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园散记
清早出发,开始由五个半小时的高铁开启的清明节假期之旅,这次的旅行并没有详细的规划,前期也没有做很多功课,兴趣之至,兴尽而返,便是不负当下的春光。 从苏州高铁北站下了车,一路坐地铁前往市区,跟着百度地图下了车,看到周围小区林立,马路平整广阔,却没有人烟,不禁疑问我们是否在正确的时间到了正确的地方。但从周围的景象看来,真是让人悦目的城市,马路的两侧绽放着桃花与晚樱,一座小桥静静立在河流之上,看上去有了年头的样子,也没有人与之合影。又过了一座桥,两旁的人渐渐开始多了起来,有蹬三轮的,也出现了背着包的游客,终于安下心来确定自己没有走错路。在路旁的点心店里买了两只青团子,红豆沙的馅绵软又甜,一边走一边吃。 清明小长假的第二天,各个景点里正是人最多的时候。走入熙熙攘攘的平江路,一侧是各种各样的店铺,都挤满了人,另一旁是静静流淌的小河,艄公慢慢摇着撸划过,从某个小巷子走进去,就到了耦园。 进入耦园前,很难想象在喧嚣的城市中会有如此静美的小园子。耦,取“偶”的读音,园主夫妇佳偶天成,隐居于此八年,在园子里处处能感受到生活的美感。园中一方碧水,小亭浮于池上,望月于此最佳。回廊,花窗,拱门,望出去都是一副定格的景致。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耦园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的人间好时节吧。






来到苏州之后看到了好多只狗,拴在院子口的大门上的,倚在旗袍店门口搔首弄姿的,如果说有猫的城市和狗的城市,那么苏州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狗的城市,在小巷里,院子门口,大街上,到处都能看到他们,没有什么危机感,散漫地晃来晃去,脸上带着抹不去的忠厚老实不知所以然的表情。猫倒是没怎么看到,我到一个城市是必定要去找城市里的猫的,但在苏州只看到了没进去的猫咪咖啡馆,匆匆钻到车子底下的猫,还有一只小摊上的猫咪,跟它打招呼被喵爪挠出和红道子。我想也许狗型的城市,也许比猫的城市要简单快乐一点,早上早早起来遛狗赶早市,排队买小摊上的早点,人和人之间乐呵呵的,带着天生的熟稔和插手别人事的热心,而猫大概是属于大城市的,养在楼宇后面的格子间里,人与人之间淡漠与疏离,下班只想回家抱猫。这么想来作为一个过客,也许我只看到了这个城市狗的一面而没有看到猫的一面,毕竟狗是属于大家的,而猫是属于自己的。 从耦园出来夜色初上,沿着钮家巷慢慢走出来,两边从做游客生意的小吃店转变成市民百货的寻常小店,在街边的小店吃了面和生煎包,生煎汁液饱满,但过于甜了,面也带着甜口,果然是南方口味。看到店里的介绍,说在姑苏,馒头和包子是一个意思,想到红楼梦中妙玉是姑苏人,说的那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渐渐得能回味出这样的语境来。 这是在苏州游玩的第一日。 第二天 安排了充实的行程,漫长又充实的一天,早上早早起来奔向艺圃,从网上得知的景点,文艺的小园子。艺圃位于文衙弄的深处,一路上曲曲折折地在巷子里寻觅,还好墙上一直有标志,跟着箭头走就很容易找到。艺圃的结构简单古朴,四面建筑环绕一池碧水。人不多,遇到的游客反而更加有趣,乳鱼亭里一个大哥自带背景音乐荷塘月色一直在喂鱼,有一群台湾来的似乎是学环境设计的学生拿着尺子和地图一直在量东量西,来拍婚纱照的新人听从摄影大哥的调遣“手放你媳妇腰上,看着你媳妇!”,旁边看园子打扫卫生的大叔气急败坏地撵他们。


走出艺圃,不远的地方就是山塘街,似乎每一个城市都有这么一条街巷,聚集了当地小吃和各地都有的章鱼烧、烤肉、臭豆腐与旅游纪念品,在成都是锦里,北京是南锣鼓巷,苏州就是山塘街了。七里山塘到虎丘,我们计划的路线应该是沿着山塘街一路向虎丘的方向前进,但是走了几百米,实在没什么好玩的,街上充斥成批量的拍摄婚纱照的新人们,只不过这边是清一色的穿旗袍的新娘(“手放你媳妇腰上,看着你媳妇!”),看到离留园不远的指示牌,我们就离开山塘街,拐向留园。 如果要一一说出每个园子的不同,以我一个匆匆过客的拙见恐怕是说不清楚的,但留园庭院深深,着实让我体会到移步易景的情趣。


从留园出发坐车去了虎丘,一下车发现周围全都是卖婚纱的,上网查了才知道虎丘的婚纱一条街已经成为了长三角婚纱产业的集中地,以后如果有需要可以到苏州来选选婚纱。

从虎丘上连滚带爬地下来,基本上就要累死了,在回去的车上听旁边四川来旅游的阿姨和本地苏州小姑娘的聊天,说金鸡湖风景不错的,旁边苏州阿姨还补充,不要在那边买东西,要贵两倍的。 直奔诚品书店,一个巨大的好几层的建筑,然而卖书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很大部分都是卖一些文艺的工艺品和文具。本来是想在这里买手帐和文具的,但是转来转去,竟然没有发现特别合适的,于是还是空手而返。 从诚品书店走到月光码头,月光码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咖啡店和餐厅,夜间灯火初上,一片人造的都市繁华,但也许是从北京逃过来的,对这样的景色也觉得平淡无奇。一路走到苏州的文化艺术中心,这边的二楼是电影院,看到有正在热映的嫌疑人X的献身,杜比影院的票居然只要26块,我们就开开心心买票去看电影了。 从文化艺术中心下面就能坐地铁直接回宾馆,这是苏州游玩的第二天。 第三天 今天一开始就决定安排轻松的行程,前两天吃饭一直是在小摊随意解决,今天决定吃几顿好的苏州特色美食。在网上查到了胥城大厦的奥灶面全城有名,鲜肉月饼也是一绝,于是就决定去这里了。 到了胥城大厦,一进门服务员便问是不是来吃面的,引上二楼,都没给我们炒菜的菜单,看来是放弃炒菜这一项业务了,我们也是冲着招牌的奥灶面而来,便点了大小两碗面,浇头要的爆鳝和焖肉。面端上来,红汤油光锃亮,汤的肉香和面的劲道被油焖住,吃到嘴里的时候才徐徐散开,肥而不腻的焖肉在口中化开,味道也算对得起这顿饭一百多块的价格。 网上传说这家鲜肉月饼需要排队,但也许我们来的时候小长假刚刚结束,并没有什么人排队。本来想多买一点带给宿舍同学,但是没有冰箱储存只得作罢,只买了四个尝尝鲜。 带着我们的月饼,就开始了下午的旅程。来到苏州必要打卡的拙政园和狮子林,被我们放在了小长假刚结束的这天下午。来到狮子林,游客已经不多,狮子林是最不上镜的景点,一整个园子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拍出来没什么好看的,可置身假山石林中间,才明白这个景点的妙处,每条道路都曲折迂回,却不走回头路,上一层阶梯,或是从另一个口出去,就又是一番别有洞天的景象。 拙政园被放在了旅行的最后,也是我们这次旅行的最后一个园林。拙政园名声在外,然而也许是看过了之前精巧的小园子,对于这种舒朗广阔的大园反而有些不够适应。 来苏州后几乎每天都预报着要下雨,但直到我们快要走出拙政园的时候才落下雨来,点点的柔和的小雨,我们在雨中走向平江路吃晚饭。远离了小长假时喧嚣的平江路又是另外一副样子,街上的行人三三俩俩,饭店门口也没有什么人排队了,一些网红美食触手可及,却也好像没那么吸引人了。 晚饭后漫步平江路,一件一件旗袍店走过去,想给自己试一件合适的旗袍。喜欢的旗袍是那种素淡的颜色,平时可以穿,穿平底鞋,随便挽一下头发,不用刻意盘头高跟鞋像是礼仪小姐。在一家店里试了两件,一件黑色短版,膝盖以上的位置,周身素净,只有襟上一枚盘口,非常简洁。另一件真襟的香云纱,绿色的细碎花朵,传统的式样。在售货员姐姐的热情怂恿下量了尺寸,但是冷静想了想,也确实没有穿这些衣服的时间,没什么隆重的场合一定要穿旗袍出席,过于昂贵的价钱也不能平心静气地把它当做日常打扮,所以看来是没法把这苏州的婀娜带走了。 而仔细想想,苏州的美本身就不是生活里的日常点缀,本身就不该被轻慢对待的。 苏州的美是那些平日里穿不了的旗袍上的一针一线的苏绣花鸟,并非宜室宜家的日常,它们存在的意义,即是审美本身。那些用丝线堆成的绫罗,苏绣里细密的针脚,移步易景的庭院,镂空的花窗里的春花秋月,是在生活满足后,挖空心思去达到的美。这些美并不是为生活而服务的,恰恰相反,它让你牺牲自己的生活去追求与逢迎它,却从来不屈就于任何人,美,即是生活的意义,与无意义。
-
半眠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01 13: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