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读完了著名的巴黎圣母院
Livre de Poche前言晦涩难懂,不看也罢。这本小说读来并无太大触动,笔记随意写写也罢。
这部小说一方面受司各特历史小说的启发,一方面又为呼吁人们保护古建筑而作。在历史方面,小说尽量还原中世纪场景,夹杂大量专有词汇,引用不少史料描写,如Jehan这一角色应当总体就是为了写历史背景而创作。就圣母院而言,小说中专章阐释建筑何以能凝聚历史,何以成为人类真正的大书。全篇屡次写到自圣母院顶部鸟瞰巴黎全景,可能是为了将个人命运放大到一个城市。
就思想而言,全文开篇即强调命运anagke/fatalité/destinée, 后又屡次写到蜘蛛捕蝇的隐喻,似乎颇有为Claude的行为开脱之意,但更大的意义应当还是说明个人的身不由己,而圣母院凝聚了这样的人类历史。
在叙事方面,雨果似乎更在意呈现同一时间世界上发生的不同事件,揭示它们的内在关联,而不是完全的线性叙事,也因而加入了大量初看是digression的段落。举个例子,这就好比现在将摄像头对准世界各个角落,在之后的剪辑中我们才能看到每个角落发生的事情都在互相关联。比如,一方面,Quasimodo在战斗;同时,Claude和Gringoire带走了Esmeralda。一方面,国王在接见来宾;另一方面,Gringoire马上就要被抓去。这种视角似乎本就是fatalité的一个体现:个人陷在一隅,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不知道何时会为何人何事所影响。
雨果的叙述里经常出现民众的形象,他们往往面目模糊不清,不像好人。
全篇似乎有将爱情过度浪漫化夸张化脸谱化之嫌,Claude对Esmeralda的爱情更像是一种情欲,Esmeralda对Phoebus同。
如果有一个中心词,那也许是pitié。人们对Quasimodo的厌恶,Esmeralda对Gringoire的pitié,对Quasimodo的pitié,Claude乞求pitié而不得,Esmeralda之母pitoyable……
就人物而言,虽然每个人都很脸谱化,但倒也并非毫无意思。用基督教的标准看,Claude毁于骄傲,而突如其来的爱情恰恰打败了他的骄傲。Esmeralda是纯洁的代表,为Phoebus所欺骗直到最后,如今看来很傻很天真。Gringoire倒是很有意思,恰到好处地点缀了浪漫主义时代的特征,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受俗务所扰,贫穷而幸福。对Quasimodo,雨果有意使其处在人兽之间,多处暗示他更像是bête,但在我看来这种关联很不成立,因为Quasimodo其实并没有丧失任何的思考能力,尤其到了同Esmeralda交往的时期,智商情商都极其正常。全文最后一章叫做mariage de Quasimodo,颇为煽情,但估计如今大多数读者都是不动就拒了。
因为写研究计划,关注到对rêve/rêverie/rêveur这一类词的运用,感觉它们使用的比例很高,几乎文中所有角色都陷入到这种状态中去。Gringoire自不必说,他的生活只要不被打断,就是一场漫长的rêverie,其他角色(包括le roi)都有过因沉思等而陷入这种状态的情况。这个constat能说明什么呢?我猜想中世纪的人们是不会常用这个词的,因而这个词的使用带上了Hugo对人们精神状态的一种感知和理解方式。Rêve至少有两个特点:它是人们不由自主地产生的,因而人在这时是passif的;它又是一种将自己完全同他人、同现实现世隔绝开的状态,所以又带有很强的autonome / auto-suffisant的特点。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人就进入了自己的无意识世界。从另一个角度,对rêverie的观察也分两种,一是sujet自己意识到自己在rêve,一是在他人看来对方像是沉浸于rêverie。这是否是雨果将自己的心理投射到他人身上?或者暗示了十九世纪的一个特征?或者?也许有文章可作,但我现在一点也不想做文章。
看评论还提到文中的哥特元素,这从教堂的繁复结构、Claude的魔鬼附体说、女巫故事、酷刑折磨等都可体现。就我而言,全篇印象最深的描写恰是Claude在教堂中感到晕头转向的时候,教堂仿佛一头éléphant在奔跑,写得非常有实感。此外,我猜想还有一定的东方元素,从egyptienne这一角色、以及雨果对世界建筑史中异域文明的描述可以看出。
《巴黎圣母院》的确如文学史所讲,是一场只有高光和阴影的戏剧。诸如Claude跟踪并因嫉妒而对Pheobus起杀意,Esmeralda为了Phoebus而放弃母亲,甚至Esmeralda之母十五年如一日地哭诉自己丢失的孩子……在现实中很难设想。不过,换个角度,也许雨果的目的和愿景之一就是提纯人类的生存经验,一种爱情、亲情、怜悯……能够以纯粹的形式长久存在而不掺杂任何杂质,这本身也是不坏的愿景吧,从这个愿景中也仿佛能看到雨果的一种innocence。我们生活的世界太复杂,能够纯粹、简单一点,将全部的光谱变成几大明晰的色块,未尝不令人向往。
这部小说一方面受司各特历史小说的启发,一方面又为呼吁人们保护古建筑而作。在历史方面,小说尽量还原中世纪场景,夹杂大量专有词汇,引用不少史料描写,如Jehan这一角色应当总体就是为了写历史背景而创作。就圣母院而言,小说中专章阐释建筑何以能凝聚历史,何以成为人类真正的大书。全篇屡次写到自圣母院顶部鸟瞰巴黎全景,可能是为了将个人命运放大到一个城市。
就思想而言,全文开篇即强调命运anagke/fatalité/destinée, 后又屡次写到蜘蛛捕蝇的隐喻,似乎颇有为Claude的行为开脱之意,但更大的意义应当还是说明个人的身不由己,而圣母院凝聚了这样的人类历史。
在叙事方面,雨果似乎更在意呈现同一时间世界上发生的不同事件,揭示它们的内在关联,而不是完全的线性叙事,也因而加入了大量初看是digression的段落。举个例子,这就好比现在将摄像头对准世界各个角落,在之后的剪辑中我们才能看到每个角落发生的事情都在互相关联。比如,一方面,Quasimodo在战斗;同时,Claude和Gringoire带走了Esmeralda。一方面,国王在接见来宾;另一方面,Gringoire马上就要被抓去。这种视角似乎本就是fatalité的一个体现:个人陷在一隅,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不知道何时会为何人何事所影响。
雨果的叙述里经常出现民众的形象,他们往往面目模糊不清,不像好人。
全篇似乎有将爱情过度浪漫化夸张化脸谱化之嫌,Claude对Esmeralda的爱情更像是一种情欲,Esmeralda对Phoebus同。
如果有一个中心词,那也许是pitié。人们对Quasimodo的厌恶,Esmeralda对Gringoire的pitié,对Quasimodo的pitié,Claude乞求pitié而不得,Esmeralda之母pitoyable……
就人物而言,虽然每个人都很脸谱化,但倒也并非毫无意思。用基督教的标准看,Claude毁于骄傲,而突如其来的爱情恰恰打败了他的骄傲。Esmeralda是纯洁的代表,为Phoebus所欺骗直到最后,如今看来很傻很天真。Gringoire倒是很有意思,恰到好处地点缀了浪漫主义时代的特征,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受俗务所扰,贫穷而幸福。对Quasimodo,雨果有意使其处在人兽之间,多处暗示他更像是bête,但在我看来这种关联很不成立,因为Quasimodo其实并没有丧失任何的思考能力,尤其到了同Esmeralda交往的时期,智商情商都极其正常。全文最后一章叫做mariage de Quasimodo,颇为煽情,但估计如今大多数读者都是不动就拒了。
因为写研究计划,关注到对rêve/rêverie/rêveur这一类词的运用,感觉它们使用的比例很高,几乎文中所有角色都陷入到这种状态中去。Gringoire自不必说,他的生活只要不被打断,就是一场漫长的rêverie,其他角色(包括le roi)都有过因沉思等而陷入这种状态的情况。这个constat能说明什么呢?我猜想中世纪的人们是不会常用这个词的,因而这个词的使用带上了Hugo对人们精神状态的一种感知和理解方式。Rêve至少有两个特点:它是人们不由自主地产生的,因而人在这时是passif的;它又是一种将自己完全同他人、同现实现世隔绝开的状态,所以又带有很强的autonome / auto-suffisant的特点。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人就进入了自己的无意识世界。从另一个角度,对rêverie的观察也分两种,一是sujet自己意识到自己在rêve,一是在他人看来对方像是沉浸于rêverie。这是否是雨果将自己的心理投射到他人身上?或者暗示了十九世纪的一个特征?或者?也许有文章可作,但我现在一点也不想做文章。
看评论还提到文中的哥特元素,这从教堂的繁复结构、Claude的魔鬼附体说、女巫故事、酷刑折磨等都可体现。就我而言,全篇印象最深的描写恰是Claude在教堂中感到晕头转向的时候,教堂仿佛一头éléphant在奔跑,写得非常有实感。此外,我猜想还有一定的东方元素,从egyptienne这一角色、以及雨果对世界建筑史中异域文明的描述可以看出。
《巴黎圣母院》的确如文学史所讲,是一场只有高光和阴影的戏剧。诸如Claude跟踪并因嫉妒而对Pheobus起杀意,Esmeralda为了Phoebus而放弃母亲,甚至Esmeralda之母十五年如一日地哭诉自己丢失的孩子……在现实中很难设想。不过,换个角度,也许雨果的目的和愿景之一就是提纯人类的生存经验,一种爱情、亲情、怜悯……能够以纯粹的形式长久存在而不掺杂任何杂质,这本身也是不坏的愿景吧,从这个愿景中也仿佛能看到雨果的一种innocence。我们生活的世界太复杂,能够纯粹、简单一点,将全部的光谱变成几大明晰的色块,未尝不令人向往。
差点没头的女巫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是的,我在写我的论文 (9人喜欢)
- 诗歌怎么不是一种小说呢? (3人喜欢)
- 2024:乘着夜骐遨游 (232人喜欢)
- 分食小零食 (25人喜欢)
- 假如你的cp空降纽约 (1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