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咕”小朋友
阿咕,是我暗地里给安安取的小名,他现在刚刚过了四个月,嘴里开始发出不同的声音了,因为他发的最多的音就是阿咕阿咕,咕的,我听着觉得既有趣又开心,所以就叫他做阿咕好了。这是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绪了,而且我觉得是好的情绪。
我一直都盼着他发声,在宝宝成长手册里,到了他这个月龄是能发出好几个音节的,虽然理智上我知道他不能跟正常出生的宝宝比,早出生了一个多月还是有相当区别的,但我们对他还是很有信心,毕竟每月的体检医生告诉我们的都是好消息,他卯着劲在长呢,上个月就长了六厘米,被那个温柔的医生好一顿夸,并预示差不多再两个月就可以追上正常宝宝了,这是体格上面的,但我想,既然如此,在别的方面,应该也是可以的。发声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在最开始的两个月里,他真是太安静了,每天都是吃了睡,睡了吃,只有在没有及时喂奶和拉臭臭的时候才会哭,我最担心的晚上闹觉,也就持续了几夜,然后就可以睡上一整晚了,并没有太让我们受累,真是个乖娃娃。那时,他不睡的时候,经常都是皱着眉头的,我看着他,他也看着我,但没有太多表情,我们经常开玩笑似地问他,安安,你在思考人生吗。为什么要皱着小眉头。他不答,把头转向一边,一会又睡着了。尽管医生说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我这个当妈的还是有些担心,恨不得帮他快点长。这时才发现,以往的经验是完全用不着的。
我记起棋棋小时候,也是差不多两个月,放在小摇篮里,小脚不停地乱蹬,嘴里已经开始叽里呱啦的,我的妈妈在边上不停地跟她说话,妈妈的老经验是一定要不停地跟她说话,虽然她听不懂,但是也是一种训练,以后她开口就早。妈妈的经验肯定是没错的,棋棋那时并没有让我们操心这些问题,在需要达标的时候,她基本上都做到了。
因为养育过一个孩子,在此前,我对再养一个孩子是有信心的,何况现在的资讯更发达,各种育儿的经验更容易看到,学习到。我们虽然年岁渐长,但心态更为平和更有耐心,经济也比过去要好很多。
但实际上,我在孕期一直处于焦虑状态,高龄两字让我极为不安,资讯发达的弊端就是许多不好的消息也会第一时间被看到,各种孕检正常但生下不正常孩子的事故见缝插针般进入我的视线,我的担扰就从未停止过。老老实实做各种检查,每个月固定去一次医院,专门挑的三甲,还买了胎心仪,有惊无险地到了后期,30周前过得还算是顺利,各种检查都没有任何问题,早唐无创全是低风险。想着就快见面的宝宝,心里渐渐平静下来。
万万没想到问题还是来了,羊水越来越少,宝宝赖以生存的环境在B超下一次比一次糟糕,转院,找专家,会诊,一次次签高风险后果自负的单子,我和宝爸那时都以为有可能失去他,医生过来谈让我们尽早把他拿出来避免缺氧,我们犹豫着做了最后一次B超,羊水不但没有涨反而几乎没有,大为惊骇下找医生时,我们都有些语无伦次了,医生当机立断安排手术,小安安就这么急匆匆来到人世间。
所幸他一切都好,在医院呆了小半个月,做了各种检查后,终于可以接回家了,刚回家时的他还是瘦瘦小小的,但我们仍旧很知足,看着他哭或是闹都是幸福的,之前看网上有人说孩子生下来看他闹得恨不得想给他塞回去,后面附和者甚众,我都会有疑问,那大概是因为他们孕期都太顺利的缘故吧。于我而言,还是抱手里好些。
他就这么一天天长大了,在养育他的同时,我也总会想起十年前有棋棋的时候,这十年过得可真快,那个小姑娘变成大姑娘了,她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秘密,和朋友在一起时,关上门不让我看见,我们的脾气很相似,都有些暴躁,也因此有过许多争吵,继而又和好,而安安的到来,让我再次整理思考和孩子的相处,曾经在时间的消磨下惫懒的意志又开始活跃起来,如今是两个孩子妈妈的我,应该做得更好。
而他的成长就是从这一声声的阿咕声中越来越高调起来了,一早醒来,先是甜甜的笑脸,再咕一声,跟我打声招呼,我撑着睡眼看着他笑也不由自主地笑,再用他的语言回他一声,阿咕,顺便说一下,伟有次看到我跟他互相咕咕的,表示反对,他觉得我是在学他说话,这样显得多不礼貌,我觉得他在以成人的标准来判断,那种单纯的鹦鹉学舌当然讨厌,那是很低级的恶作剧,但我这是在和小安安互动啊,他才四个多月,他的语言就是如此,我用他的方式跟他打招呼不算是一种友好吗?
这算是一种狡辩?我也不敢说我真的就对,所以,我当然有跟他唠叨别的话,就像我的妈妈以前带棋棋时一样,充满热情地呼唤他的名字,跟他讲吃奶啦,换尿布啦,出门逛逛呗……等等。要知道当年看我妈对着一个小婴儿滔滔不绝时我既觉得搞笑又不好意思,自己都不敢说出口,唉,当年真是太年轻了。
四个月,似乎过得还挺快的,但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才是刚起步,我们要学着发更多的音,要慢慢把头抬得更稳,争取下个月体检时,医生宣布,你已经追赶上足月宝宝了。
但也不能着急,我们慢慢来,我的阿咕小朋友。
我一直都盼着他发声,在宝宝成长手册里,到了他这个月龄是能发出好几个音节的,虽然理智上我知道他不能跟正常出生的宝宝比,早出生了一个多月还是有相当区别的,但我们对他还是很有信心,毕竟每月的体检医生告诉我们的都是好消息,他卯着劲在长呢,上个月就长了六厘米,被那个温柔的医生好一顿夸,并预示差不多再两个月就可以追上正常宝宝了,这是体格上面的,但我想,既然如此,在别的方面,应该也是可以的。发声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在最开始的两个月里,他真是太安静了,每天都是吃了睡,睡了吃,只有在没有及时喂奶和拉臭臭的时候才会哭,我最担心的晚上闹觉,也就持续了几夜,然后就可以睡上一整晚了,并没有太让我们受累,真是个乖娃娃。那时,他不睡的时候,经常都是皱着眉头的,我看着他,他也看着我,但没有太多表情,我们经常开玩笑似地问他,安安,你在思考人生吗。为什么要皱着小眉头。他不答,把头转向一边,一会又睡着了。尽管医生说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我这个当妈的还是有些担心,恨不得帮他快点长。这时才发现,以往的经验是完全用不着的。
我记起棋棋小时候,也是差不多两个月,放在小摇篮里,小脚不停地乱蹬,嘴里已经开始叽里呱啦的,我的妈妈在边上不停地跟她说话,妈妈的老经验是一定要不停地跟她说话,虽然她听不懂,但是也是一种训练,以后她开口就早。妈妈的经验肯定是没错的,棋棋那时并没有让我们操心这些问题,在需要达标的时候,她基本上都做到了。
因为养育过一个孩子,在此前,我对再养一个孩子是有信心的,何况现在的资讯更发达,各种育儿的经验更容易看到,学习到。我们虽然年岁渐长,但心态更为平和更有耐心,经济也比过去要好很多。
但实际上,我在孕期一直处于焦虑状态,高龄两字让我极为不安,资讯发达的弊端就是许多不好的消息也会第一时间被看到,各种孕检正常但生下不正常孩子的事故见缝插针般进入我的视线,我的担扰就从未停止过。老老实实做各种检查,每个月固定去一次医院,专门挑的三甲,还买了胎心仪,有惊无险地到了后期,30周前过得还算是顺利,各种检查都没有任何问题,早唐无创全是低风险。想着就快见面的宝宝,心里渐渐平静下来。
万万没想到问题还是来了,羊水越来越少,宝宝赖以生存的环境在B超下一次比一次糟糕,转院,找专家,会诊,一次次签高风险后果自负的单子,我和宝爸那时都以为有可能失去他,医生过来谈让我们尽早把他拿出来避免缺氧,我们犹豫着做了最后一次B超,羊水不但没有涨反而几乎没有,大为惊骇下找医生时,我们都有些语无伦次了,医生当机立断安排手术,小安安就这么急匆匆来到人世间。
所幸他一切都好,在医院呆了小半个月,做了各种检查后,终于可以接回家了,刚回家时的他还是瘦瘦小小的,但我们仍旧很知足,看着他哭或是闹都是幸福的,之前看网上有人说孩子生下来看他闹得恨不得想给他塞回去,后面附和者甚众,我都会有疑问,那大概是因为他们孕期都太顺利的缘故吧。于我而言,还是抱手里好些。
他就这么一天天长大了,在养育他的同时,我也总会想起十年前有棋棋的时候,这十年过得可真快,那个小姑娘变成大姑娘了,她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秘密,和朋友在一起时,关上门不让我看见,我们的脾气很相似,都有些暴躁,也因此有过许多争吵,继而又和好,而安安的到来,让我再次整理思考和孩子的相处,曾经在时间的消磨下惫懒的意志又开始活跃起来,如今是两个孩子妈妈的我,应该做得更好。
而他的成长就是从这一声声的阿咕声中越来越高调起来了,一早醒来,先是甜甜的笑脸,再咕一声,跟我打声招呼,我撑着睡眼看着他笑也不由自主地笑,再用他的语言回他一声,阿咕,顺便说一下,伟有次看到我跟他互相咕咕的,表示反对,他觉得我是在学他说话,这样显得多不礼貌,我觉得他在以成人的标准来判断,那种单纯的鹦鹉学舌当然讨厌,那是很低级的恶作剧,但我这是在和小安安互动啊,他才四个多月,他的语言就是如此,我用他的方式跟他打招呼不算是一种友好吗?
这算是一种狡辩?我也不敢说我真的就对,所以,我当然有跟他唠叨别的话,就像我的妈妈以前带棋棋时一样,充满热情地呼唤他的名字,跟他讲吃奶啦,换尿布啦,出门逛逛呗……等等。要知道当年看我妈对着一个小婴儿滔滔不绝时我既觉得搞笑又不好意思,自己都不敢说出口,唉,当年真是太年轻了。
四个月,似乎过得还挺快的,但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才是刚起步,我们要学着发更多的音,要慢慢把头抬得更稳,争取下个月体检时,医生宣布,你已经追赶上足月宝宝了。
但也不能着急,我们慢慢来,我的阿咕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