妈就觉得她很可怕。但我觉得她妈妈很爱她。 (哎跑偏了,我属于上课不正经听课只记得老师讲的奇奇怪怪的笑话的那种人) 整本书读完少了点无知愚蠢,受到一点鼓励和难过,难过这个社会还要让他们等这么久。 2. 《Salsa》夏宇 诗嘛,就是不懂又很迷人的东西。 在笔记本上抄下了很多很多美丽的句子,有让人痴迷的韵脚,有神经质的碎碎念,暴躁带着酒精气的歇斯底里,意识流旋涡,宇宙级空间时间大穿梭(跟不上的那种)……前半部分更加好看! 看这本书(毛边本)需要一手拿书,一手拿刀。我家里只找得到剪刀,便从最开始的裁到剪最后快砍起来了XD 有几篇的排版真让人恼火啊,我想是夏宇故意的。 ▲1月共读3本: 《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 《春雪》三岛由纪夫 《心的视界》柯锡杰 主题书目(幽默): 《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 有趣的鬼故事,以古鉴今。有些故事温暖感人,有的让人受到启发,有的揭示社会风气。和光同尘的中心思想。其实我觉得这本书尺度蛮大的,不是说有露骨的描写,而是一些人和事。 有一篇里面的鬼解释了报应怎么有的应验有的不应验?答案是人间以一生论善恶,福祸也以一生来论定。在地府论善或恶则兼顾前生,论祸或福,就兼顾后生,所以有时就不能一事一报应。——这么想想心情是不是会好一点XD 讲到夫妻、婆婆和儿子同时落入水中的事,书中体现出包容和忠善,没有把女性推到风口浪尖。还有讲以暴制暴,揭人隐私为正直自然不是忠厚的做法这样的观点,纪晓岚可能不会想到现在社会的热门话题还是这些吧,他的想法依然适用。 自选书目: 1.《春雪》三岛由纪夫 三岛的文笔没sei了,毁灭之美。聪子写的情书我看了好几遍,心也随着起伏。一些晦涩难懂、黑暗变态的想法,三岛总能娓娓道来,让我体会到那样的复杂心情并被孤傲不安的灵魂吸引。 2.《心的视界》柯锡杰 他拍的人物,让我觉得画面里有些东西离我很近有些却很远,我想这就是业余者眼中的层次感吧XD 关于阴影和拍人物的方法很有启发性,可他没有在书里讲到颜色,我觉得他作品里的颜色特别有生命力。专注的人迷人。 对人生有影响的书:《小儿子》骆以军 想了半天什么样才算对人生有影响啊?然后没想出什么书扭转了三观,或者让我立志发奋好强,是我读的书太少啦。很多书都是一盏盏灯,现在在阅读里我的想法是读过一本书不去过分纠结它带给我什么教训并活在人生中,只需想着,也有人脑子里想着这么有趣的事啊,然后把书合上就好。 和父亲很少沟通,我一想起他就想起一个背影,有时候跟他说话他也不一定理我。《小儿子》这本书在读的过程中,心中不知道怎么描述的压力一点点被释放了,我也慢慢放下心来,谅解了我的父亲。这个过程很奇妙,可这对我来说算是比较大的事儿了,好像我也随着书里的人物俏皮地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