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报志愿的几点建议
一、学校的选择。
1.尽量用好自己分数,报一个更好的学校。
这样你可以到一个更好的平台,利用那里更多的资源。
劣势是作为“凤尾”,你可能感到学习能力上并比如其它同学,在学业上会被碾压。。如果你希望能“抻一抻”自己的话,被比你更优秀的人带动和影响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2.重点考虑大城市。
大城市的好处当找实习和工作的时候会体现。
如果你是从小城市来的,在大学几年里也会感到大城市的好处,虽然如果毕业后决定留下来工作也会很苦逼。。(从房子,离家远等问题考虑)
如果你本身就是比较发达城市的居民,就看你是愿意离家近,还是选择通过报其他地方上更高层次的学校了。去外地的话如果忍受不了孤独和文化差异,也会很寂寞,甚至痛苦。
3.选择综合性大学的三流专业,还是专业性大学的一流专业。
这个要考虑自身情况,如果你要的是一个大平台,没有确定自己的职业路径,选一个更好的综合性大学,比如985的边缘专业,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你确定自己就要干某项工作,对某类专业特别喜欢,就可以报以“XX财经”“XX政法”之类的学校的王牌专业。怕的是你原本以为自己特喜欢的东西,真正了解后发现不那么喜欢了。。就如同你抛弃所有选择喜欢一个人,结果后来发现不爱了。。
二、专业的选择。
1.当今社会正在飞速的变化,以前热门的专业等四五年过后可能就饱和过气了。
我这几年对国家各行各业有了一些了解,也不敢说哪些一定就是好的,今后一定有大发展的行业。
比较肯定的是,金融,IT,法律,医学,这些都是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很好的专业。
但是这是有前提条件的,你只有上了这些专业的很好的学校,比如985或211,然后花很大努力做到行业内前百分之十,才能真正获得这些专业的光鲜前景。
这是国内竞争压力相比国外严峻导致的。现在的就是市场,即使你是211优势专业研究生毕业,也会发现刚开始工作时,薪水和前景没那么好,压力反而出乎意料的大。具体的说年薪10万,加班出差熬夜如高考。。
2.哪些是坑呢?
只有真正在弱势专业内学了本科,研究生,甚至一学十年的人,
才会刻骨铭心的感受到什么叫“差专业”。
这些人我见多了。。
当年一腔热血,凭着兴趣,或者就是因为没打听好专业就业前景,以为自己可以不在乎工作的事,
然后发现现实的力量是出人意料的巨大。
比如生物这类基础科学,包括地理,化学,文学,物理,政治,
数学和英语有所不同,如果你打算继续深造选择其他专业的话,因为数学和英语是可以为其他学科做积累的,数学可以让你加强对世界信息的处理能力,英语可以加强你对信息的获取和沟通能力。
但前提是你要继续读研究生甚至博士,并有能力学好这两项东西,不会感到枯燥和压力。
然后是一些夕阳产业,毕业生遍地是,工作岗位没多少,如当年国企下岗员工般凄惨。
如已经没落的传统行业,机械,自动化,电子,应用化学,材料学,传统能源,
这些工科的其实我不太了解,但是我看到很多优秀的学生从这些专业转了出去,就是希望有更大的前途和平台。
这些行业也有比较大型的,待遇不错的公司,比如电力公司,中石油这种国企。但要想进去不光需要你在竞争下取得优异的成绩,可能还需要你的父母本身就是企业管理层。。这种垄断型行业本身就是这么现实。
在如今大学扩招下,这些行业并没有发展空间,学生还在一批又一批的培养,可想而知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毕业时10个人竞争一个岗位和2个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感受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想想你愿意和十个追求者竞争心怡对象还是一个人?
3.最后,还是要根选择一个自己相对比较感兴趣的专业,并且专业的前景还比较好。
权衡利弊,全面考虑,最好不要走极端。不能光看哪个热门就选哪个,结果容易发现学的很痛苦,自己的兴趣不在这里。
也不能光凭兴趣,比如觉得学古生物学很酷,整个年级就一个人学。。。你想想别人又不傻,别人都不选的东西,就你聪明慧眼识珠? 更大的可能是那里有个大坑你没看见。。
三、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有的人的大学就是为了找对象的。。
有的人的眼里全面发展自己更重要。
有的人眼里,上完大学赶快找个合适的工作经济独立才是最重要的。
根据你的需求,再去收集信息做决策。
比如专业爱好方面可以做一份专业的职业性格测试,这样就知道自己的性格特征和相对比较适合的专业和工作了。
根据家境情况和未来计划,可以确定自己是选择出国留学还是考研或者先工作。
以后的路还有很长,在现在能多做好一点是一点吧。
因为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在日后付出代价。
1.尽量用好自己分数,报一个更好的学校。
这样你可以到一个更好的平台,利用那里更多的资源。
劣势是作为“凤尾”,你可能感到学习能力上并比如其它同学,在学业上会被碾压。。如果你希望能“抻一抻”自己的话,被比你更优秀的人带动和影响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2.重点考虑大城市。
大城市的好处当找实习和工作的时候会体现。
如果你是从小城市来的,在大学几年里也会感到大城市的好处,虽然如果毕业后决定留下来工作也会很苦逼。。(从房子,离家远等问题考虑)
如果你本身就是比较发达城市的居民,就看你是愿意离家近,还是选择通过报其他地方上更高层次的学校了。去外地的话如果忍受不了孤独和文化差异,也会很寂寞,甚至痛苦。
3.选择综合性大学的三流专业,还是专业性大学的一流专业。
这个要考虑自身情况,如果你要的是一个大平台,没有确定自己的职业路径,选一个更好的综合性大学,比如985的边缘专业,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你确定自己就要干某项工作,对某类专业特别喜欢,就可以报以“XX财经”“XX政法”之类的学校的王牌专业。怕的是你原本以为自己特喜欢的东西,真正了解后发现不那么喜欢了。。就如同你抛弃所有选择喜欢一个人,结果后来发现不爱了。。
二、专业的选择。
1.当今社会正在飞速的变化,以前热门的专业等四五年过后可能就饱和过气了。
我这几年对国家各行各业有了一些了解,也不敢说哪些一定就是好的,今后一定有大发展的行业。
比较肯定的是,金融,IT,法律,医学,这些都是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很好的专业。
但是这是有前提条件的,你只有上了这些专业的很好的学校,比如985或211,然后花很大努力做到行业内前百分之十,才能真正获得这些专业的光鲜前景。
这是国内竞争压力相比国外严峻导致的。现在的就是市场,即使你是211优势专业研究生毕业,也会发现刚开始工作时,薪水和前景没那么好,压力反而出乎意料的大。具体的说年薪10万,加班出差熬夜如高考。。
2.哪些是坑呢?
只有真正在弱势专业内学了本科,研究生,甚至一学十年的人,
才会刻骨铭心的感受到什么叫“差专业”。
这些人我见多了。。
当年一腔热血,凭着兴趣,或者就是因为没打听好专业就业前景,以为自己可以不在乎工作的事,
然后发现现实的力量是出人意料的巨大。
比如生物这类基础科学,包括地理,化学,文学,物理,政治,
数学和英语有所不同,如果你打算继续深造选择其他专业的话,因为数学和英语是可以为其他学科做积累的,数学可以让你加强对世界信息的处理能力,英语可以加强你对信息的获取和沟通能力。
但前提是你要继续读研究生甚至博士,并有能力学好这两项东西,不会感到枯燥和压力。
然后是一些夕阳产业,毕业生遍地是,工作岗位没多少,如当年国企下岗员工般凄惨。
如已经没落的传统行业,机械,自动化,电子,应用化学,材料学,传统能源,
这些工科的其实我不太了解,但是我看到很多优秀的学生从这些专业转了出去,就是希望有更大的前途和平台。
这些行业也有比较大型的,待遇不错的公司,比如电力公司,中石油这种国企。但要想进去不光需要你在竞争下取得优异的成绩,可能还需要你的父母本身就是企业管理层。。这种垄断型行业本身就是这么现实。
在如今大学扩招下,这些行业并没有发展空间,学生还在一批又一批的培养,可想而知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毕业时10个人竞争一个岗位和2个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感受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想想你愿意和十个追求者竞争心怡对象还是一个人?
3.最后,还是要根选择一个自己相对比较感兴趣的专业,并且专业的前景还比较好。
权衡利弊,全面考虑,最好不要走极端。不能光看哪个热门就选哪个,结果容易发现学的很痛苦,自己的兴趣不在这里。
也不能光凭兴趣,比如觉得学古生物学很酷,整个年级就一个人学。。。你想想别人又不傻,别人都不选的东西,就你聪明慧眼识珠? 更大的可能是那里有个大坑你没看见。。
三、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有的人的大学就是为了找对象的。。
有的人的眼里全面发展自己更重要。
有的人眼里,上完大学赶快找个合适的工作经济独立才是最重要的。
根据你的需求,再去收集信息做决策。
比如专业爱好方面可以做一份专业的职业性格测试,这样就知道自己的性格特征和相对比较适合的专业和工作了。
根据家境情况和未来计划,可以确定自己是选择出国留学还是考研或者先工作。
以后的路还有很长,在现在能多做好一点是一点吧。
因为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在日后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