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的解放——写于荷兰二战胜利日

在荷兰的众多节假日中,5月5日是个比较特殊的一个。1945年的这一天,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驻荷兰的德军在瓦赫宁根(Wageningen)市中心的礼堂签字投降,宣告荷兰地区的战争结束。此后5月5日即成了荷兰的“解放日”。5日前夜,荷兰人会从礼堂前的长明火上引火,点燃“胜利火炬”,每个城市的代表接过火种,在政府官员和老兵们的见证下,连夜将火种传递回自己的城市。 看完凌晨举行的庆祝游行,我和印尼同学Ken坐在街边的酒馆喝酒。我说,那些头戴贝雷帽,胸前挂满勋章的老者,许多既是二战的老兵,也是印尼独立战争的老兵。Ken说,印尼独立难道不是二战的一部分吗?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上,荷兰人是在1942年被 “赶跑” 的。然而我不明白的是,明明三年之后荷兰人就卷土重来了。 1945年二战结束,作为前荷兰殖民地的印尼宣布独立,荷兰随即对印尼开战,派出十四万军队前去镇压。战争以1949年荷兰承认印尼独立而告终。 印尼于1800年被荷兰殖民,直到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入侵,侵略者赶跑了殖民者。 “不像中国人”,Ken说,“印尼人对于日本的态度有些困惑与复杂”。二战前及二战期间,日本曾主张印尼独立。"大东亚共荣圈" 的口号作为发动战争的虚伪借口,却被不少印尼人当成是解放的契机。印尼国父苏加诺早年曾参加过日本人扶持的"乡土防卫义勇军",而日本战败后,部分投降的日军的残余留了下来,在之后的几年里与独立军并肩作战。 独立战争结束,苏加诺成为首任总统,执行亲中亲苏的政策,同时对日友好。直到1965年,亲美的苏哈托政变上台,鼓吹激进的民族主义,大肆排华。而与荷兰斗争的历史也被逐渐模糊。至于民族 “独立” 是在1942年还是1949年,在印尼人的历史书里已经不重要了。 所有战争都与解放有关,只是解放本身是个相对的词。荷兰人的胜利日是赶跑德国人的日子,印尼人的胜利日则是赶跑荷兰人的日子。
后续:在2020年,我在马前卒的一期“睡前消息”节目中看到了这样一个观点,摘录在此。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个很复杂的概念,既有新老帝国的争霸,也有意识形态的博弈,在这其中则是民族独立与被压迫人民的解放。在中国,我们对二战的称呼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我们的胜利日是赶跑法西斯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