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一个遇见 都是为了告别
前几天我在看一本书的时候看到“有些人遇见,就意味着告别,不甘心也好,甘心也罢”,我在想,如果每一个遇见,都是为了告别,那我宁愿不要这种遇见。
我当然知道,书里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它只是想要表达,总有些遇见之后紧接着不会是天荒地老,海枯石烂只是沧海一粟。就是因为这是一种常态,所以我们被迫地被动地去接受。
随着年龄增长,大多数的人认为学会接受所有不喜欢的不好的结果,是代表着成长,是成长的代价。在一定程度上我自己也是认同这种观点。但有一点我很清楚地认知,我不能接受告别。告别这个动作对我来说,过于沉重。我知道一个二十几岁的人,无关性别,都应该以平常心去接受、等待它的到来。它毫不知羞,每天在各地无耻地上演。如果你天真地以为,它只会发生在机场、车站里,那就是你知道的实在是太少了。它无缝不钻,在男生送女生到楼下时,在按掉手机上红色按钮时,在微信上输出“晚安”时……那些你不曾留意的瞬间,它愉快地溜达。
面对告别,我几乎都会流眼泪。初二时候见到很久没有见到的姐姐和外甥,知道她们不跟我一起走要在车站说再见的时候,我哭了,她们笑我;妈妈和侄子们回广州的时候;外婆在我家住了很久之后要回家的时候;前年最好的朋友带着她女儿回来找我,在车站匆匆一见的时候;知道侄子要和他妈妈分开的时候……年轻的时候,眼泪会忍不住流出眼眶,现在这个说成熟不成熟的尴尬年龄,既没有好办法把眼泪抑止住,也不能让它放任泪流,只好一直在眼眶里打转,直到假装眼睛不舒服把余泪擦掉。
有人说,眼泪是我们珍贵的东西,不要让它轻易掉下来。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委屈、难受,也真的只有眼泪才能帮助我们宣泄这些难以言表的情绪。世界上没有人给接受不了告别就代表是懦弱下定义立边界,所以也不好说这样的自己就是不好的差的。
但我想说的是不告而别。有人说亲口说再见会更加难受。比如,分手的时候甚至都不在电话里说,微信以文字输出“我们就这样吧”,连对方一句反问的权利都要没收;突然要离开的朋友,等到去到目的地再说我已经走了,之后还要若无其事跟你谈天说地。所谓“告别”,理应是从你嘴上说出来,郑重地说再见,仪式感地结束。这样,双方才会清晰地感受到,哦,原来真的是要说再见了,不管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面。其实不告而别才是懦夫的行为吧。
可能我会一直都无法坦然接受告别。但既然告别是无时无刻不上演的戏,自然逃避不掉,我也只能难过地去接受。但愿以后遇到都不再告别,告别也只是为了重逢。
我当然知道,书里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它只是想要表达,总有些遇见之后紧接着不会是天荒地老,海枯石烂只是沧海一粟。就是因为这是一种常态,所以我们被迫地被动地去接受。
随着年龄增长,大多数的人认为学会接受所有不喜欢的不好的结果,是代表着成长,是成长的代价。在一定程度上我自己也是认同这种观点。但有一点我很清楚地认知,我不能接受告别。告别这个动作对我来说,过于沉重。我知道一个二十几岁的人,无关性别,都应该以平常心去接受、等待它的到来。它毫不知羞,每天在各地无耻地上演。如果你天真地以为,它只会发生在机场、车站里,那就是你知道的实在是太少了。它无缝不钻,在男生送女生到楼下时,在按掉手机上红色按钮时,在微信上输出“晚安”时……那些你不曾留意的瞬间,它愉快地溜达。
面对告别,我几乎都会流眼泪。初二时候见到很久没有见到的姐姐和外甥,知道她们不跟我一起走要在车站说再见的时候,我哭了,她们笑我;妈妈和侄子们回广州的时候;外婆在我家住了很久之后要回家的时候;前年最好的朋友带着她女儿回来找我,在车站匆匆一见的时候;知道侄子要和他妈妈分开的时候……年轻的时候,眼泪会忍不住流出眼眶,现在这个说成熟不成熟的尴尬年龄,既没有好办法把眼泪抑止住,也不能让它放任泪流,只好一直在眼眶里打转,直到假装眼睛不舒服把余泪擦掉。
有人说,眼泪是我们珍贵的东西,不要让它轻易掉下来。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委屈、难受,也真的只有眼泪才能帮助我们宣泄这些难以言表的情绪。世界上没有人给接受不了告别就代表是懦弱下定义立边界,所以也不好说这样的自己就是不好的差的。
但我想说的是不告而别。有人说亲口说再见会更加难受。比如,分手的时候甚至都不在电话里说,微信以文字输出“我们就这样吧”,连对方一句反问的权利都要没收;突然要离开的朋友,等到去到目的地再说我已经走了,之后还要若无其事跟你谈天说地。所谓“告别”,理应是从你嘴上说出来,郑重地说再见,仪式感地结束。这样,双方才会清晰地感受到,哦,原来真的是要说再见了,不管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面。其实不告而别才是懦夫的行为吧。
可能我会一直都无法坦然接受告别。但既然告别是无时无刻不上演的戏,自然逃避不掉,我也只能难过地去接受。但愿以后遇到都不再告别,告别也只是为了重逢。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