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人不该嫁海瑞
《大明王朝1566》于2007年1月在湖南卫视播映,收视惨淡。折戟沉沙十年,该剧于今年再度热播,在视频网站需付费观看,以致时人感叹“神剧雪藏十年终见天日,史上评分第二的国产遗珠终于等来它最好的时代。”
平心而论,《大明王朝1566》当得起所有给予它的赞誉。即便有人认为该剧的再度火热是受益于近年来国产历史剧粗制滥造的外部环境,脱颖而出是因为表演不走心的古装偶像剧、仙侠剧的烘托。无法否认的是观众对良心剧的长期渴求,近年来国产历史剧制作水准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我长期观看日本NHK大河剧,从远一点的《风林火山》、《独眼龙政宗》《天地人》到近几年的《花燃》《真田丸》,虽偶间良莠参差,但绝大多数作品都制作精良,剧本、选角、配乐等均有可取之处,时常感叹我国的历史剧不能望其项背。
《大明王朝1566》的成功源于一套资深的班子配备,由《雍正王朝》编剧刘和平执笔,《走向共和》导演张黎执导,并有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倪大红等诸多戏骨演员加盟倾情演绎。最出彩的当数剧本。大仲马说:“历史是我用来挂故事的钉子”,刘和平确是好匠人,他说:我写东西,往大说是带着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心,往小的说是心怀感恩,一般我写完之后,都不相信这是我自己写的,比如《大明王朝1566》中王用汲说的那段话: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之溺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之饥也。大禹想到天下有这么多人被淹了,就像自己被淹了一样,而剧本中淳安县刚刚被淹了,那么多灾民,除了这句话,没有第二句更适合王用汲说了,但我到现在还想不起从那里看到的。因此我就有感恩心,不知道谁给我这个东西,我一定要把这个发挥完,发挥完了,收回之后,我就变成我自己。
故事是这样的:嘉靖三十九年,内,国库亏空,官吏贪腐;外,倭寇犯海,鞑靼虎视。看似经济发达、市井繁荣,实则途有饿殍、民不聊生。嘉靖皇帝朱厚熜(陈宝国饰)练道修玄二十载,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内阁首辅严嵩(倪大红饰)父子把持朝政,党羽密布。太监集团、太子党、地方实力派、商人阶层纷纷粉墨登场,围绕着“改稻为桑”土地兼并一事展开角力,却纷纷被裹进权力的漩涡,被吞噬者众,全身而退者寡。由黄志忠饰演的海瑞原是南平县一个小小的教谕,为太子党和朝内清流所器重并将其安排在严党改稻为桑的最前沿阵地淳安县。海瑞也不负众望,下抚百姓,挺身与严党抗争,以至于上揭龙鳞,为民请命。
海瑞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争议人物,我们谈论的海瑞,始于剧中的角色,止于剧中的角色。他家庭贫困,三岁丧父,由母亲独立养育,从小用功读书,努力博取功名,到三十七岁才考中了一个举人,之后又等了四年,才有机会担任福建南平的教谕。教谕也就是个教委主任,清汤寡水无人愿去,海瑞倒是干得津津有味,荣获学生们慷慨地给予了他一个外号——海阎王。之后到浙江淳安,再到兴国担任知县,他对老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惩治恶霸地主,毫不留情,为人清廉。再后来的事情人尽皆知了,他去了京城,上了那封著名的《治安疏》,把嘉靖皇帝骂得狗血淋头,文中有很多经典语句流传至今,比如“天下人不值陛下久矣”等等。
在中国历史上,我们都知道海瑞以清廉著名。但是,我们都知道,清官有时候也自己不足的一方面。海瑞有一个性格上的特点,就是太过于执着。在海瑞的眼中,普天之下的人,都应该是和他一样一起吃馒头和咸菜,穿几件破布衫,有几件破箱子。在中国这个以权谋和裙带关系为主的官场中,他就像一个不懂得游戏规则的异类。这是海瑞身上伟大的秉性,同时也成为他最扎眼的缺陷。还为了伺候自己的母亲,长年累月在自己母亲的房间陪母亲睡觉,伺候母亲的起居。但是,作为丈夫,他同时根本不顾及妻子的感受。
海瑞,他的确是一个时代的偶像,他绝对正义、绝对道德以及绝对忠诚。可我们都知道到,在现实的人伦环境中,这样的人必然面临着很多曲折,至少大多数人不是很习惯他的做法。有人说;“海瑞的永远只属于海瑞,他的一生传奇而伟大,让人叹服,却是一个悲剧,不折不扣的悲剧”。或许,这更能从一个侧面说明海瑞的宿命。
我敬重所有正直耿介、为民请命、仗义执言的清官,但不赞赏那种毁家纾难的做法,或许山河破败满目疮痍万马齐喑,是应该振臂一呼,但身后撇下老母病妻,也太过悲壮!太过凄楚!或许中国的仕人从来都崇尚“文死谏,武死战”的金科玉律,在“忠孝不能两全”的尴尬境遇中进退失据,加之主流价值观长期弘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牺牲精神,忽略了作为儿子、丈夫、父亲对家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中国的男人们应该在事业和家庭的抉择中寻求平衡点,毕竟事业和家庭本不应是不可得兼的鱼和熊掌,我本文取名“嫁人不该嫁海瑞”,也立意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