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质华
看书究竟有多重要,我从小一直这样问自己?因为自己是70末,家里的条件也比较差,从小没有家人培养我看书的习惯,更没有家人给我买书,成年后的我也没有看书的习惯,也不知道书究竟有什么意义?我尝试着给自己买五花八门的书,有名著,有养生,有美食,但更多的是言情小说。在那情窦初开的妙龄,我没有找到看书的意义,而是在言情的剧情世界里幻想着自己变成了女主人公。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一些国外的名著开始有兴趣起来,但谈不上喜爱,而获得途径就是只有新华书店,那时候没有网络,没有app,要看书除了去图书馆外,只有买书看,而对于刚工作的我来说每个月买1-2本书还是可以接受的,我尝试着喜欢,尝试着热爱,但是总感觉没有太大的兴趣,那时候更多的是爱好唱歌,在家k可以k上一下午,有些书买了看了几页或是看了一小半,就没有兴趣了。
慢慢的自己成为了人母,看的比较多的书是一些育儿方面的,还是颇有兴趣的,也因为那时候从事着幼儿早期教育的工作,从七八个月大的小baby到六七岁的孩子,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基本特性都大致了解,跟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长沟通也非常顺畅,让我在幼儿早期的教育行业中一呆就是七八年。
躺在那几乎崭新的书,让我看了非常的心痛,大部分买回来都没有认真看过,于是逼着自己去看完,后来还增加了很多现代文学的书,大多都以女性书籍为主,因为看过一篇这样的文章,大致内容是:有人说,女人如果能完整地读完如下60本书,她就可以成为一个高尚的女人,一个纯粹的女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女人,一个有益于男人的女人。 所以我尽力的去买全这60本书,当然......没有看完......
今年的年初,我加入有书app,已经登陆了110天,共阅读完成16本书,从看书转变为听书,当然喜欢的书有购买。
2017年1月加入完成了 《复活》 和《简爱》,这两本书家里有.
2017年2月完成了 《未来简史》《从晚清到民国》《细节》《自私的基因》 购买了细节。
2017年3月完成了《创业维艰》《边城》《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掌控: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去的主导权》 ,家里有《边城》。
2017年4月完成了《傲慢与偏见》《小岛经济学》《我们仨》《极简主义》,家里有《傲慢与偏见》和《我们仨》。
2017年5月目前完成了《习惯的力量》,目前这周正在阅读《穆斯林的藏林》,《习惯的力量》准备买一本。
除了这些,我翻阅了有书以往的共读书籍,特别喜欢的是《遇见未知的自己》,买了回来,看了两三遍的,是我的枕边读物,这是一本改变命运的书。
《浮生六记》《活法》《麦田里的守望者》《挪威森林》《从0到1》《精进》《为何家会伤人》《解忧杂货店》《亲爱的安德烈》《九型人格》《向前一步》《自控力》《人性的弱点》《人类简史》
还有很多再继续阅读......
其实我还是不明白真正读书的有多重要,但这句话我觉得可以概括我现在每天看书的目的: 读书何所求? 将以通事理。希望我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