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一百件文物展览
整理笔记发现了上个月去看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展览的记录。
一直很喜欢博物馆对于文物和历史的叙述,简单平实的文字具备着让人思考的力量。
这个展览是关于世界发展的展览,文物和文字不多,但足以讲述一个世界,展示不同的文明。如介绍中,一个不起眼的小物,就能揭示一个文明,把世界不同地区的发展联系了起来,填补了人类从前未知的缺失的时空。
看世界展与中国文物展不同。世界展不在于文物的精美与罕见,而是世界的发展和多样性。一些人很不屑于当代的信用卡,球衣等物品,他们看完了一个展览,都并不知道,这个展览想表达什么。
而中国展,个人认为更注重中国文化的展示,国博所展示的东西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无与伦比的美丽,这是世界展不可比拟的。所以看世界展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欣赏的眼光。
下面是各时期的展览介绍,因为展览不能拍照,图片就只能去国博官网看了。
最初的城市公元前300——前700年 定居农业形成后,人类第一次以超越村落的规模聚居在一起,城市出现。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新的组织方式以及增强人们的控制。居民不再彼此熟悉,文字作为交流的记录方式得到发展。 城市娱乐方式出现,音乐,运动,文学作品出现,。人们开始学会使用金属。青铜和黄金制品成为了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美索不达米亚早期文字是通过芦苇笔压进黏土形成印痕来记录 权力与哲学 公元前700~公元前100年 城市中心建立后,统治者开始放眼世界,发展成帝国。依赖军事力量和有效的自我宣传赢取或保持对帝国臣民的控制。开始出现硬币。 公元前5世纪,人们开始以新的思维方式思考社会的本质,并开始阐明关于自身及其统治管理方式的理念。揭示宗教信仰与政治如何形成强大的纽带。 克罗伊斯金币,是世界上最早的钱币之一——重量——价值体系 阿玛拉瓦蒂大佛塔雕刻,是古印度最重要的佛教遗迹之一。国王们利用对佛教的支持宣扬自己的虔诚,使统治合法化。 仪式与信仰——公元1——800年 纵观世界与历史,不同的宗教都借助器物使人更接近他们的神。 犍陀罗佛像,人们关注其特别的品质,佛手作禅定印的表示冥想,垂耳表示对财富的拒绝,当为追求更高的知识和启迪而出家时就去掉了它们。 约拿图像石棺——罪人也可以被宽恕和救赎。 阿卜社勒,马利克金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 他是真主,独一的主,真主是万物所仰赖的。他没有生产,也没有被生产。 贸易与侵略 公元300——1100年 新兴力量的出现导致世界范围内陆路和海路国际贸易激增。巨大的国际贸易网络促进人口的迁徙、思想的传播和货物的流通。同时改变一些地方的宗教和语言。 革新与适应公元900-1550年 中世纪时期,这是一个艺术和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时代。中世纪的物品通常在设计和生产方面显示出惊人的创造性。 湿婆与雪山神女,湿婆是创造与毁灭之神,是印度三大主神之一。这一雕像鼓舞人们的情感,以凝聚虔诚信徒的思想。 制刀工艺,神圣的制刀工艺是最早歌颂扬匠人技艺的日本艺术。制作一把刀需要掌握多种技术和集中精力。刀,用不同的钢制作。外硬内软富有弹性,不易折断。 相遇与连结公元1500—1800年 彼此陌生的文化不期而遇,既有成果又有冲突。在瓜哇,新信仰兴起的同时,旧有传统仍被坚持。在欧洲,宗教信仰的差异导致了数十年的矛盾冲突。 我们制造的世界公元前1800年至今 多亏塑料和其他原料的使用,使我们能制造出比从前更多的物品,我们逐渐意识到随意浪费的生活方式对环境和全球资源造成的影响。这种焦虑以及应对方法同样在我们制造的物品中体现出来。我们仍置身于自己制造的各类物品当中,我们希望,关注以及独创精神都蕴含其中——它们将超越我们的生命,把我们的世界与未来连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