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 de《围城》
当《围城》看到快一半时,才发现我还不明白这本书为什么叫围城,只是被书中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最后还是请教了度娘。 《围城》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大都如此。我觉得“围城”是对一种人生情境的形象概括,也是对一种心理意态的巧妙把捉。“围城”所描绘的,乃是人类理想主义和幻想破灭的永恒循环。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是从自 以为天佑神助开始,而从意识到造化弄人结束.我们现在其实也都处在一个个围城之中,就我现在生活来说,即将毕业面临很多选择,如不坚定内心,怎么可能度过这接下来的挑战,周围的同学就业的羡慕考研的,毕业的羡慕在校的,也应了先生那句里边的人想出去外边的人想进来,其实不过是一个围城到另一个围城。我们总是不断的在抱怨自己的环境,羡慕其他人的环境,总觉得别人过的比自己好,也反应出我们现在太浮躁,太急功近利。把握当下做好自己的事,去适应环境改变环境,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在文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赵辛楣对方渐鸿说的那句“ 你人不坏,但没什么用”,有时恍惚感觉就是在说自己。方鸿渐是善良而没有用处,聪明但优柔寡断。 在 生活面前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怯懦,碰到事拿不定主意,喜欢乱说,所以不断地失去机会。在钱钟书的笔下方鸿渐无所依持,没有主心骨,没有生活的目标,把方鸿渐说得一无是处,其实不然,我为方鸿渐感到更多的还是惋惜,我从心眼里还是喜欢他,有人说方鸿渐不好不坏,其实好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又怎能简单地以好坏而论呢,因为人物典型化必然要使其复杂、多层面。人的性格往往是矛盾并统 一的。刘再复先生在《性格的组合论》中曾引用狄得罗的一句话:“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下定义。”是人总是这样,方鸿渐是人,我是人,我们是人,我们都是这样,我们都有方鸿渐的影子。性格决定人命运,方鸿渐在围城里外反复徘徊的命运来自他的性格,我们在为他唏嘘不已感慨万分的同时,也该多用AB形式看看别人瞧瞧自己。但愿我们都能从他的身上找到自己改正的缺点,从他身上寻到值得欣慰的地方,并使之发扬下去,成为我们生活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