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珍银河恢复太空船2号羽毛飘飞行测试
维珍银河恢复太空船2号羽毛飘飞行测试


维珍银河已于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5月1日对新的太空船2号(联合号)亚轨道空间飞机进行了首次羽毛飘飞行测试,这向着今年晚些时候恢复动力试飞迈进了重要一步。
联合号于2016年12月恢复了滑翔飞行测试,此时距2014年10月31日首架太空船2号(企业号)坠毁已过去了两年时间。虽然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表,但维珍银河已表示希望在今年年底前令联合号执行动力试飞,然后通过不断延长发动机工作时间来实现全任务飞行与返航。在进行这次羽毛飘飞行测试前,联合号由白骑士2号载机挂载进行了四次飞行,以检测其空气动力学特性与飞行控制性能,然后又进行了三次滑翔飞行试验。执行本次任务的联合号飞行员是Mark Stucky和Mike Masucci,白骑士2号飞行员是Nicola Pecile和CJ Sturckow(测试工程师为Dustin Mosher)。
此次飞行测试的羽毛飘飞行,之前在在地面上已进行过大量测试。所谓羽毛飘,是指飞行器在飞行时,通过机翼向上旋转,提供一种类似羽毛球的效果,这样它在再入过程中于俯迎方向利用空气动力学阻力来减速,同时克服一般再入情况下遇到的热载问题,此外,它还能在高阻定向中保持自动稳定。
“虽然还需要时间对今天的飞行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但来自飞行员们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初步报告极其鼓舞人心,”维珍银河公司在测试后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一旦数据评审完成,我们将继续推进飞行测试,包括更多的滑翔飞行,以增大飞行重量及改变重心。”
羽毛飘系统,特别是其飞行员手动部署模式是美国国家安全运输委员会(NTSB)对2014年企业号测试事故调查的重点,那次事故造成副驾驶员遇难,正驾驶员靠降落伞逃生时受重伤。NTSB的最终调查报告指出,太空船2号在动态跨音速飞行时过早开启羽毛飘模式是造成飞行器遭遇结构性解体的原因,由于过早开启此模式,使得羽毛飘过程延长,从而引起企业号解体。对事故飞行的遥测数据与机载视频分析显示,副驾驶比预定时间提前14秒解锁了羽毛飘模式。此时,飞行器周围的气体湍流会造成羽毛飘模式部署的失控,并进一步引发其结构性失效。虽然人为错误被认定为事故主因,但NTSB也指出,太空船2号在设计与飞行规划上应该避免人为单一错误造成空难。
因此在联合号完工之前,维珍银河和飞行器制造方(太空船公司)对之进行了一些改进,包括引入了机械抑制措施,阻止在飞行安全的关键阶段解锁羽毛飘模式。飞行员训练与程序手册也已更新,添加了羽行飘系统过早解锁相关危险的条文。现在还没有联合号动力飞行测试前滑翔测试数目的计划。基础测试已在一号机上完成,工程师们正在动力飞行前验证联合号在各种飞行环境下的性能。
太空船2号的商业运营将取决于测试计划的进展情况,预计所有测试将在明年年底前结束,维珍银河公司确定,当项目在新墨西哥州的美国太空港进入商业运营后会发表公告。已有数百客户准备搭乘维珍银河的太空船2号进行亚轨道飞行,他们将在2个半小时的飞行中一睹地球曲率及稀薄大气中的景象,其中约有几分钟的失重状态,为此,每人需支付25万美元。
维珍银河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蓝色起源公司。近年来,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New Shepard)推进器与乘员舱组合成的亚轨道系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多次完成了亚轨道飞行测试,并在2015年11月与2016年10月间使用同一推进器连续进行了5次测试,证明了其可复用性。蓝色起源公司目前计划在明年上半年进行乘员飞行测试,之后很快便将投入到亚轨道旅游与科学实验运营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