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之《非暴力沟通》: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实践书
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
做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把谈话和“暴力”扯上关系。
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
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非暴力沟通能够:
l 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
l 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
l 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
l 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
l 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译 序
by : 阮胤华
我曾以为,我的一生将致力于对生命的痛苦作出反应。后来,我发现,这过于沉重、过于灰暗。
如果我只看到痛苦,我的心难免会被乌云所笼罩,被绝望所吞没。
在徘徊中,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的人生可以对生命的美丽作出反应。当我看到了美——自己、他人以及其他生命的美,我心中充满了柔情,也找回了生活的热情与活力。
这个转变,我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卢森堡博士发现的非暴力沟通模式。
我对非暴力沟通感兴趣始于2005年底。当时,一位朋友给我带来了《非暴力沟通》一书的英文版,并告诉我作者卢森堡博士希望能有中文版。
我原以为这只是一本提高语言修养的书,没怎么放在心上。可开始读后,却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后来,我在给卢森堡博士的信中写道:
“开始时,我并不指望能学到多少东西。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我激励自己的方式无意中促成了自我憎恨。由于认为自己‘应该’做到许多事情,我不停地指责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内在的分裂与不满。而非暴力沟通提醒我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需要——这促进了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
兴奋之余,我写信给代理该书版权的美国出版社表示愿意翻译此书并联系出版。隔天,我就收到了该书英文版编辑、非暴力沟通培训师吕靖安女士的来信,她表示愿意校译我的翻译。
此后,我就在靖安的指导下,展开了对全书的翻译工作。
这本书的翻译前后历时近两年。为了深化对非暴力沟通的理解,我于2006年9月前往澳门协助靖安为澳门善牧会提供培训,并于同年12月前往印度参加卢森堡博士主持的非暴力沟通国际培训。
善牧会的服务对象是处于困境中的妇女,它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临时住所、短期工,并成立妇女互助中心为单亲家庭提供帮助。
善牧会负责人狄素珊修女在信中介绍了为什么她们对非暴力沟通感兴趣:
“近几年,我们开始为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提供培训,这些孩子经历了家庭暴力,我们想帮助他们学习别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大约是一年前,我们决定继续预防暴力的努力。通过互联网,我们查询了世界各地相关的培训项目,直到发现非暴力沟通。它看起来简单而且可行——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
可以说,没有这么多人的帮助、鼓励以及相关的培训,我很难顺利完成翻译。当然,更重要的是非暴力沟通本身的魅力。
换一句话说,是非暴力沟通吸引了我们参与翻译工作。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人性是相通的——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
这样,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将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
人们常说:“爱能使心灵的创伤痊愈。”
我深信,爱的能力取决于审美能力。
我衷心祝愿,《非暴力沟通》中文版的出版能够有助于我们发现生命的美与力量,不仅使我们内心的创伤痊愈,而且还能使我们人际关系中的创伤痊愈。
做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把谈话和“暴力”扯上关系。
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
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非暴力沟通能够:
l 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
l 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
l 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
l 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
l 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译 序
by : 阮胤华
我曾以为,我的一生将致力于对生命的痛苦作出反应。后来,我发现,这过于沉重、过于灰暗。
如果我只看到痛苦,我的心难免会被乌云所笼罩,被绝望所吞没。
在徘徊中,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的人生可以对生命的美丽作出反应。当我看到了美——自己、他人以及其他生命的美,我心中充满了柔情,也找回了生活的热情与活力。
这个转变,我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卢森堡博士发现的非暴力沟通模式。
我对非暴力沟通感兴趣始于2005年底。当时,一位朋友给我带来了《非暴力沟通》一书的英文版,并告诉我作者卢森堡博士希望能有中文版。
我原以为这只是一本提高语言修养的书,没怎么放在心上。可开始读后,却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后来,我在给卢森堡博士的信中写道:
“开始时,我并不指望能学到多少东西。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我激励自己的方式无意中促成了自我憎恨。由于认为自己‘应该’做到许多事情,我不停地指责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内在的分裂与不满。而非暴力沟通提醒我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需要——这促进了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
兴奋之余,我写信给代理该书版权的美国出版社表示愿意翻译此书并联系出版。隔天,我就收到了该书英文版编辑、非暴力沟通培训师吕靖安女士的来信,她表示愿意校译我的翻译。
此后,我就在靖安的指导下,展开了对全书的翻译工作。
这本书的翻译前后历时近两年。为了深化对非暴力沟通的理解,我于2006年9月前往澳门协助靖安为澳门善牧会提供培训,并于同年12月前往印度参加卢森堡博士主持的非暴力沟通国际培训。
善牧会的服务对象是处于困境中的妇女,它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临时住所、短期工,并成立妇女互助中心为单亲家庭提供帮助。
善牧会负责人狄素珊修女在信中介绍了为什么她们对非暴力沟通感兴趣:
“近几年,我们开始为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提供培训,这些孩子经历了家庭暴力,我们想帮助他们学习别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大约是一年前,我们决定继续预防暴力的努力。通过互联网,我们查询了世界各地相关的培训项目,直到发现非暴力沟通。它看起来简单而且可行——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
可以说,没有这么多人的帮助、鼓励以及相关的培训,我很难顺利完成翻译。当然,更重要的是非暴力沟通本身的魅力。
换一句话说,是非暴力沟通吸引了我们参与翻译工作。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人性是相通的——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
这样,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将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
人们常说:“爱能使心灵的创伤痊愈。”
我深信,爱的能力取决于审美能力。
我衷心祝愿,《非暴力沟通》中文版的出版能够有助于我们发现生命的美与力量,不仅使我们内心的创伤痊愈,而且还能使我们人际关系中的创伤痊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