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听肖邦
只言片语:
肖邦具有两重截然不同的人格,一个是隐秘的波兰人格,温暖而可爱,面向那些他感觉最亲近的人;另一重人格是公共的,无可挑剔的礼貌,冷淡而疏远。他典型的精神压抑情绪摇摆不定,让他苦不堪言。当愤怒袭来,他会砸碎椅子,折断铅笔,痛骂无辜的钢琴学生或来客。他以前的学生回忆说,他不止一次看到肖邦的头发立了起来,象狗的颈毛一样。而在极度压抑沮丧之后,他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好几天,轻声地啜泣。
肖邦过分的敏感无疑是他不爱公开演奏的主要原因,这和他只有少数人听他演奏的沙龙非常不同。他是当时举行公开音乐会最少的钢琴家,从1818年儿童时代到1848年去世之前,30年只演了30场。
但他依然对自己和他人怀有一种淘气的幽默感,这可能是他面对最黑暗时刻保持风度的心理手段。他经常谈论自己的大鼻子。他是一个天生的喜剧家,讽刺家和象莫扎特那样的模仿能手,他喜欢模范其他钢琴家演奏,尤其李斯特。肖邦具有爱挖苦人的记者或小说家那样的热心的眼睛。他常会在钢琴边转身就变成另外一人,惟妙惟肖的学着一个波兰老头的样子来演奏。巴尔扎克便赞叹肖邦的喜剧模范,以致在一篇小说中描写主人公“他具有肖邦那样的天才模仿才能......”。
李斯特和肖邦是钢琴演奏上的竞争者,后者总不失时机的说几句前者坏话。当李斯特去肖邦家时,两人便经常在钢琴上决斗。几年后,肖邦有意疏远了李斯特,他嫉妒李斯特的才能,而李斯特却一直是肖邦音乐的忠实追随者,发自内心的欣赏与赞美。
肖邦最早的传记作者之一,尼克斯写道:“自然赋予了他成为一个艺术巨匠的丰富才能,但同时也拒绝给他另外一种才能,那也许是最不重要的,但肯定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他缺乏的东西妨碍了他实现别人加在他身上的期望。在比他价值低很多的人都能获得桂冠和大量金钱的领域,他却无法获得普遍的赞赏。这种失望,残酷的折磨着他,缓慢地消耗着他的生命。”
尼克斯同时准确的看到了肖邦精神上的特点:“这个男人身上有一个女人和一个男孩,这一直延续到他的生命终结。”
肖邦是个挥霍无度的人,他会为所有人点最贵的菜,上最贵的香烟,他在巴黎奥罗歇饭店楼上还有一个私人包房。家中是最时髦的家具,鲜花每天都要换,他订一套优雅的衣服会花去150法郎。为此,他要拼命的工作,教学,作曲,以保证他的收入。1832年,他每节课收20法郎,每天上5个小时,每周能赚500法郎。而当时的巴黎医生出诊一次收20法郎,巴黎工人每周只能赚10-15法郎。
肖邦有明显的会与无数女子坠入爱河的倾向,或者是他认为自己是在恋爱,但总是很短暂。有人回忆:“温柔的热情是他存在的必需品......他会在一个晚会上热烈的爱上三个女人,但刚一转身便会忘掉,而她们却都想象自己是唯一吸引住他的人。”
肖邦遇到了乔治桑,回家路上对朋友说:“乔治桑是个多么令人厌恶的女人!她真的是女人吗?我对此很是怀疑。”但同时,乔治桑是这样评价与肖邦的初次相遇:“他身上有某种高贵的东西,如此难以形容的贵族气”。在肖邦与乔治桑感情终结后,人们发现,肖邦会把很多乐曲题献给别人,但没有一首献给她。
肖邦去世后,画家德拉克洛瓦在日记中回忆“肖邦的创作远比他完成的乐曲更大胆。就像把一幅画的速写与成品作比较”。贝多芬说过:“没有任何艺术家配得上‘大师’称号,除非他即兴的创作能超过写成的乐曲”。贝多芬的朋友能证实,贝多芬有时在演奏时会即兴创作把曲目延长演奏一个小时,给人压倒一切的感觉,无比精彩。而在前人中,莫扎特显然更是这样的大师。
从听过肖邦演奏的人回忆中,能看到肖邦也是如此。巴尔扎克回忆道:“肖邦在他即兴编织的异想天开中发现了崇高的主题”,出版了肖邦大量遗作的方塔纳写道:“从最早的青春期开始,他的即兴创作的丰富就让人吃惊......肖邦最美丽最完整的音乐,只不过是他的即兴创作的回声和反光。”
有一段对话显示了肖邦丰富的创作力,乔治桑回忆肖邦一次在家中演奏:“肖邦在随意即兴的弹着琴,我和德拉克洛瓦聆听美妙琴声,肖邦终于停下。‘很好,很好’德拉克洛瓦说。‘还没完,它只不过刚刚开始......我正在寻找色彩’肖邦说。乔治桑接着写道:“......于是,忧郁的旋律开始回响起来,我们置身澄明的夜色中......我们梦想着一个夏天的夜晚,我们等待着夜莺。一支崇高的曲调的升起。”
肖邦具有两重截然不同的人格,一个是隐秘的波兰人格,温暖而可爱,面向那些他感觉最亲近的人;另一重人格是公共的,无可挑剔的礼貌,冷淡而疏远。他典型的精神压抑情绪摇摆不定,让他苦不堪言。当愤怒袭来,他会砸碎椅子,折断铅笔,痛骂无辜的钢琴学生或来客。他以前的学生回忆说,他不止一次看到肖邦的头发立了起来,象狗的颈毛一样。而在极度压抑沮丧之后,他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好几天,轻声地啜泣。
肖邦过分的敏感无疑是他不爱公开演奏的主要原因,这和他只有少数人听他演奏的沙龙非常不同。他是当时举行公开音乐会最少的钢琴家,从1818年儿童时代到1848年去世之前,30年只演了30场。
但他依然对自己和他人怀有一种淘气的幽默感,这可能是他面对最黑暗时刻保持风度的心理手段。他经常谈论自己的大鼻子。他是一个天生的喜剧家,讽刺家和象莫扎特那样的模仿能手,他喜欢模范其他钢琴家演奏,尤其李斯特。肖邦具有爱挖苦人的记者或小说家那样的热心的眼睛。他常会在钢琴边转身就变成另外一人,惟妙惟肖的学着一个波兰老头的样子来演奏。巴尔扎克便赞叹肖邦的喜剧模范,以致在一篇小说中描写主人公“他具有肖邦那样的天才模仿才能......”。
李斯特和肖邦是钢琴演奏上的竞争者,后者总不失时机的说几句前者坏话。当李斯特去肖邦家时,两人便经常在钢琴上决斗。几年后,肖邦有意疏远了李斯特,他嫉妒李斯特的才能,而李斯特却一直是肖邦音乐的忠实追随者,发自内心的欣赏与赞美。
肖邦最早的传记作者之一,尼克斯写道:“自然赋予了他成为一个艺术巨匠的丰富才能,但同时也拒绝给他另外一种才能,那也许是最不重要的,但肯定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他缺乏的东西妨碍了他实现别人加在他身上的期望。在比他价值低很多的人都能获得桂冠和大量金钱的领域,他却无法获得普遍的赞赏。这种失望,残酷的折磨着他,缓慢地消耗着他的生命。”
尼克斯同时准确的看到了肖邦精神上的特点:“这个男人身上有一个女人和一个男孩,这一直延续到他的生命终结。”
肖邦是个挥霍无度的人,他会为所有人点最贵的菜,上最贵的香烟,他在巴黎奥罗歇饭店楼上还有一个私人包房。家中是最时髦的家具,鲜花每天都要换,他订一套优雅的衣服会花去150法郎。为此,他要拼命的工作,教学,作曲,以保证他的收入。1832年,他每节课收20法郎,每天上5个小时,每周能赚500法郎。而当时的巴黎医生出诊一次收20法郎,巴黎工人每周只能赚10-15法郎。
肖邦有明显的会与无数女子坠入爱河的倾向,或者是他认为自己是在恋爱,但总是很短暂。有人回忆:“温柔的热情是他存在的必需品......他会在一个晚会上热烈的爱上三个女人,但刚一转身便会忘掉,而她们却都想象自己是唯一吸引住他的人。”
肖邦遇到了乔治桑,回家路上对朋友说:“乔治桑是个多么令人厌恶的女人!她真的是女人吗?我对此很是怀疑。”但同时,乔治桑是这样评价与肖邦的初次相遇:“他身上有某种高贵的东西,如此难以形容的贵族气”。在肖邦与乔治桑感情终结后,人们发现,肖邦会把很多乐曲题献给别人,但没有一首献给她。
肖邦去世后,画家德拉克洛瓦在日记中回忆“肖邦的创作远比他完成的乐曲更大胆。就像把一幅画的速写与成品作比较”。贝多芬说过:“没有任何艺术家配得上‘大师’称号,除非他即兴的创作能超过写成的乐曲”。贝多芬的朋友能证实,贝多芬有时在演奏时会即兴创作把曲目延长演奏一个小时,给人压倒一切的感觉,无比精彩。而在前人中,莫扎特显然更是这样的大师。
从听过肖邦演奏的人回忆中,能看到肖邦也是如此。巴尔扎克回忆道:“肖邦在他即兴编织的异想天开中发现了崇高的主题”,出版了肖邦大量遗作的方塔纳写道:“从最早的青春期开始,他的即兴创作的丰富就让人吃惊......肖邦最美丽最完整的音乐,只不过是他的即兴创作的回声和反光。”
有一段对话显示了肖邦丰富的创作力,乔治桑回忆肖邦一次在家中演奏:“肖邦在随意即兴的弹着琴,我和德拉克洛瓦聆听美妙琴声,肖邦终于停下。‘很好,很好’德拉克洛瓦说。‘还没完,它只不过刚刚开始......我正在寻找色彩’肖邦说。乔治桑接着写道:“......于是,忧郁的旋律开始回响起来,我们置身澄明的夜色中......我们梦想着一个夏天的夜晚,我们等待着夜莺。一支崇高的曲调的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