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菁艺术鉴赏报转台湾导报报导中国国家陶瓷工艺美术大师 陈明良

【记者吴惠民、王双季福建德化专访】专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明良,慕名参观陈大师的私人陶瓷博物馆「瓷艺堂」,步入「瓷艺堂」让人不得不惊叹陈明良大师对陶瓷之醉心与执着!以私人收藏而言,藏品之丰,让人讶然惊叹!
陈明良大师收藏的德化陶瓷藏品共3,000多件,从西周到近代藏品都有,收藏内容主要以人物雕塑为主。在坚持积累多年收藏后,在2005年5月他兑现了老师给他的意见,将所收藏集于一馆,取名「瓷艺堂」。 「瓷艺堂」于2、3楼中之古陶瓷艺品收藏,不仅是一部德化陶瓷史,也是一部中国陶瓷史。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明良逐一解说其收藏过程。
话说2007年于德化三班镇辽田尖山发现原始青瓷窑址和许多原始瓷片及陶片,陈明良想起自己也拥有一块类似的瓷片。其表面有一层淡青色的釉,瓷片或陶片上还有原始青瓷的典型花纹,即像用竹片在上面戳成的S形的「戳点纹」,也有像绳子压下去的「绳纹」、「网纹」等等。深植心中童年时代捡瓷片的记忆,致使陈明良除了艺术创作之外,收藏古瓷成了陈明良最主要的爱好。
陈明良大师表示,80年代末期,他才独立开工厂不久,一直忧心于如何推展瓷器销路?在一次机遇中,他被一件极其厚重、且饰有龙和碧玺的德化青花瓷净手盘所吸引,心想,这么精巧的净手盘既可赚钱、又可观赏,岂非一举两得美事一桩?于是毅然将它买下,且决心改走收购古瓷之路。遗憾的是,这些瓷器中绝大部分是残缺不全的,因此在只买难卖下,使得他一度囊中羞涩,即便如此,也丝毫不减他对古瓷收藏的兴趣。陈明良忆起收到的第一件瓷塑「立云观音」,当他第一眼看到这件古代艺术品时,惊讶得不能言语!无论从工艺还是技术,古人居然可以造出如此栩栩如生的人物。陈明良经常拿出「立云观音」轻轻擦拭,与自己的作品对比,并开始意识到自己技艺上的不足,从而反复揣摩,在创作技艺上获得逐步提升。

一行人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明良〈左五〉于「瓷艺堂」前合影。
十多年后,陈明良接手了两尊观音瓷塑,其中,一件甚是完好精致,在越看越喜爱之余,萌生了仿制的念头,而仿制出来的立云观音和原尊相似度极高,相当畅销!收入和技艺双丰收的甜头驱使下,他开始走向「仿制古瓷」之路。
接着又花2000元购入一尊明代厚胎土地公(福德正神)瓷塑。这件土地公单壁就有五至六厘米厚,瓷身有窑裂,釉色绿白釉,通身晶莹水润,胎体厚重,考究的是以全手工手捏制烧成。陈明良又一口气仿制了十几件,收获颇丰。此后他一方面继续走收藏之路,一方面也不断从仿制中获取新的技艺与创作灵感。

「瓷艺堂」陈明良大师古瓷藏品之一。
集成德化陶瓷 特色独具
陈明良收藏古瓷的名声渐渐扩大、扩散开来。 1995年经藏友肖永昌向陈明良推荐了一尊疑似清朝年间仿明朝何朝宗的「掌上观音」,这是至今发现的瓷圣何朝宗最小的一件作品。虽然这尊观音仅高7厘米,但其神态、造型和开脸都让陈明良深深折服。和所有的德化瓷藏家一样,能拥有一件「瓷圣」何朝宗的作品,是陈明良梦寐以求的幸事!

「瓷艺堂」陈明良大师古瓷藏品之二。
「掌上观音」面容端庄秀丽,发丝纤毫毕现,衣纹线条流畅大气,做工精致细腻,体态自然,神韵独具。如此精妙的瓷雕,令人叹为观止!除了何朝宗本人,再也无人能有这般出神入化之艺境!怎奈藏家竟开价1万多人民币,在当时少有万元户,可见这是笔天大数目,限于财力,陈明良只能望物兴叹!但那尊掌上观音却时常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令其日不思饭,夜不能寐,他不得不再次前往与藏家商议,却依旧谈不拢。陈明良开始与藏家交往,希望以真诚的行动打动藏家,几经波折,他最终以6000元的价格将这尊「掌上观音」收入囊中。首次购得重宝的喜悦让他更加坚定地走上了寻宝、藏宝的「不归路」。

「瓷艺堂」陈明良大师古瓷藏品之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德化烧制的白瓷,以其「白如雪、润如玉、透如绢」的玉质美感驰名中外,被誉为「象牙白」「中国白」,是中国白瓷的顶峰。而「何派」作品莹润晶亮,纯净无暇,不需彩饰,自然天成,成为东方人物最完美的表现。
1998年,中央工艺美院雕塑系的导师王建中、章星、邱耿钰来访,他们被他收藏的诸多瓷器所倾倒。在导师的建议下,一改以往「大杂烩」的收藏方式,开始重点收集德化本土各类陶瓷,使之成为系列,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私人收藏系列。

「瓷艺堂」2楼一隅。
以古为师 创新发展
收藏是门极深的学问,陈明良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收藏,同时耕耘陶瓷艺术创作,他不断调整创作方向,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历经时间的沉淀和苦心学习,练就了陈明良严苛的审美眼光,连续几次受邀荣登中央电视台《寻宝》、《一槌定音》、《综艺盛典.这箱有礼》、《乡土》等节目,专题报导陈明良技艺传承与宏扬事迹;并多次受邀赴国内外个人作品展览,并获得金奖21枚。

「瓷艺堂」部分壁橱藏品。
陈明良不断精进艺术鉴赏力和瓷雕创作水准,现已进入了高品质产品的丰收期,业界誉其为「深谙瓷圣何朝宗瓷雕技法」。如今,他的收藏涵盖墨款明代五彩瓷、与何朝宗同时代的象牙白瓷雕等艺术品,对于研究德化陶瓷发展,尤其是明代五彩瓷的制作,有着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瓷艺堂」陈明良大师古瓷藏品之四。
「瓷国明珠通中外,艺苑奇珍贯古今」,这是陈明良「瓷艺堂」的冠顶联,也概括了德化瓷的悠久历史和广泛影响,又隐现了其间主人搜奇寻古的艰辛和远大愿望,其堂内珍藏的瓷器可说是瓷都德化的缩影。

「瓷艺堂」陈明良大师古瓷藏品之五,张嘴之舌头可摇动。
陈明良大师强调,「瓷艺堂」还不是一个博物馆,但他期盼有朝一日,这个穷其毕生所收藏的藏品,能成立一家真正的博物馆,并扩大规模,建设一流艺术博物馆,他则专心于创作与鉴藏传承,使传统技艺、陶瓷特艺之精华得以传承下去,且更加光艳辉煌! (图:记者徐玉英摄)

「瓷艺堂」3楼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