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花朵犹在,净土何存
北京四月的夜,又柔又暖。晚课结束,与学生道别。刚从课堂走出,不多时,就接到老爸电话。
老爸的声音听来是快活的,他说,到山上钩了好些槐花,做了槐花馅儿的饺子和包子,晚餐吃的就是槐花包子。
校园里的洋槐也开了花。月牙湖畔就植有几株槐树,上课前,我还在树下散了会儿步,看风从湖面的褶皱里飞扬而上,略过串串洁白的花穗,荡出花心里的丝丝甜香。
不只洋槐,在上课的教学楼旁,两棵泡桐树也同样花枝招展。
忆起儿时,家里的院子中央也种有两棵泡桐。母亲说,那是为我和弟弟栽的,等我们成人了,树也成材了,正好为我们打两张新床。多年以后,那两棵桐树果然成了做床的木材。
泡桐的木质不如松柏瓷实,但是,泡桐长得很快。我记事时,它们已然长得很粗,抱起来,胳膊都合不拢了。每年春天,树上吐出万千朵紫花,形如喇叭。如果那些紫色喇叭可以齐鸣,一定足以声振寰宇,匹敌世界上最雄壮的管弦乐队。
在桐花盛开时,村里的小伙伴们常得一种病,腮帮子鼓鼓的,看起来就像嘴里含了块儿糖。待我长大,别人告诉我,那病叫“腮腺炎”。因为这种病总是周而复始地与桐花齐现,我就自作主张将两者联系起来,认为小朋友如果拿桐花当喇叭吹,就会患上鼓腮帮子病。在农村,这病的疗方也奇特。有人说,到花椒树下挖出湿土,洒水和泥,抹到腮帮上就能好。还有人说,到一户人家,让人拿毛笔在腮帮上画上一个圆圈就能好。总而言之,这些小朋友的腮帮最终都瘪下去了。
一天,我和一名研究病毒的同事Y讲起此事,她听得哈哈大笑,说:腮腺炎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并没有直接消灭这种病毒的良药,医生下药只能减轻症状,不过,人体有自愈能力,有些病就算不看,时间久了,病人自己也能好。
再说回花。前段时间,我和同事X在校园逛,在一个土坡的绿草中,发现了几株地黄,四月里,地黄也开花了。
地黄花也是喇叭模样,粉红挂紫的颜色,花上带小绒毛。遥想儿时,小娃们最喜欢把地黄花拽下来,用嘴嘬窄头,吸花里的一丁点儿甜汁。
我小时候,糖在农村还是稀缺品,家里的糖罐总被搁在最高的柜子顶上。有一次,我犯嘴馋,把一个高凳子叠在一个方桌上,伸手够糖罐,不料手一滑,罐子从柜顶跌下,糖撒了一地。我还没来得及掩盖罪证,父母已猝然归家,大怒的他们罚我在屋里跪着。
糖的稀缺导致味蕾对甜味的贪婪,地黄花的甜虽然微弱,却也为我的童年带来不少安慰。
然而,任是什么花,也不及指甲花带给我的期盼与快乐多。
我们老家管指甲花叫“小桃花”,它的学名叫做“凤仙花”。指甲花的颜色有好多种,大红、粉红、大紫、桃红,不同的花朵能染出不同颜色的指甲。好多人家都种指甲花。四月就是播种的好季节。种子撒在里了,希望播在心里了。一日三看,盼它快点儿长大。种子发芽了,芽儿成苗了,苗儿生节了,节上长叶了。天一日暖似一日,终于骄阳似火。
记得一日正午,饭后去看,发现我的指甲花全晒蔫儿了,茎叶无力地匍匐在地,奄奄一息。唬得我慌忙抢救,找来冰糕棒插入土中,一手扶起花茎,一手用毛线固定花茎在冰糕棒上,然后狠狠浇水。忐忑半日,那指甲花终于化险为夷,重又直愣愣站立起来。
待到夏日花开,摘花在手,往花瓣中撒一点盐,揉花成泥,将花泥按在指甲上,拿豇豆角的鲜叶包裹,再用细线缠叶。只肖睡一觉,醒来解开豆角叶,就能看见美美的红指甲了。不过,也有美中不足的时候,譬如熟睡中翻身,不小心动了手指,指甲花在豆角页里打了转,指甲没有染红,手指肚儿却染红了,好不沮丧。
彼时少年,已知贫,不知苦,全赖亲近泥土。泥土多好,能养育出花草树木,给我来快乐、甜蜜、美丽以及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但是,今天,我觉得很难告诉小朋友怎样和泥土相处。
数年前,弟妹所在的村庄,所有的小孩子都被检查出血铅超标,附近的铅厂是罪魁祸首。铅厂排出的污水富集在土壤里,难以分解,土下的水,土上的作物,尽被污染。如今,整个村庄都搬迁了,村民移居到新盖的高楼里。人们总是栖息在远离地面的空间,久而久之,是不是就会忘记泥土的美好以及泥土的哭泣呢?
在这个春天,北京的花仍然开得热闹,我却少有拍摄花朵的热情。雾霾频繁光顾,没有清朗的蓝天映衬,花朵的美丽也打了许多折扣。我们为天气担忧。专家却说,雾霾是污染里最容易治理的,我们真正应该担心的是河流、土壤、地下水的污染,按照空间分层,由上而下,污染治理的难度逐级加大,深层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完全治愈几乎是无望的。
什么时候,我们国家能像重视“面子”一样重视“里子”,能像重视地面上的美丽一样重视地底下的清洁,中华民族才算真正强大了吧。
文 | 写于2017年05月06日
老爸的声音听来是快活的,他说,到山上钩了好些槐花,做了槐花馅儿的饺子和包子,晚餐吃的就是槐花包子。
校园里的洋槐也开了花。月牙湖畔就植有几株槐树,上课前,我还在树下散了会儿步,看风从湖面的褶皱里飞扬而上,略过串串洁白的花穗,荡出花心里的丝丝甜香。
不只洋槐,在上课的教学楼旁,两棵泡桐树也同样花枝招展。
忆起儿时,家里的院子中央也种有两棵泡桐。母亲说,那是为我和弟弟栽的,等我们成人了,树也成材了,正好为我们打两张新床。多年以后,那两棵桐树果然成了做床的木材。
泡桐的木质不如松柏瓷实,但是,泡桐长得很快。我记事时,它们已然长得很粗,抱起来,胳膊都合不拢了。每年春天,树上吐出万千朵紫花,形如喇叭。如果那些紫色喇叭可以齐鸣,一定足以声振寰宇,匹敌世界上最雄壮的管弦乐队。
在桐花盛开时,村里的小伙伴们常得一种病,腮帮子鼓鼓的,看起来就像嘴里含了块儿糖。待我长大,别人告诉我,那病叫“腮腺炎”。因为这种病总是周而复始地与桐花齐现,我就自作主张将两者联系起来,认为小朋友如果拿桐花当喇叭吹,就会患上鼓腮帮子病。在农村,这病的疗方也奇特。有人说,到花椒树下挖出湿土,洒水和泥,抹到腮帮上就能好。还有人说,到一户人家,让人拿毛笔在腮帮上画上一个圆圈就能好。总而言之,这些小朋友的腮帮最终都瘪下去了。
一天,我和一名研究病毒的同事Y讲起此事,她听得哈哈大笑,说:腮腺炎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并没有直接消灭这种病毒的良药,医生下药只能减轻症状,不过,人体有自愈能力,有些病就算不看,时间久了,病人自己也能好。
再说回花。前段时间,我和同事X在校园逛,在一个土坡的绿草中,发现了几株地黄,四月里,地黄也开花了。
地黄花也是喇叭模样,粉红挂紫的颜色,花上带小绒毛。遥想儿时,小娃们最喜欢把地黄花拽下来,用嘴嘬窄头,吸花里的一丁点儿甜汁。
我小时候,糖在农村还是稀缺品,家里的糖罐总被搁在最高的柜子顶上。有一次,我犯嘴馋,把一个高凳子叠在一个方桌上,伸手够糖罐,不料手一滑,罐子从柜顶跌下,糖撒了一地。我还没来得及掩盖罪证,父母已猝然归家,大怒的他们罚我在屋里跪着。
糖的稀缺导致味蕾对甜味的贪婪,地黄花的甜虽然微弱,却也为我的童年带来不少安慰。
然而,任是什么花,也不及指甲花带给我的期盼与快乐多。
我们老家管指甲花叫“小桃花”,它的学名叫做“凤仙花”。指甲花的颜色有好多种,大红、粉红、大紫、桃红,不同的花朵能染出不同颜色的指甲。好多人家都种指甲花。四月就是播种的好季节。种子撒在里了,希望播在心里了。一日三看,盼它快点儿长大。种子发芽了,芽儿成苗了,苗儿生节了,节上长叶了。天一日暖似一日,终于骄阳似火。
记得一日正午,饭后去看,发现我的指甲花全晒蔫儿了,茎叶无力地匍匐在地,奄奄一息。唬得我慌忙抢救,找来冰糕棒插入土中,一手扶起花茎,一手用毛线固定花茎在冰糕棒上,然后狠狠浇水。忐忑半日,那指甲花终于化险为夷,重又直愣愣站立起来。
待到夏日花开,摘花在手,往花瓣中撒一点盐,揉花成泥,将花泥按在指甲上,拿豇豆角的鲜叶包裹,再用细线缠叶。只肖睡一觉,醒来解开豆角叶,就能看见美美的红指甲了。不过,也有美中不足的时候,譬如熟睡中翻身,不小心动了手指,指甲花在豆角页里打了转,指甲没有染红,手指肚儿却染红了,好不沮丧。
彼时少年,已知贫,不知苦,全赖亲近泥土。泥土多好,能养育出花草树木,给我来快乐、甜蜜、美丽以及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但是,今天,我觉得很难告诉小朋友怎样和泥土相处。
数年前,弟妹所在的村庄,所有的小孩子都被检查出血铅超标,附近的铅厂是罪魁祸首。铅厂排出的污水富集在土壤里,难以分解,土下的水,土上的作物,尽被污染。如今,整个村庄都搬迁了,村民移居到新盖的高楼里。人们总是栖息在远离地面的空间,久而久之,是不是就会忘记泥土的美好以及泥土的哭泣呢?
在这个春天,北京的花仍然开得热闹,我却少有拍摄花朵的热情。雾霾频繁光顾,没有清朗的蓝天映衬,花朵的美丽也打了许多折扣。我们为天气担忧。专家却说,雾霾是污染里最容易治理的,我们真正应该担心的是河流、土壤、地下水的污染,按照空间分层,由上而下,污染治理的难度逐级加大,深层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完全治愈几乎是无望的。
什么时候,我们国家能像重视“面子”一样重视“里子”,能像重视地面上的美丽一样重视地底下的清洁,中华民族才算真正强大了吧。
文 | 写于2017年05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