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不进店的真正原因(每一个门店人都该看看)
顾客进店才是销售的开始,顾客连店门都没踏进,哪怕你店铺内部陈列什么的做得再好都没有卵用,所以,如何让顾客进店成为了众多店长头疼的首要问题。
其实,想让顾客进店哪有这么困难,只要你把“它”请出来就行了!
那么,“它”是谁呢?
“它”的名字叫 VP(Visual Presentation),是视觉演示空间的简称(以上专业名词只适合出现在书本中及百度百科.....),二哥说句行话:vp就是你去逛街时第一眼看到的店铺位置。
举个例子:

假如我们去逛街,看到一家好看的店铺,一开始肯定是这样被吸引的:

▲咦,这家的橱窗不错,很有意思呀,里面模特穿的衣服也好好看哦,我们进去瞅瞅吧~

▲这家店铺,好有特色啊,看起来有点高大上啊。
所以说,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店铺VP点,再说VP哪有这么复杂难懂呀?其实它就是店铺最能吸引顾客的区域,也叫第一视觉点和店铺的黄金视觉位置。
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诱惑和吸引顾客进店或是购买,可以毫不夸张被称为店铺的命脉所在。
可能有些对陈列有点了解的粉丝会问,VP不就是橱窗吗?其实把VP就仅单义为橱窗太过片狭隘。所以所谓的VP,再说的更简单直白一点,就是顾客第一眼会看到的那些地方。
不信,你可以站到自己店门口瞅一瞅,来验证一下二哥下面说得这些是不是胡扯。
VP通常是在以下这几个位置:
橱窗
我们在购物时,停留在商品上的注意力可能只会维持七秒,在这七秒里,我们就已经会做出决定,进店或者转身离开。这就是著名的“七秒营销定律”。这七秒不但决定了店铺的进店率同时奠定了顾客的购买率。

那么店铺如何抓住这七秒的机会呢?毋庸置疑,橱窗将是吸引顾客入店的第一生产力。

橱窗是每个品牌向消费者传达其品牌文化最直接的窗口,是顾客对商品进行筛选的第一道门槛。
橱窗的展现将直接影响着店铺进店率和购买率,所以,橱窗应具有鲜明的品牌特色,最大限度的展示企业文化,潮流趋势等主打因素。
入口处VP
可是,还有这样一种情况,看二哥吹了这半天牛逼,可我家店铺并没有橱窗诶,(这TM就尴尬了....)别急,二哥这里还有料。

▲像这种百货商店,没有橱窗的店铺大大的有,难道我们就能说人家没有VP点吗?

当店铺没有橱窗时,我们还会被什么吸引而产生进店的想法呢?自然是会被店铺入口的流水台所惊艳啦,所以,没有橱窗不是事,我们就可以在入口处“搞点事”,在这个区域设置一组VP点,来达到吸引顾客入店的效果。

在这里我们非常要注意的一点,可千万别说二哥教的,把一流水台摆在入口,再陈列上点主推商品就能称为VP点啦?
这锅我不背!!!
注意:(重点来啦,拿好纸笔哦~)
入口处VP点也相当于一个没有围墙的小橱窗,所以在这个“橱窗”中,它也需要有场景感,要懂得运用模特、氛围道具等来展示商品价值,通过场景化的表现手法将商品的特点与价值传递给顾客,来激发他们购买进店游览的欲望。




店铺内部VP
除了橱窗/入口处,我们还能在店铺内部设置VP点,在这里设置VP点也要遵循被顾客一眼看到的原则,所以顺应常理,应该设置在最醒目的区域,以突出当季的主推商品并连带销售其他产品,从而完成购买和连带购买的转化率。

这些VP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将各类别商品进行组合,并配合使用各种道具、模特等进行组合,让商品陈列区域成为一个有场景、有画面感的舞台。


▲店铺中岛VP点

▲收银台的VP点
VP陈列演示应以能够表现品牌或者店铺当季整体形象为主,在选择商品时,使用那些流行趋势强、色彩度辨识高、利润高、能反映季节性的商品为主,不要总以个人喜好为准进行搭配,无法站在顾客角度考虑问题的陈列都是耍流氓。做好这些基本工作后,接下来便可以根据商品的售卖情况来调整VP陈列。


所以说,VP点在店铺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们就像店铺里的“小剧场”,在店铺里演绎着一场又一场的舞台剧。用这样的方法来展示商品,吸引顾客,效果又怎么会不好呢?
ps:二哥偷偷问一句,这样的“小剧场”你们店铺有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