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囹圄中蹒跚,在情感旋涡中挣扎——大银幕中的单亲妈妈
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离婚或丈夫/未婚夫/男友去世后,均选择了既当爹又当妈,照顾孩子的独居生活。
欧美发达国家的一些重要城市如纽约,洛杉矶,伦敦等,以及中国一线城市如北上广深的离婚率非常高,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离婚导致单亲妈妈这个群体成为了城市多元生活家庭的重要组成。 下面的这六部电影均围绕单亲妈妈这一社会性话题展开。
电影中的主角都是单亲妈妈。尽管她们年龄各有不同,家庭背景和价值观迥异,但她们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疼爱孩子的方式却是相似的。
而且女性在面对生活逆境前后的态度转变,在现实抉择和情感取舍中的纠结,犹豫和冲突均是电影叙事的重要环节。
塑造一个成功的单亲妈妈形象,则离不开演员对于角色处境的共情和理解,以及自身情感经历的投射。 《欲海情魔》1945年

单亲妈妈:琼 克劳馥 这是好莱坞最早讲述单亲妈妈的家庭伦理电影。
琼 克劳馥扮演的Mildred Pierce既要经营自己的事业,又要既当爹又当妈的照顾女儿。
通过演绎这类为了生活苦苦挣扎的女性角色不仅帮助演员提升演技深度,同时又能获得奖项的肯定。
琼就是凭借这个情感细腻的女性角色摘得她电影生涯唯一一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看了这部作品就会明白富养子女带来的恶果。 《情人的眼泪》1995年

单亲妈妈:李若彤 电影开头所营造的浪漫温馨的婚姻生活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浪漫爱情轻喜剧。
但男一号无意中导致了女主丈夫的死亡后,电影叙事氛围便由之前的暖色调渐变成了痛苦的冷色调。
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坍塌,女主在灰暗的情感地带徘徊,独自抚养孩子,还纠结于能否接受导致自己丈夫死亡的男一号的心灵忏悔。
这种强烈的情感冲突和得失之间的道德矛盾将人物各自的命运推至叙事的高潮,也符合片名的所指。 《漂亮妈妈》2000年

单亲妈妈:巩俐 巩俐塑造的孙丽英是她职业生涯上唯一一个反映中国普通工薪阶层的女性。
离婚后的她为了照顾聋哑残疾儿子,坚定地辞掉了在工厂相对稳定的工作,打好几份零工来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
面对窝囊的前夫不愿提供赡养费,她靠自己兼职卖报纸和做家政的钱为残疾儿子买了助听器,可是她所做的一切仍换来有钱好色男人的性骚扰,事业有成的老同学的冷嘲热讽,孙丽英的委屈是当今中国底层女性的委屈。
巩俐成功塑造了一个被残酷现实拉扯的普通中国女性形象。 《小岛惊魂》2001年

单亲妈妈:妮可基德曼 很多人会将这部作品定义为一部惊悚电影。
而我却认为它是披着惊悚外衣实则讲述一个悲剧家庭的伦理电影。
影片最后的反转让之前发生的一切看起来不过是失去丈夫和两个孩子的可怜单亲妈妈臆想出来的怪异梦境,即单亲妈妈失手杀害了自己年幼的孩子,出于自责和忏悔而幻想出两个脸色惨白,只能在黑暗中生活的鬼孩子。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叙事节奏不仅强化了惊悚的效果,还为这个破裂的家庭增添了一丝鬼魅的色彩。 《忘不了》2003年

单亲妈妈:张柏芝 电影中的单亲妈妈阿慧为张柏芝赢得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张柏芝的人生跟这部电影极为相似。电影中的阿慧未婚夫意外撞车身亡,独自带着儿子乐乐,开大巴为生的同时也在通过这种方式怀念自己的未婚夫。
电影外的张柏芝跟谢霆锋结婚不久后就以离婚收场,同样拉扯两个儿子长大。
电影中的故事就这样戏剧性发生在了大红大紫的张柏芝的身上。可谓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清洁》2004年

单亲妈妈:张曼玉 这个跟着搞音乐的法国丈夫巡回演出的独立女性却在丈夫因为吸毒过量意外死亡后遭遇人生低谷。
她不得不重新面对多年没有见面,由爷爷奶奶照顾的亲身儿子。
这个洒脱果敢的单亲妈妈在亲身儿子面前则焕发强烈的母性光辉。儿子也在跟母亲的短暂相处过程中理解了母亲当初的选择,跟母亲达成和解。
张曼玉凭借此片中的单亲妈妈摘得当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单亲妈妈已经不局限于这个标签的粗暴定义。
她们过的虽然艰难,但却活的洒脱独立有韧劲儿。
而这些优秀的电影都选择了女性在两难境遇的选择上作为切口来展现单亲妈妈在逆境中的情感反应和自我觉醒。在现实中摸索自我成长路径的叙事历程让这些女性更加成熟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