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炸裂,豆瓣9.3的好片,我还是喜欢不来
![]() |
果然,票房榜单这几天都是《银河护卫队2》称霸,4天累计3.76亿,可谓凶猛异常。
不过,引起舆论热点的却是另一部电影——
《摔跤吧!爸爸》。
![]() |
这部好片在微博上得到了邓超、姚晨等众多大牌明星的卖力宣传。
![]() |
![]() |
影片虽然遭遇了万达的封杀,但抵不过影片的高口碑和各方的大力宣传,这两天票房已经回暖,4天累计1.09亿,成功破亿!
关于万达和华谊的恩怨,不清楚的小伙伴们可以复习光魔君之前的推文。
高口碑的《摔跤吧!爸爸》惨遭万达封杀,全国只有37场,真摔跤了
![]() |
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看很有意思,一部是讲别听爸爸的话,他说得天花乱坠,也是别有用心;一部是讲要听爸爸的话,哪怕再苦再累,也是为了你好。
结尾,前者打了两小时,把老爸干掉了;后者打了两小时,和老爸和解了。
《银河护卫队2》虽然看得刺激,光魔君喜欢的一直都是《摔跤吧,爸爸》啊!
目前,这部电影在豆瓣已经达到9.3分!
![]() |
这是一个老掉牙的励志鸡汤故事。
父亲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让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赢得世界级金牌。结果生了四个女儿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碎的父亲却意外发现女儿身上的惊人天赋。
看到冠军希望的他决定不能让女儿的天赋浪费,像其他女孩一样只能洗衣做饭过一生 ,再三考虑之后,与妻子约定一年时间按照摔跤手的标准训练两个女儿:换掉裙子 、剪掉了长发,让她们练习摔跤,并赢得一个又一个冠军,最终赢来了成为榜样激励千千万万女性的机会。
![]() |
片中所传递的正能量令无数观众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台词蕴含的强烈冲击力让人不禁动容。
明天如果你赢了,你将不再孤单
无数个女孩将跟你联合起来,反抗那些歧视女性的人。
因为明天,你的对手不是Angelina,
你是在跟所有歧视女性的人战斗!
![]() |
电影载道,对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是目前国内电影所缺失的,所以才会在业内如此引起共鸣。
就像之前《人民的名义》因大尺度反腐、呈现官场百态而成为社会热点,《摔跤吧!爸爸》也因为父亲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女儿身上,逼迫其“实现梦想”等举动成为争议焦点。
![]() |
为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愿望, 他用了不少民间偏方想有一个儿子。造化弄人,妻子偏偏连生了四个女儿,深深的为没能生出男孩而感到愧疚。
女儿们就因为没有随父亲的心愿做个男孩,在学校受尽别人的冷嘲热讽。被讽刺是失败者,是女巫。但,做不了男孩,又怎么是她们的错呢?
就算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谁又能说作为父亲的就没有过错了呢?
![]() |
并且,为了训练女儿们摔跤,父亲强行剪掉了她们的长发,让她们看起来和男孩一样。
而且,也剥夺了她们的玩乐时间,每天的安排只有:吃饭、睡觉、练摔跤。从不变更。
父亲的目的很明确:要让女儿们成长为优秀的摔跤运动员。
![]() |
如此强硬地规划女儿人生路线的举措,在中国尤其容易引起关注,因为太多太多中国的孩子,活在了父母预期的人生路线中。
他们还未出生,就被加入到漫长的人生赛跑中,没有愿不愿意,没有喜欢与否,一切都被强行限制在对错鲜明的评价体系内。
学习成绩好,热情又开朗,多才又多艺,都被认为是对的;
相反,成绩不行,性格内向,又不能给别人展示多样的“才华”,就是错的,就得被纠正。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承载着父母极高的期望与过重的压力,别扭地活着。他们只知道怎么去做对的,怎么去避免错的,机械又麻木。
![]() |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许多年轻人会陷入深深的迷茫中,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
因此,许多人批评《摔跤吧!爸爸》“三观不正”,因为这部电影的部分内容,与残酷的现实过于相像。
也许你会不服气,认为《摔跤吧!爸爸》传递的正能量非常励志,积极向上。并且,女儿们虽然一开始抗拒,但是到后来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了摔跤运动,后来的一切都是自愿的。
![]() |
对此,光魔君想起了一个类似的故事。
十多年前,年仅7岁的海南小女孩张惠敏横空出世,她仅用时4小时18分17秒就跑完马拉松全程,一时间被惊为天人。据说张惠敏的父亲张建民每天训练她跑步60公里,从而引起巨大争议。
![]() |
![]() |
即使背负着巨大舆论压力,张建民依然在媒体前自豪地宣称,女儿对于跑马拉松非常开心。而此时的张惠敏,也直言:最想做的事就是“跑马拉松”。看起来,她的确是发自内心想跑马拉松,她也是自愿的。
但,问题在于,女儿们遵从内心意愿,就一定对了吗?
在封建时期,上到天子重臣,下到黎民百姓,全都认为妇女裹小脚是一种美,所以女孩们全都忍受剧痛,去追求这种畸形的“美”,这属于价值观内化!
我相信,她们对美的追求,是发自内心的。但由于外界环境限制,她们的追求,变成了盲从。
![]() |
某种程度而言,价值观内化适用于每一个人。这一点,《摔跤吧!爸爸》的主演阿米尔·汗尤其清楚。
一直以来,他是一个“用电影作品尝试改变印度的男人”,被赞誉声包围。
面对教条主义扼杀人性,教育制度刻板落伍,他拍出了《三傻大闹宝莱坞》,高喊“追求卓越,成功自然会找上你”。
![]() |
太多人对宗教的信仰达到愚昧无知地步,他拍了部《我的个神啊!》,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讽刺这一现象。
![]() |
儿童因智力障碍而受限成边缘人的问题严重,他又拍出《地球上的星星》,身体力行,展示如何正确引导。
![]() |
到了《摔跤吧!爸爸》,他又将矛头对准“歧视女性”,试图告诉我们女性也可以摔跤,女孩剪成短发也是一种美,也拥有选择人生的权利。
其实,这些电影有一个共同主题:大多数人觉得好的,不一定真好,你得质疑社会公认的“正确”价值观。
也许这才是《摔跤吧!爸爸》最振奋人心的一点:少数战胜了多数。
![]() |
但是,这部电影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对于年幼的女儿来说,威严的父亲就是她们的“社会”,是多数的那一方。
当父亲不厌其烦地灌输,摔跤获胜将带给她们怎样的好处时,女儿们内心中也就慢慢地“真正相信”摔跤是好的,从而发自内心地去喜欢这项运动。
![]() |
这是一个价值观内化的过程。
电影的最大作用就是造梦,它能够编织最美的梦境。所以,《摔跤吧!爸爸》收获了圆满的结局,女儿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现实无法造梦,太多人盲从于这样的价值观导向,因此只能换来一次又一次失败。
现实中,马拉松神童张惠敏,最终放弃了所谓的长跑梦想。
![]() |
作为一部电影,《摔跤吧!爸爸》无疑是优秀的。但它过于理想化的故事走向,与根治印度社会症结的野心实在不符。
它传递的励志正能量,的确有可取之处,光魔君也希望你去追求,但请不要盲从。
毕竟,站在大多数人的对立面,并不代表你就是对的。
来源:电影迷
ID:imoviefan
![]() |
![]() |
—投稿或版权合作—
请联系微信:mgc727960093
邮箱:wenxue@zjufilm.com
内容来自公众号 光魔网 (ID:xgomo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