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查看话题 >广州的5大“另类”标签
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写游记,并不会好看,尤其是事无巨细记录旅程中的点点滴滴和心理感受,就有一种过度自恋的感觉。自恋而且写出来,这就像是当众手淫。——和菜头。
《槽边往事》-和菜头(引用了人家的话,最大的尊重是把图书给推荐一下!)
我的做人原则,不允许大差不差,敷衍一篇游记交差。如果要把游记写成“Day1、Day2、DayX”+“吃饭、拍照、商场逛”的流水账格式,不配上美女多图的话,又哪里对得起老司机们的期待。
可我没有网红锥子脸相伴,那怎么办?就像“1000个人心目中,有1000个潘金莲”,写游记也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我只想回归旅游的核心——“印象最深的点点滴滴”,拒绝事无巨细碎碎念,拮取5个标签性元素,提供一份我的广州五天四夜游玩样本。
标签1:地铁
为什么1号标签贴会在一种交通工具上? 大城市的地铁早晚高峰,永远是拥挤的,但那里不只有臭汗和怪蜀黍。广州地铁承载的不只是广州人和在广州的人,更承载着这座城市的特质。从衣着打扮、交流方式、人员构成、乘车习惯,到有的站点车体两侧同时开门、地铁便利店里飘出的咖喱鱼蛋香气、除夕前更会变身开往春天的列车,种种细节汇成了广州的独特气质:不似上海那么精致有序自带女王范,广州更恬适随意更原生态一些。
地铁既是我在陌生城市出行的首选,也是与这座城市近距离接触的优选。坐在很多城市的地铁上,制式的大包小包过安检、越来越没营养的站名,感觉像进了韩国选美大赛,工业制造的同质化味道刺鼻。可是,当耳边响起粤语、普通话、英语,分别念出“猎德、鱼珠、五羊邨”等充满岭南风味的地名,一种古老的文化气息立会刻把你扑倒,拂耳告诉你:我历史很悠久,与那2种话截然不同哟。中国有一种方言流行乐叫粤语歌,中国也有一种地铁叫广州地铁。大陆所有城市的地铁中,报站广播能够使用地方语言的,就应该是广州(深圳)了吧。语言是一种文化独特性的最直白表达,广州地铁俨然成了粤语文化的宣传车。如果你迷失在钢筋水泥里,感觉可能来到了假广州,去坐一趟地铁,立刻脉动回来!
广州的地铁体系成熟、价格不贵,主要景点都已串在线路上了。我入住的酒店位置,如图所示。以酒店为圆心安排每日出行,近处逛越秀山公园、中山纪念堂和北京路步行街;远处以4条地铁为轴线,主要扫荡陈家祠、沙面、上下九所在的西片,中山大学、珠江新城所在的南片,东山口、黄埔军校所在的东片。从地图上看,酒店被地铁线路包围,应属“地铁房”,但距离最近的1号线公元前站、2号线农讲所站、5号线小北站都至少在1公里以上,早上出门1公里是1公里,晚上回来感觉1公里像10公里,还是有点远。而且,每个方向都要跨越一座过街天桥,没有升降电梯设施,必须吐槽一下:对推婴儿车的人和残障人士十分不友好。
标签2:迎春花
每到春节,我都被广东人民的慷慨所感动,无私为全国人民贡献了三首春节必听曲目。无论是正式场合用的《步步高》,曲霸超市的《恭喜发财》,还是中国娃娃(广东后裔)唱的《新年好》,连续轰炸耳朵至少到正月十五,绝对不旷课! 听了十几年下来,总感觉这几首歌,欢快有余、略显聒噪、听多了难受。
来到广州后,我才感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广州人民把一首好听的《好一朵迎春发(花)》藏起来了,独享之。无论是携程接机专车的音响、酒店房间的收音机,还是广州本地的电视台,都在轮播着不同版本。作为整个春节的BGM,温情脉脉、煲养耳朵。老广们也许已经听腻,可最起码不伤耳朵呀!
唱花听花,花城看花,花是广州过年的必选标签。当走出白云机场,从江南的冷冬、步入岭南的暖春,满眼花团锦簇,心情瞬间就绽放了。当走在仓边路上,几乎每个路人手中都捧着半人高的花束,能感受到那份新年的美好。大年三十下午,我们一家沿北京路步行街,早早来到西湖路,冲进越秀区花市的人群。花市类似庙会,核心是把我们常见的羊肉串烤鱿鱼们,换成了连绵不断的花铺,逼格顿时高了许多。所出售的金桔、桃花或水仙,那可是老广们的最爱。漫步鲜花中,感觉自己都变回了祖国的花朵,也让我明白了一件事:除夕不是光宅家里吃吃吃啊!可以在外面过,还可以这么热闹。当然,有人会说这是广州天气暖和的缘故。可温暖的地方撸起串来,能多撸好几串,多喝好几扎啤酒。春节花市千年不衰,政治上正确、氛围上喜庆、寓意上吉祥,不得不佩服广州人民“城会玩”!
标签3: 7-11便利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城市都流行建个又高又大又上的,鸟巢、秋裤、铜钱、玉米、巨根,作为城市象征。提起广州的标地物,大多数人会脱口而出——小蛮腰,但我认为是7-11便利店。各种电视塔多见,倒是在绝大多数中国城市较少见得到如此多的7-11便利店。在广州城区,百步之内必有7-11,数量之多肯定全国前两名(深圳情况不了解)。7-11卖着招牌车仔面、叉烧饭还有软包红双喜,紧密连结着广州人的日常生活。如若把广州比作一个美女,小蛮腰更像浓妆艳抹过的她,而7-11便利店则是她拭去BB霜,换上家居服后最真实的自己。
相比硬扭出的腰,这小小的便利店身上更凝聚了大众对广州这座城市的定义:广州是一座一线大城市。只有大城市才有足够多的年轻消费力,对生活品质和购物环境有较高追求,并接受相对贵一点的价格,这都助力便利店杀出土著小卖部的重围,到处开枝散叶;广州是一座亚热带不夜城。城市居民无须顾虑夜深寒冷(个别月份除外),很多人凌晨还在吃夜宵过生活,这些赋予了24小时营业便利店存在的意义;广州是一座深受香港影响的城市。作为一家日本企业,7-11先是在香港遍地开花,然后香港资本引入广州并负责运营。由此联想到,繁体字招牌、香港大厨噱头广告、港牌车在街道随处可见,大大小小去香港的客运中心(站)非常多。同文同宗,省港之间的联系远比人们的想象要紧密。过去,十三姨想努力改变留着辫子的黄飞鸿,今天香港还在影响着广州。
凌晨2点,我和老婆看完《西游降魔二》,冲进一家7-11,一杯热饮瞬间驱走冬夜小寒。138原价票2张,从此不欠星爷。剧中王丽坤好美好妖艳,😍整体制作精良,故事讲的圆,该片具备日后成为经典的潜质(个人意见)。主要想问大家,没人觉得北京路旁的庙宇样建筑很诡异吗?矗立在繁华商业路段,建筑风格很浮夸,夜间灯光风格很阴暗,特别像妖怪幻化出的五层妖楼,阴气好重!
标签4:中山
约会一个姑娘,肯定想知道她的三生三世。对广州历史了解的越深,越会将“中山”两个字和她联系起来。除了中山路这个全国保留项目,黄花岗烈士陵园、黄埔军校、大元帅府、中山纪念堂,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生涯的见证。中山大学及中山医学院也是他一手创办,中国一流医学专业,“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仍熠熠发光。(我家小宝以后要是有机会到这里读个医生出来,呵呵,我是不是想早了。)
中山先生不光闹革命,也为广州注入了一种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精神,北伐、农讲所、广州起义、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既有对南方报业新锐思想的支持,也有对湖南湖北人以及全国人的接纳,广州现在仍是南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广州的恒大俱乐部称霸亚洲足坛,更引领了中国足球的发展。广州未赢够,我看好你!
标签5:烧鹅
其实,相对于某一特定食物,我更钟意将早茶这种生活方式作为广州标签。一壶淡茶、几笼精致点心、一张报纸,独身或三位亲友,甚至单位会餐包场,都可以从早坐到午(根据时令、节日和店家不同,营业时间有差异)。“同你哋饮早茶,叹报纸”这种生活,是广州市井生活的鲜活载体,实在令人艳羡。无奈,自从在炳胜年夜饭吃过它家的烧鹅后,老婆就爱上了那种脆嫩和香甜,成为她心目中的广州美食标签。家里书记发话,咱就照办!
关于食在广州,实至名归,这也是激发吃货们来广州的原力。我们冒雨走穿上下九步行街,在偏僻小巷找到一家潮汕小食店,圆了老婆的脆爽鱼皮梦。对于某苍蝇小铺的牛杂、点都德家的叉烧包和小北酒家的虾饺,最大后遗症不是反射性咽口水,而是直线拉高对粤菜的味蕾要求,导致回到我所在城市后,看见粤新茶餐厅、避风塘一点提不起兴趣,还要送出鄙视。
酒店旁小北路上的小北酒家,物美价廉、天天爆满。我们一家5天有3天都在这里准时抢位。酒店里有爷爷奶奶带孙子的隔辈餐、父母带儿女的亲子餐和十多人的家庭聚餐,这种生活方式并没有因为时代而断裂,依然在代代传承。早茶做的是点心,利润薄,但要求厨师服务员数量多,工作强度大,经营不易。但是,仍然有很多像小北酒家这样的普通老字号,扎根老街区、生命力旺盛,因为它早已与广州无法分割。
动车卧铺是有晚餐送的,铁老大出血了,但没人要吃。因为我们已经把对广州的不舍,化作胃部的留恋。在小北菜场口的粤式熟食店,打包烧鹅、鸭头、鸡腿,买了沙示汽水,边吃边回味,边喝边品味,看着广州离我们越来越远……期待下次再来,毕竟还欠宝宝一张长隆动物园的票呢!
《槽边往事》-和菜头(引用了人家的话,最大的尊重是把图书给推荐一下!)
我的做人原则,不允许大差不差,敷衍一篇游记交差。如果要把游记写成“Day1、Day2、DayX”+“吃饭、拍照、商场逛”的流水账格式,不配上美女多图的话,又哪里对得起老司机们的期待。
可我没有网红锥子脸相伴,那怎么办?就像“1000个人心目中,有1000个潘金莲”,写游记也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我只想回归旅游的核心——“印象最深的点点滴滴”,拒绝事无巨细碎碎念,拮取5个标签性元素,提供一份我的广州五天四夜游玩样本。
![]() |
标签1:地铁
为什么1号标签贴会在一种交通工具上? 大城市的地铁早晚高峰,永远是拥挤的,但那里不只有臭汗和怪蜀黍。广州地铁承载的不只是广州人和在广州的人,更承载着这座城市的特质。从衣着打扮、交流方式、人员构成、乘车习惯,到有的站点车体两侧同时开门、地铁便利店里飘出的咖喱鱼蛋香气、除夕前更会变身开往春天的列车,种种细节汇成了广州的独特气质:不似上海那么精致有序自带女王范,广州更恬适随意更原生态一些。
![]() |
地铁既是我在陌生城市出行的首选,也是与这座城市近距离接触的优选。坐在很多城市的地铁上,制式的大包小包过安检、越来越没营养的站名,感觉像进了韩国选美大赛,工业制造的同质化味道刺鼻。可是,当耳边响起粤语、普通话、英语,分别念出“猎德、鱼珠、五羊邨”等充满岭南风味的地名,一种古老的文化气息立会刻把你扑倒,拂耳告诉你:我历史很悠久,与那2种话截然不同哟。中国有一种方言流行乐叫粤语歌,中国也有一种地铁叫广州地铁。大陆所有城市的地铁中,报站广播能够使用地方语言的,就应该是广州(深圳)了吧。语言是一种文化独特性的最直白表达,广州地铁俨然成了粤语文化的宣传车。如果你迷失在钢筋水泥里,感觉可能来到了假广州,去坐一趟地铁,立刻脉动回来!
![]() |
广州的地铁体系成熟、价格不贵,主要景点都已串在线路上了。我入住的酒店位置,如图所示。以酒店为圆心安排每日出行,近处逛越秀山公园、中山纪念堂和北京路步行街;远处以4条地铁为轴线,主要扫荡陈家祠、沙面、上下九所在的西片,中山大学、珠江新城所在的南片,东山口、黄埔军校所在的东片。从地图上看,酒店被地铁线路包围,应属“地铁房”,但距离最近的1号线公元前站、2号线农讲所站、5号线小北站都至少在1公里以上,早上出门1公里是1公里,晚上回来感觉1公里像10公里,还是有点远。而且,每个方向都要跨越一座过街天桥,没有升降电梯设施,必须吐槽一下:对推婴儿车的人和残障人士十分不友好。
![]() |
标签2:迎春花
每到春节,我都被广东人民的慷慨所感动,无私为全国人民贡献了三首春节必听曲目。无论是正式场合用的《步步高》,曲霸超市的《恭喜发财》,还是中国娃娃(广东后裔)唱的《新年好》,连续轰炸耳朵至少到正月十五,绝对不旷课! 听了十几年下来,总感觉这几首歌,欢快有余、略显聒噪、听多了难受。
![]() |
来到广州后,我才感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广州人民把一首好听的《好一朵迎春发(花)》藏起来了,独享之。无论是携程接机专车的音响、酒店房间的收音机,还是广州本地的电视台,都在轮播着不同版本。作为整个春节的BGM,温情脉脉、煲养耳朵。老广们也许已经听腻,可最起码不伤耳朵呀!
![]() |
唱花听花,花城看花,花是广州过年的必选标签。当走出白云机场,从江南的冷冬、步入岭南的暖春,满眼花团锦簇,心情瞬间就绽放了。当走在仓边路上,几乎每个路人手中都捧着半人高的花束,能感受到那份新年的美好。大年三十下午,我们一家沿北京路步行街,早早来到西湖路,冲进越秀区花市的人群。花市类似庙会,核心是把我们常见的羊肉串烤鱿鱼们,换成了连绵不断的花铺,逼格顿时高了许多。所出售的金桔、桃花或水仙,那可是老广们的最爱。漫步鲜花中,感觉自己都变回了祖国的花朵,也让我明白了一件事:除夕不是光宅家里吃吃吃啊!可以在外面过,还可以这么热闹。当然,有人会说这是广州天气暖和的缘故。可温暖的地方撸起串来,能多撸好几串,多喝好几扎啤酒。春节花市千年不衰,政治上正确、氛围上喜庆、寓意上吉祥,不得不佩服广州人民“城会玩”!
![]() |
标签3: 7-11便利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城市都流行建个又高又大又上的,鸟巢、秋裤、铜钱、玉米、巨根,作为城市象征。提起广州的标地物,大多数人会脱口而出——小蛮腰,但我认为是7-11便利店。各种电视塔多见,倒是在绝大多数中国城市较少见得到如此多的7-11便利店。在广州城区,百步之内必有7-11,数量之多肯定全国前两名(深圳情况不了解)。7-11卖着招牌车仔面、叉烧饭还有软包红双喜,紧密连结着广州人的日常生活。如若把广州比作一个美女,小蛮腰更像浓妆艳抹过的她,而7-11便利店则是她拭去BB霜,换上家居服后最真实的自己。
![]() |
相比硬扭出的腰,这小小的便利店身上更凝聚了大众对广州这座城市的定义:广州是一座一线大城市。只有大城市才有足够多的年轻消费力,对生活品质和购物环境有较高追求,并接受相对贵一点的价格,这都助力便利店杀出土著小卖部的重围,到处开枝散叶;广州是一座亚热带不夜城。城市居民无须顾虑夜深寒冷(个别月份除外),很多人凌晨还在吃夜宵过生活,这些赋予了24小时营业便利店存在的意义;广州是一座深受香港影响的城市。作为一家日本企业,7-11先是在香港遍地开花,然后香港资本引入广州并负责运营。由此联想到,繁体字招牌、香港大厨噱头广告、港牌车在街道随处可见,大大小小去香港的客运中心(站)非常多。同文同宗,省港之间的联系远比人们的想象要紧密。过去,十三姨想努力改变留着辫子的黄飞鸿,今天香港还在影响着广州。
![]() |
凌晨2点,我和老婆看完《西游降魔二》,冲进一家7-11,一杯热饮瞬间驱走冬夜小寒。138原价票2张,从此不欠星爷。剧中王丽坤好美好妖艳,😍整体制作精良,故事讲的圆,该片具备日后成为经典的潜质(个人意见)。主要想问大家,没人觉得北京路旁的庙宇样建筑很诡异吗?矗立在繁华商业路段,建筑风格很浮夸,夜间灯光风格很阴暗,特别像妖怪幻化出的五层妖楼,阴气好重!
![]() |
标签4:中山
约会一个姑娘,肯定想知道她的三生三世。对广州历史了解的越深,越会将“中山”两个字和她联系起来。除了中山路这个全国保留项目,黄花岗烈士陵园、黄埔军校、大元帅府、中山纪念堂,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生涯的见证。中山大学及中山医学院也是他一手创办,中国一流医学专业,“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仍熠熠发光。(我家小宝以后要是有机会到这里读个医生出来,呵呵,我是不是想早了。)
![]() |
中山先生不光闹革命,也为广州注入了一种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精神,北伐、农讲所、广州起义、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既有对南方报业新锐思想的支持,也有对湖南湖北人以及全国人的接纳,广州现在仍是南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广州的恒大俱乐部称霸亚洲足坛,更引领了中国足球的发展。广州未赢够,我看好你!
![]() |
标签5:烧鹅
其实,相对于某一特定食物,我更钟意将早茶这种生活方式作为广州标签。一壶淡茶、几笼精致点心、一张报纸,独身或三位亲友,甚至单位会餐包场,都可以从早坐到午(根据时令、节日和店家不同,营业时间有差异)。“同你哋饮早茶,叹报纸”这种生活,是广州市井生活的鲜活载体,实在令人艳羡。无奈,自从在炳胜年夜饭吃过它家的烧鹅后,老婆就爱上了那种脆嫩和香甜,成为她心目中的广州美食标签。家里书记发话,咱就照办!
![]() |
关于食在广州,实至名归,这也是激发吃货们来广州的原力。我们冒雨走穿上下九步行街,在偏僻小巷找到一家潮汕小食店,圆了老婆的脆爽鱼皮梦。对于某苍蝇小铺的牛杂、点都德家的叉烧包和小北酒家的虾饺,最大后遗症不是反射性咽口水,而是直线拉高对粤菜的味蕾要求,导致回到我所在城市后,看见粤新茶餐厅、避风塘一点提不起兴趣,还要送出鄙视。
![]() |
![]() |
酒店旁小北路上的小北酒家,物美价廉、天天爆满。我们一家5天有3天都在这里准时抢位。酒店里有爷爷奶奶带孙子的隔辈餐、父母带儿女的亲子餐和十多人的家庭聚餐,这种生活方式并没有因为时代而断裂,依然在代代传承。早茶做的是点心,利润薄,但要求厨师服务员数量多,工作强度大,经营不易。但是,仍然有很多像小北酒家这样的普通老字号,扎根老街区、生命力旺盛,因为它早已与广州无法分割。
![]() |
动车卧铺是有晚餐送的,铁老大出血了,但没人要吃。因为我们已经把对广州的不舍,化作胃部的留恋。在小北菜场口的粤式熟食店,打包烧鹅、鸭头、鸡腿,买了沙示汽水,边吃边回味,边喝边品味,看着广州离我们越来越远……期待下次再来,毕竟还欠宝宝一张长隆动物园的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