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书
偶然的在微博上刷到了这样一条内容,这是号称最美的十首现代诗。
其中有八首很熟悉,或在语文课本里学到过,或在其他书上一见倾心,现在想来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还真的着实认识了很多不朽的作品,唐诗宋词诗经文言文现代诗散文,如今我能看到一些文字发自内心的有喜悦有感动有悲伤的共鸣,这个从小受到的教育熏陶不无联系,也可以说是语文书上一篇篇经典的文字,累积出了如今的我。
想来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每晚睡觉就要背古诗,即使不解其意,不通个中情绪,但一种对诗的初映象就已经建立,是蚊帐下暖暖的白炽灯,是灯光下奶奶的容貌,是一本被翻了无数遍的唐诗三百首。还记得,书上的一幅幅插图,还记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时的我,不识字不知其意,但奶奶还是一句一句的教,有些东西就潜移默化的融入了血液。
困哭了,醒了继续码……可能又换了一种思路呢也不一定。
这几个月过得太懒散了,除了专业书籍,没有再看其他的读物了,熊猫书院最近也是科学板块,人工智能,植物神经系统,基因进化……感觉少了一些情感的东西,干巴巴的。如果很久没有看一些让人充实的书,就会陷入一种恐慌,空落落的,觉得自己和另一个世界在逐渐失去联系,以前总是活在那个虚拟的世界,现实反而是可有可无的,总是觉得别人的生活才有意思,而我只是活着,替别人活着。
书读多了,知道的多了,困惑就多了,思考会逐渐全面具体,具体而微,当别人在想个人的私欲时,你却要忧心这个社会的良知,当别人在为了生存思考时,你却还在想世界未来的发展进程,格格不入……
现在的我确实活在一种次元的夹缝里,面对真实久久不愿跨出去,却明白迟早要面对,很矛盾。
转回来,还好学习给了我审美,一首诗能让我心情愉快,一幅画会让我感动掉泪,一本书能度过一个周末,内心的充实精神的愉悦会陪我度过一个个索然无味却又充满未知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