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石家庄
石家庄不是个惹人喜欢的城市,单从名字来讲,既没有济南、青岛的响亮好听,特别是济南的大明湖,一听到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湖光山色和春光明媚,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也没有保定、邯郸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历史中,已经出现了保定、邯郸,一听到这些名字,仿佛就走在了历史的长河中,随便一条街道,当地小吃,都是各种典故,这就形成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古韵,虽然这些名胜古迹早已因为保护不善销声匿迹,但美好的传说却在口口相传中保留下来,当地人谈起来,也是一脸自豪。
石家庄是个什么城市呢,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由起于京汉铁路的修建,而发展为一个城市,所以这个城市是没有历史的,包围在一群历史古迹的城市中,这确实是它的尴尬。
除了城市不讨喜,再来说说天气。
我是三月中下旬到的石家庄,短短一个多月,几乎把春夏秋冬都经历了。
初来是带的羽绒服等冬衣,下起雨来,便是凄凄冷冷的,冻得人瑟瑟发抖,非要穿上羽绒服才能御寒,遇上不下雨的晴天,早晚温度在10度以下,中午便能飙升到二十几度,简直可以称之为“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恼人的天气,你要一天之类感受四季的温度。
幸而石家庄是不经常下雨的,所以天气非常干燥,南方人来到石家庄,嗓子总会时不时感觉不舒服。
北方的春天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走了。前段时间李花开的很艳丽,骑自行车走在街道上,心情往往被这明艳艳的花儿给照亮了,可不曾想到一阵沙尘暴飞来,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起,再睁眼时,花朵儿已满地凋零,街上的人也都是灰头土脸,眯着眼睛穿行在黄沙中,像我这种南方来的妹纸,措不及防被喂了一嘴黄沙,品一品,味道还不错,散发着泥土的清香。
刮风的天气便漫天的尘土飞扬,遇上不刮风的天气,那就是闷热难当,大太阳在头顶儿,对着你热情似火的烤,非把你烤化了不可。
天气也不惹人喜欢,但饮食可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美食是最能讨好一个人的。你肯定久久闻名过湘菜、川菜、粤菜,甚至武汉的热干面、长沙的口味虾、上海的水煎包,你可听说过石家庄的美食?没听说过吧?这里也确实没有什么美食啊。
石家庄人特别喜欢吃面食,尤其是大饼,一张大饼能玩出各种花样。石头饼、炒饼、烙饼、焖饼、煮饼、煎饼……一张饼,各种烹饪手法都玩一遍。早上大饼小糯米粥,中午,大饼菜汤,晚上还是大饼一锅闷,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想看到大饼这两个字。
也不是没有炒菜,但这里的炒菜不是特别咸就是特别甜,还会放很多酱油。我曾经问过身边的同事,为什么要这么咸,并且要放这么多酱油,同事说,石家庄不喜欢放辣椒,不放辣椒就没有颜色,没味道,所以放多了盐,感觉有味道,放了酱油,颜色深,吃起来有食欲。呜呼,酸甜苦辣为什么独独喜爱咸和甜!每每吃起饭来,我总是要在面前放一杯水,如果没有这杯水,我简直没勇气吃下这碗饭。
除了饮食喜爱面食,食品的名字也取的怪,第一次看到炒酸奶是在三月才来的一个寒冷夜晚,当时风刮的紧,口干舌燥,正想来一口暖乎乎的热酸奶,我便买了一杯炒酸奶,尝一口,透心凉啊,原来是炒酸奶是把酸奶冰冻起来,成一块块,称之为“炒”!再来就是去邯郸吃了驴肉火烧,之前是真没见过驴肉火烧,还以为是火锅之类的,端上来一看,一盘子的肉夹馍,我便惊诧的问:“这肉夹馍就是驴肉火烧?”石家庄同事一本正经的给我解释:“这不是肉夹馍,肉夹馍夹的是猪肉,用的是白吉馍,火烧夹的是驴肉,用的火烧的馍。”嗯嗯,你们门道多,在我看来这都是馍,夹的都是肉啊!行行行,再争论下去就损害了友谊,在这里,不便于进行真理的争辩。
除了饮食,交通也是怪,石家庄没有地铁,但公交便宜,不管去哪儿都是一块钱,但公交站牌设置的真是不敢恭维。很多公交车都有临时站,临时站上没有站名儿,每每坐车听不到那个名字就感觉做过了头,慌乱下车后,才知道还有好多站;除了临时站,站牌也喜欢设置在十字路口,四个路口都有一个站台,最重要的是每个站台都是一样的名字!简直害苦了我这个初来咋到的外乡人,明明是这个方向去的,回去的车去马路对面就是找不到,兜兜转转乘了好几辆车都是找不到回酒店的那一趟,最后还是叫了滴滴司机带我回去,这种绝望的时刻,总是滴滴司机像最后的救命英雄一样,出现在我眼前。
前面说了总总,你就能感受到石家庄的经济并不发达了吧。他们简直把地摊文化发挥到了极致,就像他们研究大饼一样,几乎是遍地开花。
这里的地摊文化有多盛行?就拿我每天上班的那条马路来说吧,平时十几米宽的大马路,我骑着自行车,哼着小曲儿,快乐的畅行在阳光照耀的马路上,一到摆地摊的时间,乌压压的都是地摊,麻包袋子扛的、火车拉的,小小三轮车驮的就差让驴马牛也上阵了,水果、小吃、蔬菜、锅碗瓢盆、生活日用品、衣服鞋帽……简直就是个露天大市场,这简直也是一条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上面貌似没说到石家庄的一点好,可是我就要离开了,竟也产生了一点点的不舍,这可能就是人类奇怪的感情,明明身处其中,煎熬痛苦,可真要和这种状态彻底割裂,却又恋恋不舍起来。
石家庄是个什么城市呢,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由起于京汉铁路的修建,而发展为一个城市,所以这个城市是没有历史的,包围在一群历史古迹的城市中,这确实是它的尴尬。
除了城市不讨喜,再来说说天气。
我是三月中下旬到的石家庄,短短一个多月,几乎把春夏秋冬都经历了。
初来是带的羽绒服等冬衣,下起雨来,便是凄凄冷冷的,冻得人瑟瑟发抖,非要穿上羽绒服才能御寒,遇上不下雨的晴天,早晚温度在10度以下,中午便能飙升到二十几度,简直可以称之为“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恼人的天气,你要一天之类感受四季的温度。
幸而石家庄是不经常下雨的,所以天气非常干燥,南方人来到石家庄,嗓子总会时不时感觉不舒服。
北方的春天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走了。前段时间李花开的很艳丽,骑自行车走在街道上,心情往往被这明艳艳的花儿给照亮了,可不曾想到一阵沙尘暴飞来,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起,再睁眼时,花朵儿已满地凋零,街上的人也都是灰头土脸,眯着眼睛穿行在黄沙中,像我这种南方来的妹纸,措不及防被喂了一嘴黄沙,品一品,味道还不错,散发着泥土的清香。
刮风的天气便漫天的尘土飞扬,遇上不刮风的天气,那就是闷热难当,大太阳在头顶儿,对着你热情似火的烤,非把你烤化了不可。
天气也不惹人喜欢,但饮食可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美食是最能讨好一个人的。你肯定久久闻名过湘菜、川菜、粤菜,甚至武汉的热干面、长沙的口味虾、上海的水煎包,你可听说过石家庄的美食?没听说过吧?这里也确实没有什么美食啊。
石家庄人特别喜欢吃面食,尤其是大饼,一张大饼能玩出各种花样。石头饼、炒饼、烙饼、焖饼、煮饼、煎饼……一张饼,各种烹饪手法都玩一遍。早上大饼小糯米粥,中午,大饼菜汤,晚上还是大饼一锅闷,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想看到大饼这两个字。
也不是没有炒菜,但这里的炒菜不是特别咸就是特别甜,还会放很多酱油。我曾经问过身边的同事,为什么要这么咸,并且要放这么多酱油,同事说,石家庄不喜欢放辣椒,不放辣椒就没有颜色,没味道,所以放多了盐,感觉有味道,放了酱油,颜色深,吃起来有食欲。呜呼,酸甜苦辣为什么独独喜爱咸和甜!每每吃起饭来,我总是要在面前放一杯水,如果没有这杯水,我简直没勇气吃下这碗饭。
除了饮食喜爱面食,食品的名字也取的怪,第一次看到炒酸奶是在三月才来的一个寒冷夜晚,当时风刮的紧,口干舌燥,正想来一口暖乎乎的热酸奶,我便买了一杯炒酸奶,尝一口,透心凉啊,原来是炒酸奶是把酸奶冰冻起来,成一块块,称之为“炒”!再来就是去邯郸吃了驴肉火烧,之前是真没见过驴肉火烧,还以为是火锅之类的,端上来一看,一盘子的肉夹馍,我便惊诧的问:“这肉夹馍就是驴肉火烧?”石家庄同事一本正经的给我解释:“这不是肉夹馍,肉夹馍夹的是猪肉,用的是白吉馍,火烧夹的是驴肉,用的火烧的馍。”嗯嗯,你们门道多,在我看来这都是馍,夹的都是肉啊!行行行,再争论下去就损害了友谊,在这里,不便于进行真理的争辩。
除了饮食,交通也是怪,石家庄没有地铁,但公交便宜,不管去哪儿都是一块钱,但公交站牌设置的真是不敢恭维。很多公交车都有临时站,临时站上没有站名儿,每每坐车听不到那个名字就感觉做过了头,慌乱下车后,才知道还有好多站;除了临时站,站牌也喜欢设置在十字路口,四个路口都有一个站台,最重要的是每个站台都是一样的名字!简直害苦了我这个初来咋到的外乡人,明明是这个方向去的,回去的车去马路对面就是找不到,兜兜转转乘了好几辆车都是找不到回酒店的那一趟,最后还是叫了滴滴司机带我回去,这种绝望的时刻,总是滴滴司机像最后的救命英雄一样,出现在我眼前。
前面说了总总,你就能感受到石家庄的经济并不发达了吧。他们简直把地摊文化发挥到了极致,就像他们研究大饼一样,几乎是遍地开花。
这里的地摊文化有多盛行?就拿我每天上班的那条马路来说吧,平时十几米宽的大马路,我骑着自行车,哼着小曲儿,快乐的畅行在阳光照耀的马路上,一到摆地摊的时间,乌压压的都是地摊,麻包袋子扛的、火车拉的,小小三轮车驮的就差让驴马牛也上阵了,水果、小吃、蔬菜、锅碗瓢盆、生活日用品、衣服鞋帽……简直就是个露天大市场,这简直也是一条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上面貌似没说到石家庄的一点好,可是我就要离开了,竟也产生了一点点的不舍,这可能就是人类奇怪的感情,明明身处其中,煎熬痛苦,可真要和这种状态彻底割裂,却又恋恋不舍起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