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导聆 · 第18期】柴可夫斯基 · 第1号钢琴协奏曲 · 第3乐章
导语

经过温柔如歌又穿插些许诙谐的第二乐章后,我们即将迎来热情如火的第三乐章。一般来说,民族乐派的作曲家在协奏曲第三乐章都会引入民族性的音乐,例如其第一主题即来源于一首乌克兰民谣《亿万卡,快来唱春歌》。在西贝柳斯,格里格,德沃夏克等作曲家的音乐中也常有这样的例子。
接下去,就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这一热情绚烂的终乐章吧......
1875年,彪罗携《第一钢琴协奏曲》访问美国巡回演出,也许是这首乐曲开朗热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很符合美国的开拓精神,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尼古拉·鲁宾斯坦这时才认识到这部作品的价值,他主动提出演奏《第一钢琴协奏曲》,并且全力以赴地推广。1878年尼古拉访问法国时,又演奏了《第一钢琴协奏曲》,在巴黎引起轰动。此后,尼古拉还是继续排演推广柴科夫斯基的作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881年,尼古拉·鲁宾斯坦去世,为了纪念鲁宾斯坦,柴科夫斯基写了《a小调钢琴三重奏》,副题是“纪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鲁宾斯坦与柴科夫斯基之间的误解全部烟消云散,为乐坛留下一段逸话。
♫ 第三乐章 ♫
♪ Rondo
音乐一开始,定音鼓忽然敲出一个音符,与第二乐章形成鲜明对比,气氛开始热烈起来,在四个小节引子后,钢琴开始奏出回旋主题。
A:
由钢琴主奏,主题源自乌克兰民谣,这首民谣表现俄国农民春天的喜悦,其中同一个音型的三次反复,是很多乌克兰歌曲所共有的一个特点。其重音在第二拍,像小伙子的踏步效果,是很有节奏感而顺畅的旋律,表现出这一乐章的狂放活泼的舞蹈性特点。
B:
由管弦乐演奏的节奏相同的新主题,效果就像继某些声部的歌唱之后,出现的大合唱一样,音乐的进行生气勃勃,活力充沛,栩栩如生。然后由钢琴接过去,一段简短的连接句,进入C段主题。
C:
这一主题出现在弦乐器,有优美稳定的性格,步调平稳、安详,又带有难以抑制的内心喜悦,开始时从进行中可以感到它的威力还有所抑制,之后逐渐转换为胜利的步调,最后发展成为对生活的狂喜赞歌。
ABC会在回旋中反复和发展,段落之间还是很鲜明的,听众朋友应该很容易就能区别开来。
最后一次的回旋中,D段一开始音乐能量开始慢慢积蓄,就像进入暴风雨前的平静气氛,管弦乐逐渐高昂,然后钢琴以千钧之势进来,把音乐推向C段的高潮以及Coda。C段在此音乐能量完全爆发,把它所蕴藏的全部激情表达出来,发展成对生命的赞颂。
最后的Coda,音乐更是高潮迭现,其雄浑的气势,其亢奋的情绪,其辉煌的效果,都是前所未有的。
结语
相信听完第三乐章,您一定感觉到无比的酣畅淋漓,热血澎湃。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早期的大型作品中,真正开朗的情绪和乐观主义的深刻体现,它称得上是十九世纪俄罗斯钢琴音乐的一个顶锋,也是上一世纪欧洲音乐艺术中最有天才的创作之一。
这部作品的经典版本也实在是太多,下方为您呈现了当时年仅17岁的基辛与指挥大师卡拉扬合作的版本。如果您还喜欢这部作品,不妨多听听不同的版本,感受一下不同钢琴名家和指挥家的精彩配合演绎。

-
樱桃小丸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6 20: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