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干涉我的生活怎么办
查看话题 >我会支持父母去住养老院吗?
前几天看了奇葩说最新一期,终于,讨论了一个真话题:父母提出想要和老伙伴一起去住养老院,我该不该支持?’
屏幕前的我和现场的人一样哭成狗。
本场辩论中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中国式的家庭关系,就是互相欺骗。正如你在大城市打拼,给父母的电话里从来报喜不报忧;父母提出要住养老院,也可能只是害怕麻烦到你。
当我们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反方的观点其实是默认,大多数普通老人的生活重心,都是围绕子女这一普遍现象。
我不否认。目前社会上的大多数老年人,受限于受教育程度和眼界、生活条件、社会条件等种种因素,没有办法不以子女为重心生活。他们做任何选择,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子女。
了解到问题的关键,接下来,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我想从一个独生女的角度,先谈谈我在家庭关系中遇到的问题。
-----------
第一个问题是,要怎么权衡我的人生价值和父母对我的期待?
我父母都在事业单位上班,朝九晚五,带寒假和暑假,日子可以说是相当安逸了。正如大多数家长一样,他们也不希望我远嫁,不希望我太拼。毕业后找一个铁饭碗的工作,找一个普通的男人,过如他们的生活,是再好不过的。
但是我从小就叛逆。我早早就向父母摊牌,一是我永远不会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二是我要嫁一个外国人。
高考之后,我从中国的最南部到了东北,算是离家很远了。我也初步得到了想要的自由:背包旅行,出国当志愿者,北漂,转行做新闻,准备留学……
有人跟我说,真羡慕你有这么开明的家长。
事实上,我父母都是小地方长大的人,我是整个家族里走得最远的那一个,还是独生子女。为了做通父母的工作,我下了很大功夫。
-----------
我做出的选择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帮助父母一起成长。
尽管我在做出每一个选择之前,都会跟父母进行沟通,最大程度上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很少一意孤行,或者先斩后奏。
但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帮助父母成长的重要性,是在和我妈的一次通话中。她问我最近看了什么书?或者什么电视?
她然后说,你要多给我们一些信息,我们才能知道你的想法呀。
父母这一代人,其实很少会再去主动学习。因此我把我看过的、对我有很大影响的书籍及电视节目,主动拿给父母,有时候针对某个话题,我也会和他们讨论我的看法。
小时候,我们听着父母过来人的经验成长;长大后,我们发现旧的逻辑在现代社会越来越行不通,因此我们也将新学到的东西教给父母。
渐渐地我的父母也理解了我。我们沟通最后达成了和解。
-----------
第二个问题是,万一我死了,父母怎么办?
我想独生子女最大的顾虑是,怕死。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就算我可以把我父母照顾得很好,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可意外总是如影随形,万一有一天我死了怎么办?
我最痛恨的就是那些,年纪轻轻就想不开轻生的孩子,无论是贷款还是抑郁症,他们倒轻松了,把生活的痛全丢给了他们的父母。
前两年刚开放二胎的时候,我认真地和我妈说,我希望她再生个弟弟或妹妹,就算他们嫌累,我可以来养。
-----------
添个弟弟或妹妹是没有希望了。我开始帮助父母培养他们的爱好。
2014年的时候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失独家庭的调研。大部分失独父母会终身陷入痛苦之中,因为除了子女,人生再无其他期待。也有少部分人走出了阴霾,非常少,他们普遍偏年轻,有较稳定的圈子,也有自己的爱好。
锁定两个关键词:社交,爱好。我决定从爱好入手。
我父母早早表现出对植物动物没兴趣,而我从小对旅游抱有热情。根据遗传学,我猜他们应该也喜欢旅游。
因此我每年尽量带父母出去旅游,特别是国外游。
几年前我在马六甲认识了一个六十几岁的老阿姨。
那个阿姨来自匈牙利,有三名子女,最大的孙女和我一般年纪。在我们认为应该颐养天年的岁数,阿姨独自来到东南亚开始了新的冒险,白天在农场做义工,晚上就和本地人一起跳广场舞。生活肆意简单。
这样的老年生活对我来说也许不算遥不可及,但是我希望我父母到老的时候也能活得一样潇洒。
前两年我带父母去泰国。有几天在象岛,想带他们去潜水,正好碰到我妈拉肚子临时取消行程,最后只得我自己去。岛上的度假酒店有泳池也有沙滩,倒不担心他们没地可去。
但是那天,我爸居然在语言完全不通的情况下租到了一辆机车还带我妈环了一圈岛,其中还加了一次油,旅程中拍了许许多多照片。
这些尝试对于他们来说是挑战,但也是收获。
第一次出国游之后,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有了很多期待。后来我有幸得过一次马尔代夫双人游,也送他们去了。去年五一,他俩自个跑去了越南。今年冬天我怂恿他们去了雪乡。开始国内国外的旅行之后,我妈越来越支持我去闯荡江湖了。
五一假期的第一天,白天我给我妈视频,被告知她和我爸自驾游去了,我这个孤寡老人真是嫉妒。
于是乎,我妈现在就总是跟我说,等他们以后退休了,就和我爸去环游世界。那我要挣很多很多钱啊,要不你俩去学国标吧,省钱,我说。
我曾经围观过中老年组的国标舞比赛,深深地被吸引。我打算过几年也怂恿他俩学去。
-----------
写到这里,这都仅是我个人过去几年的经验。问题和矛盾总是不断出现,我也仍然在探索,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无论如何,在我看来,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还是沟通。我还记得我在高一时第一提出要和朋友去旅游,我爸死不同意,还扬言要把我锁起来,好在后来旅行还是成了。有了第一次,之后每一次挑战,难度都会慢慢降低。
我在出去上大学之后,父母总是唠叨不断:
最初,他们担心我能力还不够,还不能飞;后来,他们不担心我飞得不够高,而是怕我累。
开始我总是隐瞒,后来也逐渐可以说,就算累,我也希望做我想做的事情啊。我们期待父母坦诚,首先自己也要学会坦诚。
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妥协来解决。如果一时解决不了,就多花一点时间。
我希望有一天,我父母的生活重心不再是我,他们的幸福快乐都不将围绕着我。老了之后,他们高兴跟我住跟我住,不高兴跟我住就自个住;就算和老伙伴住进了养老院,也开心照旧。
我在朝着个方向努力,我也希望所有人朝这个方向努力,趁父母还没老去。
屏幕前的我和现场的人一样哭成狗。
本场辩论中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中国式的家庭关系,就是互相欺骗。正如你在大城市打拼,给父母的电话里从来报喜不报忧;父母提出要住养老院,也可能只是害怕麻烦到你。
当我们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反方的观点其实是默认,大多数普通老人的生活重心,都是围绕子女这一普遍现象。
我不否认。目前社会上的大多数老年人,受限于受教育程度和眼界、生活条件、社会条件等种种因素,没有办法不以子女为重心生活。他们做任何选择,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子女。
了解到问题的关键,接下来,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我想从一个独生女的角度,先谈谈我在家庭关系中遇到的问题。
-----------
第一个问题是,要怎么权衡我的人生价值和父母对我的期待?
我父母都在事业单位上班,朝九晚五,带寒假和暑假,日子可以说是相当安逸了。正如大多数家长一样,他们也不希望我远嫁,不希望我太拼。毕业后找一个铁饭碗的工作,找一个普通的男人,过如他们的生活,是再好不过的。
但是我从小就叛逆。我早早就向父母摊牌,一是我永远不会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二是我要嫁一个外国人。
高考之后,我从中国的最南部到了东北,算是离家很远了。我也初步得到了想要的自由:背包旅行,出国当志愿者,北漂,转行做新闻,准备留学……
有人跟我说,真羡慕你有这么开明的家长。
事实上,我父母都是小地方长大的人,我是整个家族里走得最远的那一个,还是独生子女。为了做通父母的工作,我下了很大功夫。
-----------
我做出的选择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帮助父母一起成长。
尽管我在做出每一个选择之前,都会跟父母进行沟通,最大程度上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很少一意孤行,或者先斩后奏。
但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帮助父母成长的重要性,是在和我妈的一次通话中。她问我最近看了什么书?或者什么电视?
她然后说,你要多给我们一些信息,我们才能知道你的想法呀。
父母这一代人,其实很少会再去主动学习。因此我把我看过的、对我有很大影响的书籍及电视节目,主动拿给父母,有时候针对某个话题,我也会和他们讨论我的看法。
小时候,我们听着父母过来人的经验成长;长大后,我们发现旧的逻辑在现代社会越来越行不通,因此我们也将新学到的东西教给父母。
渐渐地我的父母也理解了我。我们沟通最后达成了和解。
-----------
第二个问题是,万一我死了,父母怎么办?
我想独生子女最大的顾虑是,怕死。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就算我可以把我父母照顾得很好,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可意外总是如影随形,万一有一天我死了怎么办?
我最痛恨的就是那些,年纪轻轻就想不开轻生的孩子,无论是贷款还是抑郁症,他们倒轻松了,把生活的痛全丢给了他们的父母。
前两年刚开放二胎的时候,我认真地和我妈说,我希望她再生个弟弟或妹妹,就算他们嫌累,我可以来养。
-----------
添个弟弟或妹妹是没有希望了。我开始帮助父母培养他们的爱好。
2014年的时候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失独家庭的调研。大部分失独父母会终身陷入痛苦之中,因为除了子女,人生再无其他期待。也有少部分人走出了阴霾,非常少,他们普遍偏年轻,有较稳定的圈子,也有自己的爱好。
锁定两个关键词:社交,爱好。我决定从爱好入手。
我父母早早表现出对植物动物没兴趣,而我从小对旅游抱有热情。根据遗传学,我猜他们应该也喜欢旅游。
因此我每年尽量带父母出去旅游,特别是国外游。
几年前我在马六甲认识了一个六十几岁的老阿姨。
那个阿姨来自匈牙利,有三名子女,最大的孙女和我一般年纪。在我们认为应该颐养天年的岁数,阿姨独自来到东南亚开始了新的冒险,白天在农场做义工,晚上就和本地人一起跳广场舞。生活肆意简单。
这样的老年生活对我来说也许不算遥不可及,但是我希望我父母到老的时候也能活得一样潇洒。
前两年我带父母去泰国。有几天在象岛,想带他们去潜水,正好碰到我妈拉肚子临时取消行程,最后只得我自己去。岛上的度假酒店有泳池也有沙滩,倒不担心他们没地可去。
但是那天,我爸居然在语言完全不通的情况下租到了一辆机车还带我妈环了一圈岛,其中还加了一次油,旅程中拍了许许多多照片。
这些尝试对于他们来说是挑战,但也是收获。
第一次出国游之后,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有了很多期待。后来我有幸得过一次马尔代夫双人游,也送他们去了。去年五一,他俩自个跑去了越南。今年冬天我怂恿他们去了雪乡。开始国内国外的旅行之后,我妈越来越支持我去闯荡江湖了。
五一假期的第一天,白天我给我妈视频,被告知她和我爸自驾游去了,我这个孤寡老人真是嫉妒。
于是乎,我妈现在就总是跟我说,等他们以后退休了,就和我爸去环游世界。那我要挣很多很多钱啊,要不你俩去学国标吧,省钱,我说。
我曾经围观过中老年组的国标舞比赛,深深地被吸引。我打算过几年也怂恿他俩学去。
-----------
写到这里,这都仅是我个人过去几年的经验。问题和矛盾总是不断出现,我也仍然在探索,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无论如何,在我看来,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还是沟通。我还记得我在高一时第一提出要和朋友去旅游,我爸死不同意,还扬言要把我锁起来,好在后来旅行还是成了。有了第一次,之后每一次挑战,难度都会慢慢降低。
我在出去上大学之后,父母总是唠叨不断:
最初,他们担心我能力还不够,还不能飞;后来,他们不担心我飞得不够高,而是怕我累。
开始我总是隐瞒,后来也逐渐可以说,就算累,我也希望做我想做的事情啊。我们期待父母坦诚,首先自己也要学会坦诚。
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妥协来解决。如果一时解决不了,就多花一点时间。
我希望有一天,我父母的生活重心不再是我,他们的幸福快乐都不将围绕着我。老了之后,他们高兴跟我住跟我住,不高兴跟我住就自个住;就算和老伙伴住进了养老院,也开心照旧。
我在朝着个方向努力,我也希望所有人朝这个方向努力,趁父母还没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