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茗星ART#裸体-行动-身体,历史-记忆-社会

每次去伦敦,时间再不够美术馆是必须去的。
1897年以创始人亨利·泰特命名,泰特美术对外开放,官方名称国立英国艺术美术馆。
泰特美术馆主要用来收藏亨利·泰特爵士赠送给国家的19世纪英国绘画和雕塑,以及一些从英国国家美术馆转移而来的英国绘画。
泰特美术馆在当时还担负着专门收藏英国1790年后出生的艺术家的现代艺术品。
1955年泰特美术馆从国家美术馆完全独立出来,成为由英国政府通过英国文化、媒体资助的19大国家博物馆之一。
伦敦最受欢迎的美术馆位于泰晤士河南岸,与圣保罗大教堂隔岸相望,连接它们的是横跨泰晤士河的千禧大桥。外表由褐色砖墙覆盖、内部钢筋结构的美术馆原本是一座气势宏大的发电厂,高耸入云的大烟囱是它的标志。
2000年后泰特美术馆将其馆藏拆分,成立了四个博物馆:位于伦敦的泰特英国美术馆,泰特现代美术馆,泰特利物浦美术馆和泰特圣艾弗斯美术馆。
泰特现代美术馆是我去的最多的一个馆。
里面专门收藏20世纪现代艺术,毕加索、马蒂斯、安迪瓦豪、蒙 德里安、达利的作品吸引我前来观赏。美术馆并未按传统的年代编排方式陈列它的艺术品,而是把艺术品分成四大类:历史-记忆-社会,裸体人像-行动-身体,风景-材料-环境,静物-实物-真实的生活。
割破历史脉络的陈列方式使得我,在同一个空间时间与不同年代,围绕同一创作的艺术品相遇,不同的艺术思维和创作手段在此直接碰撞。
伦敦的夜晚,美术馆仿佛一座灯塔。伴着泰晤士河潮涨潮落的河水,诉说着灵魂不出售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