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计火爆的新闻传播学解读
剧情梗概
想必最近小伙伴的朋友圈都被诸如“社会我丽姐,人冷脾气野;社会我丽姐,人狠话不多”之类的段子刷屏了,或者至少看过一个穿粉红色小姑娘哭泣暴走或者大喊大叫的短视频、表情包。“丽姐”是湖南卫视节目变形计《青春的名义》中农村互换小孩子张水富的妹妹张水丽,丽姐”这个霸气的外号来源于她在节目中一系列出乎意料、脱离剧本、真实原生态的举动。可谓抢尽了三位“主角”的风头。
各方影评
一、变形记火爆的传播学分析
变形记是芒果台2006年推出的一档生活角色互换类真人秀节目,节目播出以来引起社会热议,节目中走出的不少少年也成了“网红”明星,并长盛不衰地播出了12季,那么从传播学角度看它为何成为爆款IP呢?
1、内容分析
(1)采用诉诸情感的手法
有别于以往综艺节目的勾心斗角、物欲横流,变形记犹如一股春风,主人公催泪的身世故事令人动容,也通过主人公角色的互换唤起人们对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家长教育方式等社会问题的关注。
(2)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变形记在拍摄过程和后期制作的过程中设置了戏剧冲突,使得节目进程冲突不断、高潮迭起,这种不可预测性吸引着观众的眼球,主人公互换后将发生怎样的改变本身就是最大的悬念。
(3)选题贴近社会现实
变形记不仅包括“问题少年”之间的互换,还包括城市教师与山村教师互换、厅级干部与村官互换、均有吸毒史的大城市老板与小城市摊贩互换等,这些选题采用平民视角,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节目主人公从耀眼明星变为普通人,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4) 从娱乐走向人文
变形记一改以往综艺节目娱乐化的倾向,关注普通人的成长命运,使人看到了真人秀节目对娱乐和人文的嫁接,意味着综艺节目将背负更多责任感、使命感,从娱乐至上走向人文关怀。
2、受众分析
(1)满足受众的好奇心
节目通过将两个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人物进行角色互换,使得二者从身份到人际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在这样一个二元对立的封闭于镜中,融入了娱乐元素,充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窥私欲。
(2) 符合受众接收信息的心理
变形记不只是简单的角色互换,而是通过主人公的经历身世来展现不同的社会现象、价值观、生还环境和人性。通过这些细致的比较,加深了观众对主人公的认识,在观看节目时能更深刻理解主人公的境遇,产生同理心,这是更高层次的人文关怀和关注焦点。
3、效果分析
变形记播出之后,在社会上产生热议。一方面,人们认为该节目吸引公众关注家庭教育、代际沟通、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此外,节目组还在节目中开设了专门的捐助方式,节目中的贫困少年还会得到中国电视媒体领域第一支公益慈善基金——芒果V基金的帮助,开创了电视节目和公益基金合作的先河。也有人认为,节目“编剧”色彩太浓,主角有时候表演的成分大于真情实感的流露,24小时的跟拍也无法保证主人公的隐私。此外节目中走出的少年不少变身网红、做起生意,节目主旨似乎从“变形”变为“造星”。农村少年“变形”后的心理失衡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引起人们担忧。但正是这些毁誉参半的讨论助推了节目的再传播,为节目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
二、表情包与狂欢文化
丽姐火了,不是因为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讨论,而是一系列傲娇冷漠的表情包、网络段子,还有“热心”网友为她和陈新颖写起了“总裁文”。
1、表情包与狂欢文化
表情包是在社交软件活跃之后,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在移动互联网时期,人们以时下流行的明星、语录、动漫、影视截图为素材,配上一系列相匹配的文字,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表情包与社会群体的文化心理和身份认同有关,是网络文化狂欢特质的体现。
2、表情包的符号意义
符号是用来表达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表情包是符号化的情绪表达,是以非语言符号为主要方式进行情绪化意义表达的方式。其特性在于“图像、文字、情绪”三位一体。符号以意义并不一一对应,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与情境需要,进行意义的再创作。互联网的开放使人人都可以充分参与其中,表情包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在其生产、传播过程中都包含了用户参与。
3、表情包的功能
(1)视觉修辞功能。在传播过程中,传者将生活中的视觉形象转换为语言文字符号,诉诸交际对象,然后通过心理还原为心理上的视觉印象;
(2) 消遣愉悦功能。表情包能够表达传者的愉悦,也能调节交流气氛;
(3)经济文化功能。即时通讯中官方收费表情、商家产品引用流行表情作为卖点,体现了表情的经济价值。
4、表情包的意义
(1)表情包反映了互联网时代信息表达方式由文字向图像转化的一种倾向,它丰富了信息的传播形态,使每个用户都能参与创作和传播,因而具有平民化的特质。
(2)表情包承载了更多的情绪,如调侃、嘲讽、问候、关怀、戏谑等,这些情绪以及图文混杂使用的表情符号使交流呈现出强烈的狂欢色彩。
(3)表情包是积极受众对大众文化以及精英文化的二次生产、使用和消费,主流媒体、精英话语对大众文化产品的“挪用”可以解读为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收编,也可以理解为互联网平台中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合谋。
(4)表情包采用的不是严肃的、官方的、一本正经的语言,而是一种狂欢式、非正式的语言表达,可以淡化严肃问题的严肃性,敏感问题的敏感性。
详情请关注微信 传新考研,更多干货,更多精彩~~
想必最近小伙伴的朋友圈都被诸如“社会我丽姐,人冷脾气野;社会我丽姐,人狠话不多”之类的段子刷屏了,或者至少看过一个穿粉红色小姑娘哭泣暴走或者大喊大叫的短视频、表情包。“丽姐”是湖南卫视节目变形计《青春的名义》中农村互换小孩子张水富的妹妹张水丽,丽姐”这个霸气的外号来源于她在节目中一系列出乎意料、脱离剧本、真实原生态的举动。可谓抢尽了三位“主角”的风头。
各方影评
一、变形记火爆的传播学分析
变形记是芒果台2006年推出的一档生活角色互换类真人秀节目,节目播出以来引起社会热议,节目中走出的不少少年也成了“网红”明星,并长盛不衰地播出了12季,那么从传播学角度看它为何成为爆款IP呢?
1、内容分析
(1)采用诉诸情感的手法
有别于以往综艺节目的勾心斗角、物欲横流,变形记犹如一股春风,主人公催泪的身世故事令人动容,也通过主人公角色的互换唤起人们对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家长教育方式等社会问题的关注。
(2)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变形记在拍摄过程和后期制作的过程中设置了戏剧冲突,使得节目进程冲突不断、高潮迭起,这种不可预测性吸引着观众的眼球,主人公互换后将发生怎样的改变本身就是最大的悬念。
(3)选题贴近社会现实
变形记不仅包括“问题少年”之间的互换,还包括城市教师与山村教师互换、厅级干部与村官互换、均有吸毒史的大城市老板与小城市摊贩互换等,这些选题采用平民视角,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节目主人公从耀眼明星变为普通人,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4) 从娱乐走向人文
变形记一改以往综艺节目娱乐化的倾向,关注普通人的成长命运,使人看到了真人秀节目对娱乐和人文的嫁接,意味着综艺节目将背负更多责任感、使命感,从娱乐至上走向人文关怀。
2、受众分析
(1)满足受众的好奇心
节目通过将两个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人物进行角色互换,使得二者从身份到人际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在这样一个二元对立的封闭于镜中,融入了娱乐元素,充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窥私欲。
(2) 符合受众接收信息的心理
变形记不只是简单的角色互换,而是通过主人公的经历身世来展现不同的社会现象、价值观、生还环境和人性。通过这些细致的比较,加深了观众对主人公的认识,在观看节目时能更深刻理解主人公的境遇,产生同理心,这是更高层次的人文关怀和关注焦点。
3、效果分析
变形记播出之后,在社会上产生热议。一方面,人们认为该节目吸引公众关注家庭教育、代际沟通、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此外,节目组还在节目中开设了专门的捐助方式,节目中的贫困少年还会得到中国电视媒体领域第一支公益慈善基金——芒果V基金的帮助,开创了电视节目和公益基金合作的先河。也有人认为,节目“编剧”色彩太浓,主角有时候表演的成分大于真情实感的流露,24小时的跟拍也无法保证主人公的隐私。此外节目中走出的少年不少变身网红、做起生意,节目主旨似乎从“变形”变为“造星”。农村少年“变形”后的心理失衡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引起人们担忧。但正是这些毁誉参半的讨论助推了节目的再传播,为节目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
二、表情包与狂欢文化
丽姐火了,不是因为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讨论,而是一系列傲娇冷漠的表情包、网络段子,还有“热心”网友为她和陈新颖写起了“总裁文”。
1、表情包与狂欢文化
表情包是在社交软件活跃之后,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在移动互联网时期,人们以时下流行的明星、语录、动漫、影视截图为素材,配上一系列相匹配的文字,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表情包与社会群体的文化心理和身份认同有关,是网络文化狂欢特质的体现。
2、表情包的符号意义
符号是用来表达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表情包是符号化的情绪表达,是以非语言符号为主要方式进行情绪化意义表达的方式。其特性在于“图像、文字、情绪”三位一体。符号以意义并不一一对应,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与情境需要,进行意义的再创作。互联网的开放使人人都可以充分参与其中,表情包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在其生产、传播过程中都包含了用户参与。
3、表情包的功能
(1)视觉修辞功能。在传播过程中,传者将生活中的视觉形象转换为语言文字符号,诉诸交际对象,然后通过心理还原为心理上的视觉印象;
(2) 消遣愉悦功能。表情包能够表达传者的愉悦,也能调节交流气氛;
(3)经济文化功能。即时通讯中官方收费表情、商家产品引用流行表情作为卖点,体现了表情的经济价值。
4、表情包的意义
(1)表情包反映了互联网时代信息表达方式由文字向图像转化的一种倾向,它丰富了信息的传播形态,使每个用户都能参与创作和传播,因而具有平民化的特质。
(2)表情包承载了更多的情绪,如调侃、嘲讽、问候、关怀、戏谑等,这些情绪以及图文混杂使用的表情符号使交流呈现出强烈的狂欢色彩。
(3)表情包是积极受众对大众文化以及精英文化的二次生产、使用和消费,主流媒体、精英话语对大众文化产品的“挪用”可以解读为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收编,也可以理解为互联网平台中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合谋。
(4)表情包采用的不是严肃的、官方的、一本正经的语言,而是一种狂欢式、非正式的语言表达,可以淡化严肃问题的严肃性,敏感问题的敏感性。
详情请关注微信 传新考研,更多干货,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