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计划是对的,为什么你的结果是错的?
我记得在工作第三年的时候,看日剧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部有趣的漫画改编的日剧《工作狂人》,于是乎,我也开始效仿里面女主人公的热血和干劲,各种努力工作,各种热血沸腾。
当然很有趣的就是,在2010年的时候,同样是这位女演员演了另外的一部日剧《不屈服的女人》,现在想想觉得也只有她能演这样的角色啦,也难怪她成了堺雅人的老婆,和雅人叔一个调调,后面无农药栽培苹果的木村爷爷的同名电影,菅野美穗饰演木村的老婆。
荻原早纪(菅野美穗 饰),女,32岁,出身新泻,打拼东京。
为了完成去世父亲的遗愿,她连续九年参加司法考试(日本司法考试通过率为2.94%,堪称“世界第一难度考试”)而不过。目前早纪居住在租金仅为7万日元的死过人的凶宅内,生活极尽节俭,每日坚持复习到凌晨一点,她性格愚直,充满正义感,却令周遭感到难以交流。
现今她边复习司法考试边在一家律师事务所打临时工,一直爱慕她的师弟坂本正登(冢本高史 饰)早已取得律师资格,始终耐心等待早纪通过考试的那一天。寒来暑往,一成不变的生活骤起波澜。
其实让我觉得有趣的,是我第一次听说了居然有十年日记这样的本子,剧中每集的开头一分钟,都是女主人公翻开自己的十年日记来总结一下这几天发生了什么:
这部剧的开始,是讲述这位坚持了九年司法考试而不成的妹子,今年第十年的人生起伏变化,原有的人生轨迹也快被打破了,接下来各种让她无法应对的各种事情接踵而至。
前九年的每一页每一天,几乎都在记录自己今天学习司法考试到后半夜一点,从22岁一直熬到了32岁,过着模式化的独身生活模式。
当然我们得在此之前,说明一下,在日本当律师需要通过日本的司法考试。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报名考司法考试的,即使是东京大学法律系的本科毕业生,系统复习后,通过率也是凤毛菱角的残酷学习。
一般来说报名考试有2个途径:
第一个是大学学法律系,然后读到大学院(我们称为硕士),如果大学读的不是法律系,还需要一些屡修的学分。时间为6年以上,光学费就大概要1000万日元(60万人民币左右)。
第二个就是通过司法预备考试。报名预备考试是没有条件的。一般来说,最短也需要2年时间的学习,费用在150万日元左右(10万人民币左右)。
所以相对来说,第二种方法既省时间又省钱,但是因为学校里学习的都是科班出身,学到的知识比较全面,所以考试合格率高。第二种方法就要求学习者有相当大的毅力和耐力了,女主人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学习的。
终于,各种副作用开始显现了:都32岁了还在打零工,和交往九年的男朋友分手,遇见了早已结婚生子的高中同学,有爱慕她的警察帅哥进入她的生活,让她开始有些措手不及。
于是,自己的人生陷入了各种僵局和不堪。。。
其实我也是比较愚钝,开窍晚的那种学生,所以我的很多生活轨迹几乎和剧中的女主人公一模一样,一直在不停试错,不停试错,耗费了不少精力去做毫无意义的事情,所以我自己后面重新在复盘这段人生历史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一个经验教训?
【如果有些道理早点知道,我们会加快我们的人生轨迹吗?】
如果我知道第十年还会失败,那么第九年我需要做什么事情?
如果我知道第九年还会失败,是不是我第八年做错了什么?
如果我知道第八年还会失败,第七年我没做什么?
如果知道了第七年还会失败,我对目标的难度是不是衡量不足?得做专业基础的夯实?
。。。。。
我曾经有上好几年,一直陷入这个鬼打墙的地步,而在我痛苦纠结和迷茫的时候,那时候,豆瓣读书未上线,知乎网站还未上线,各类生涯规划知识体系还未启动,所以我只能靠瞎看书的方式,来解我自己的心头困惑,然后越看越迷茫,越看越绝望,所以我十年看了2000多本书,不是我喜欢看,而是我内心恐慌。
那时候我就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计划是对的,为什么结果是错的?
如果结果是错的,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计划?是态度吗?愿景吗?目标吗?
如果目标是对的,结果是错的?中间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这种感觉其实就是《三体》中对应的相继自杀的科学家一样的绝望,几年后我才知道这个单词:“认知锁死”,跳不出来了,但是你的年纪还在一年一年变大,自己的人生没有好转,这就是特别恐怖的地方。
【我如何自救?】
其实自救的方式很简单:就像进入迷宫中的杀牛头怪的主角一样,你至少得有一个羊毛线团,方便自己定位,走到哪里,羊毛线团放线放到哪里,这样自己就能在迷失方向的时候,看清自己的轨迹。
我开始停止接收新的知识体系,开始一个一个实践我已经知道的各种靠谱的知识体系,并开始记录和体验,然后一年后复盘我成功和失败的内容,开始拿自己的人生做试验田,一年后查看自己的收成如何,这种知道了拿自己人生开玩笑的事情,其实不是一般人敢这么做的,很多人不敢回顾过去的自己在做什么。
如果计划是对的,为什么你的结果是错的?
![]() |
当然很有趣的就是,在2010年的时候,同样是这位女演员演了另外的一部日剧《不屈服的女人》,现在想想觉得也只有她能演这样的角色啦,也难怪她成了堺雅人的老婆,和雅人叔一个调调,后面无农药栽培苹果的木村爷爷的同名电影,菅野美穗饰演木村的老婆。
![]() |
荻原早纪(菅野美穗 饰),女,32岁,出身新泻,打拼东京。
为了完成去世父亲的遗愿,她连续九年参加司法考试(日本司法考试通过率为2.94%,堪称“世界第一难度考试”)而不过。目前早纪居住在租金仅为7万日元的死过人的凶宅内,生活极尽节俭,每日坚持复习到凌晨一点,她性格愚直,充满正义感,却令周遭感到难以交流。
现今她边复习司法考试边在一家律师事务所打临时工,一直爱慕她的师弟坂本正登(冢本高史 饰)早已取得律师资格,始终耐心等待早纪通过考试的那一天。寒来暑往,一成不变的生活骤起波澜。
其实让我觉得有趣的,是我第一次听说了居然有十年日记这样的本子,剧中每集的开头一分钟,都是女主人公翻开自己的十年日记来总结一下这几天发生了什么:
这部剧的开始,是讲述这位坚持了九年司法考试而不成的妹子,今年第十年的人生起伏变化,原有的人生轨迹也快被打破了,接下来各种让她无法应对的各种事情接踵而至。
![]() |
前九年的每一页每一天,几乎都在记录自己今天学习司法考试到后半夜一点,从22岁一直熬到了32岁,过着模式化的独身生活模式。
当然我们得在此之前,说明一下,在日本当律师需要通过日本的司法考试。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报名考司法考试的,即使是东京大学法律系的本科毕业生,系统复习后,通过率也是凤毛菱角的残酷学习。
一般来说报名考试有2个途径:
第一个是大学学法律系,然后读到大学院(我们称为硕士),如果大学读的不是法律系,还需要一些屡修的学分。时间为6年以上,光学费就大概要1000万日元(60万人民币左右)。
第二个就是通过司法预备考试。报名预备考试是没有条件的。一般来说,最短也需要2年时间的学习,费用在150万日元左右(10万人民币左右)。
所以相对来说,第二种方法既省时间又省钱,但是因为学校里学习的都是科班出身,学到的知识比较全面,所以考试合格率高。第二种方法就要求学习者有相当大的毅力和耐力了,女主人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学习的。
![]() |
终于,各种副作用开始显现了:都32岁了还在打零工,和交往九年的男朋友分手,遇见了早已结婚生子的高中同学,有爱慕她的警察帅哥进入她的生活,让她开始有些措手不及。
![]() |
![]() |
![]() |
于是,自己的人生陷入了各种僵局和不堪。。。
![]() |
其实我也是比较愚钝,开窍晚的那种学生,所以我的很多生活轨迹几乎和剧中的女主人公一模一样,一直在不停试错,不停试错,耗费了不少精力去做毫无意义的事情,所以我自己后面重新在复盘这段人生历史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一个经验教训?
【如果有些道理早点知道,我们会加快我们的人生轨迹吗?】
如果我知道第十年还会失败,那么第九年我需要做什么事情?
如果我知道第九年还会失败,是不是我第八年做错了什么?
如果我知道第八年还会失败,第七年我没做什么?
如果知道了第七年还会失败,我对目标的难度是不是衡量不足?得做专业基础的夯实?
。。。。。
我曾经有上好几年,一直陷入这个鬼打墙的地步,而在我痛苦纠结和迷茫的时候,那时候,豆瓣读书未上线,知乎网站还未上线,各类生涯规划知识体系还未启动,所以我只能靠瞎看书的方式,来解我自己的心头困惑,然后越看越迷茫,越看越绝望,所以我十年看了2000多本书,不是我喜欢看,而是我内心恐慌。
那时候我就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计划是对的,为什么结果是错的?
如果结果是错的,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计划?是态度吗?愿景吗?目标吗?
如果目标是对的,结果是错的?中间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这种感觉其实就是《三体》中对应的相继自杀的科学家一样的绝望,几年后我才知道这个单词:“认知锁死”,跳不出来了,但是你的年纪还在一年一年变大,自己的人生没有好转,这就是特别恐怖的地方。
【我如何自救?】
其实自救的方式很简单:就像进入迷宫中的杀牛头怪的主角一样,你至少得有一个羊毛线团,方便自己定位,走到哪里,羊毛线团放线放到哪里,这样自己就能在迷失方向的时候,看清自己的轨迹。
我开始停止接收新的知识体系,开始一个一个实践我已经知道的各种靠谱的知识体系,并开始记录和体验,然后一年后复盘我成功和失败的内容,开始拿自己的人生做试验田,一年后查看自己的收成如何,这种知道了拿自己人生开玩笑的事情,其实不是一般人敢这么做的,很多人不敢回顾过去的自己在做什么。
如果计划是对的,为什么你的结果是错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