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
查看话题 >一口流利普通话的潮汕人

潮汕人在外特别容易辨认,最容易辨认的就是普通话夹杂着的口音,有一阵子经常出差打的,遇到特别多潮汕人,一开口就知道,一问果然是潮汕人,这种用口音猜地域的游戏我玩的饶有趣味。
作为闽南语系的分支,在厦门的八市里,就有听到过当地人说的话跟普宁的方言很相似的语言,基本上我走了市场两三圈,听到的话都是差不多的,而且都听得懂在说什么。这倒是我去那么多次厦门的新收获,可以研究研究。
潮汕人在广东里地位举足轻重,可能是会做生意啊,有经济头脑,吃苦耐劳之类的,要不就是“重男轻女”孩子一大堆之类的。所以,我不是要为这些思想或是习俗洗白,只是想跟大家说一下我身处的环境跟很多可能大家有片面认识的东西。

潮汕话呢,其实正统的,标准的,在现在,是汕头城区的话,属于软硬适中的。像潮州,澄海,饶平,会偏软语系。就是那边长大的女孩子说话都软软酥酥的,就像一块棉花糖。普宁这边呢,会有点偏硬。这也会根据三大水系来区分的,揭阳属于榕江水系,潮州属于韩江水系,普宁属于练江水系,而这些水系的相互融汇交流又生出许多细微的方言差别。三大水系汇流的地方是在汕头。(详细资料请找度娘)加之汕头又是特区,地理优势,自然,汕头人生来就自带傲娇感的,不过这种骄傲到骨子里的特质每个潮汕人都有。
潮汕话,又叫潮州话,潮州府,又曾叫“海阳”管辖着如今的潮汕四市(揭阳市、潮州市、汕头市、普宁市)全部的地区,所以老一辈、侨胞都爱称自己是“潮州人”而不是“潮汕人”。最正宗的潮州话,应该在如今的潮州潮安一块,对了,“潮汕站”高铁站就设在潮安。潮安人说话也是很软很软的,以前画画的时候班里有潮安的同学,说起话来轻声细语,骂人都感觉软软的,大部分语言都是一样,就是会有一两个字读法不同。最经典的,应该是“牛奶”跟“照片”的读法。
我:读牛奶“古馁”
潮安:读牛奶“古腻”
我:读照片“相片”
潮安:读照片“肖影”
实在是找不到怎么用拼音来注解,大致就是这样。
最可爱的一点是,各个片区的不同方言,有时候还会互相嫌弃,不对,不是有时候,是经常哈哈。但我对不同地区的方言没有任何偏见,反而觉得很好听,而且我特别爱听口音猜是那个地区的,感觉每次都能猜中,很有成就感。

潮汕话跟英语跟所有的其它语言一样,粗口呢,总是比较容易学会的,所以很多外地人学的第一句潮汕话,说不定就是一句粗口,当然啦,一句“胶地人”已经火遍大江南北了,其实潮汕话还有蛮多有趣的发音。希望你想学的话,第一句不是粗口哈。大学的时候回家坐夜车,看见我们的下一辈已经不怎么说潮汕话了,莫名就有点伤感啊。我妈妈跟爷爷都是唱潮剧的,我爷爷呢是饶平的,处于比较软的语系,妈妈是普宁的,相对较硬,而我们,已经完全听不出来到底是哪里人了,没有明显的地方口音区分。就单单普宁来说我朋友里,就有三四种不同的方言呢,所以有时候学学这些真的很有趣的。
我印象里的潮汕人啊,勤劳勇敢,胆子大,心很细,所以可以做好生意,哪怕是小小的一家店也能发家致富,“重男轻女”其实在各地都有,只是潮汕被夸大化了,主要是我们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绝”吧,一定要生男孩。其实最根本的还是源于潮汕人的家族观念很重,继承家业是一部分,传宗接代是一部分,凝聚香火延绵不断才是最重要的,烟火旺的地方,人丁兴旺,阖家幸福,财源滚滚。我们把宗祠看的十分重要,老一辈们要的是不管他们在世还是老去,这根香火永远都不要断。其实说实话,这也是我最深刻体验到的,“重男轻女”固然是顽固思想,应该摒弃,但是这一代,下一代,还有多少人记得祖先出生成长的地方,还有多少人清明时节踏青祭祖,感恩。没有家乡的人是很可怜的,80.90后算是夹在中间的一代吧,往回看有家乡,往前看,有美好生活,这种根系的牵绊会让人更加温暖的前行。

我们家都是女生,也没有生好多好多个,就两个,从小到大,家族里的人都是各种疼,并没有任何不一样的待遇。所以不能深刻体会被忽视失落感跟孤独感。但是我想如果我们家族里有一个男生,那也许会不一样吧。没有如果,只有结果。这也是我感恩的。
对于一个潮汕人来说,我觉得夹杂着家乡口音的普通话是很好听的,但是我呢是一个从小就爱看天津相声跟东北小品的人,所以耳听目染,普通话算是比较标准的,过二甲。而且别人也听不出我是广东人。在深圳打的,已经不止一次被问是哪里人了,觉得长相像湖北人,但是口音又不是,对啊,我妈妈生了两个女儿,反正看着长相听着口音,都不像本地人。
在外面一听到潮汕话,就是满满的幸福感啊,当然啦,每一类所谓不同的人都有其劣根性,有好有坏,希望,不要一棒子打死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