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招聘——你是书的命运,读创是专注于你的平台
联合读创专注于为年轻读者提供新鲜而有态度的读物,希望通过图书给中国的年轻人提供一种向上的指引,出版内容涉及文学、小说、社科、历史、生活等领域
致即将加入我们的你: 看过无数的招聘信息,套路基本一致,200字的公司简介,100字的职位要求,50字的薪资福利,简单直接,自认为合适的求职者或者看中薪资福利,更有甚者纯粹只是希望得到一份工作的求职者,就会把简历疯狂投递过来,然而真正应聘成功的人数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很简单:人与职位不匹配。我们并不想把责任推卸到应聘者身上,那就只能说我们对职位的要求和理解没有很好地传达到应聘者身上。因此,为了节省大家后续的时间,就请各位仔细阅读一下,读创总编辑对于出版行业用人方面的一些分析,以及在读创招聘产品经理的用人倾向和产品经理的工作重点,你也会提前清楚你未来的领导行事风格。 大众固有的惯性逻辑(说它是大众逻辑不如叫它世俗逻辑)是,有文化=有文凭=有知识=有才干=能干(但真能干假能干,只有用了才知道)。文凭是专业教育的凭证,也是多数人入职的敲门砖。但文凭能不能证明你真的有文化和有能力?文凭所代表的专业知识是不是真的都有所可用?不一定!什么是有文化,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但对于读创,有文化跟有知识、有工作能力,在很多时候并非一回事。 由于世俗逻辑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甚至无可阻挡,出版行业也有这样一种现象:很多文科生,择业时很容易就被录用进来,理由很简单,学中文的,学历史的,或者搞创作的……都与出版图书工作对口,这些应该就是本行业用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啊。看似有理,貌似不错,但对于读创,对以大众出版为主营方向的组织来说,这种用人的选择标准是个误区,带有片面性,是单一地以“唯内容至上”为出发点在考虑问题。 图书出版这个行业,需要的人才绝对不是专家而是杂家。最好是兴趣广泛的人,对各类事物、各类文化都有兴趣去关注,但又不涉猎过深。因为,如果对某一领域过于深入,往往会形成固化的专业级判定标准,高出一般大众的领悟水平,从而会离大众的心理需求很遥远,这又怎么做得好大众喜欢的产品呢? 因此读创具体的用人倾向(理想化的):更加愿意选择有受过广告传播、营销推广、商品设计等专业教育或相关工作经验,同时,爱好各类流行文化、阅读广泛的人。至于,你是不是文科学识很高,是不是真正科班出身于编辑出版专业,是不是会写两笔文章,对读创的图书产品经理来说并不重要。 从公司的角度看,创作→阅读、制作→出版、销售→购买,这三组动作之间,各自都包含着一连串具体的诉求→说服→传播行动。创作,通常来自于作者内心表达的诉求,而写作行动的实施,则将人的心有所表具象成了文字。可如果不传播这些文字,表达也就无从谈起,所以,作者才要通过出版平台去实现自己的传播诉求。而在图书制作阶段,制作者(图书产品经理)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文字作品的核心概念提炼出来,并转化成可以打动目标消费读者的文案,同时辅助商品设计力的表现,让图书产品实体形成最大的对受众的感染力。所有这些工作的目的只有一个——最大限度地去说服读者去实施购买行动。而这些工作在正式“出厂”之前,可能还得层层(如果衙门足够大)通关,先说服出版管理者,以得到认可和授权。同时,更无可避免地也要说服著作权方接受这种做法。只有当内外一致被你漂亮的工作方案所说服,才能最终做成产品,进入流通环节,进行销售,有所收益。 接下来,图书产品的销售人员又将开始对下游的经销商们做一系列的说服工作……所以说,里里外外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传播和说服的过程,至于到底能不能说服,取决于你所打造出的产品是不是真的具有足够的感染力,这就要看你的能耐和运气了。 所以,在读创出版工作的核心技术是创意包装制作与传播营销(所有的做法都是为了最终说服并驱动目标读者消费你提供的图书商品)。可能,有的老编辑看到这里会提出质疑:“难道选题立项不重要吗?内容设定不重要吗?审校文字不重要吗?”这些关键环节的工作技术当然重要,但它们仅仅是为了保障图书内文的质量,并不对商业卖场的销售诱导和说服起到直接的帮助。“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种观点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经过时了。酒香固然关键,但若没有击中人心的营销概念,没有赏心悦目的包装美感,没有实际付诸于行动的推广说服,恐怕再香的酒也没人知道。图书又何尝不是如此?一本内容精彩的书,看上去不好,那失败的几率很大;而一本内容不太好的书,看上去很好,成功的几率一定大于失败的几率。把好内容的作品做成看样子就很好的图书产品,这才是我们技术 能力的最佳体现。 在出版行业,工作中最常见的心态,不是什么正能量给予的积极,而是无所适从催生出的“纠结”。能不能解开这些结,很多人是没有明确方法的,因为总有太多的无奈。比如,定一本书的设计方案究竟是按照谁的意见?这个问题涉及到图书产品经理(策划编辑)、产品总监(编室主任)、著作者、设计师、同事们,甚至还可能牵扯到公司的大boss(社长、总编等)以及外围的相关粉丝群等。经常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左右为难。这种困局的出现跟公司管理方式、职权划分、个人性格,以及对商品为谁而生的认识程度有关。 从职权划分的角度,图书产品的项目负责人(产品经理)才是对设计方案做决策的人,只有在个别必要的情形之下,项目负责人以上的产品高管才有权对产品具体的做法做出干预(所谓必要的情形,多指在高管看来,项目负责人的工作误判已构成了对产品的危害)。无论跟工作有交集的哪一层面提出新的建议,项目负责人都有权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做出是否采纳的判断,除非那是必须遵从的上级命令(上级的命令有时候的确很愚蠢,但一个不能令行禁止的团队,只会溃散成一团散沙,这无疑更糟糕)。 从管理方式的角度看,那些事无巨细都喜欢掌控,并喜欢替下属做出裁决的高管(又叫“八爪章鱼”),终将成为团队实力发展的最大阻力,坚持独立思考的创意性人才会因此流失,而善于察言观色的应声虫们将取而代之。显然,这种掌控欲极强的个人英雄对团队的长远建设是无益的。 有的人天生奴性,即便翻了个身,也断然做不了自己的主人。赋予他权责,给他独自决断的时空,他也依然战战兢兢,左右摇摆,生怕不小心踩了谁的尾巴。这种性格的人,缺乏独立,难有担当,更难有什么责任感,所以,要他们依据自己的本心做出决定,简直是件要命的事(其实他们并非完全没有自己的意见,而是不敢相信自己的意见,更怕因为自己的意见而导致失误,迎来祸端),这时候,只有强权夺势的领导才能拯救他们。要是碰巧没有这样的英雄存在,他就只好去求助“民主的力量”——去听听大家的意见,听听多数人的意见。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谚语既是智慧的经验,也是解决问题的窍门。团结的力量不容置疑。不幸的是,在那种通常仪式感很强的群体研讨会上,很多临时被“抓壮丁”进来的参与者,往往并不具备好的投入状态,多数人的意见时而肤浅、敷衍,时而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只有少数人在认真思考,充分体现了无处不在的二八法则。一旦敷衍的多数声音成为主旋律,一个缺乏足够推敲的决策也将出台。这时,多数人思考的正确结论很可能扭曲为一个十足的错误。不过,这没关系,反正,民主讨论出的结果是不需要谁来负责的。何去何从?再一次出现在无法翻身做主的人的面前,冥冥之中似乎还有一个声音在对他念叨:“服从吧,接受吧……”这种情形,恐怕许多产品经理都似曾相识吧?其实,为了得出工作的正确选项,在必要的时候,邀请一些你认为有相关经验的同事或者同道来共同参谋,的确是个聪明的做法。这跟上面提到的那种没有针对性,不加选择,依靠“人多力量大”的粗线条“民主决议”工作方式的效果是不同的。后者很容易造成与会人员的敷衍心态,以及盲从“少数服从多数”信条而做出误判。听取多数人的意见,很重要。这会使得我们可以从更多的维度去考虑问题,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倾听多数人不同的意见,不是用来履行“少数服从多数”决议的,而是要通过更多维度的参考,促使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在决策过程中,作品创作者的意见也常常会给我们造成无可避免的困扰。他们有时候会把作品看成自己的孩子,因此,我们若是把人家的“孩子”打扮得不合爹妈的心意,他们就会对我们指手画脚,试图让“孩子”变成自己顺眼的模样。这看上去合情理的事,若是处置不当,便有可能上升成为一场“出版方不尊重创作方”的恶性事件,甚至因此造成合作项目的延期和终止。这通常是弱势性格出版人的软肋。于是,他们可以为之选择接受创作者正确的意见兼带屈从创作人错误的意见。创作者总会理所当然地以为“书,肯定是为我而出的啊”,而一些出版人也会惯性地认为“书当然要做得让作者满意才行啊”“为了作者而出书,出书要让作者满意”。如果以这个看似不错的观点,片面地开展工作,有时候也会铸成大错,完败于市场。作为一个成熟的图书产品经理,其实,你需要郑重地告诉作品创作者:“图书产品并不仅仅是为了你个人而做,是为了愿意消费你作品的人而做,为之消费的人越多,你作品的价值越大。这符合创作和出版双方的利益。而那些为了你的作品消费的人,很多时候,对图书产品的审美、接受程度和评判方式未必与你一样。因此,你的判断标准不一定代表多数消费者。”所以,秉承客观态度的创作者一定是可以理解这种看法的,之后,双方或可因此找到符合目标消费者趣味的共识(同时也在创作者接受的范畴之内),并对图书产品做相应调整,从而皆大欢喜。但是,图书产品经理对“图书为谁而做”这个问题若没有清晰的认识,一切也就无从谈起。 相信读了以上观点的人,就算是零工作经验,也会很清晰地理解在读创工作的思路,那么你心中也会又一个判断,你到底具备不具备这个能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请随时联系我们!人生不同路,事业可同行!读创会给你的偏执充分展示的机会,快到碗里来! 邮箱:zhaopin@lhdcbook.com 工作地点:海淀五路居地铁站附近 电话:010-5793-3435 附上我们出版图书的豆列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45978134/
招聘职位
1、 营销编辑
岗位职责:
1.根据品牌目标和客户需求,结合阶段性、节日性、社会热点等,匹配各类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活动或品牌传播的创意策划,可独立完成策划方案和相关PPT的撰写,并完成活动落地。
2.主动拓展推广平台合作,建立有效的协同传播渠道。如果你熟悉平面、视频、直播等多种展现形式,喜欢在不同领域尝试跨届合作将会为你加分。
3.有一定的文案能力,可以根据品牌目标和客户需求,撰写对外宣传的文案。
4.负责传播平台的维护,熟悉大众媒体、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媒体运作,完成媒体合作或投放。
任职要求:
1.热爱文字,热爱阅读;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有渠道推广经验,手里有渠道合作媒体,有IP的营销推广经验者优先考虑。
2.相关技能及执行能力强,拥有较强的团队意识,擅长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活动控制力度强,注意工作细节。
3.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4.会简单的PS,能够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见办公软件。
2、 图书产品经理(策划编辑)
岗位职责:
1.探索、发掘适合图书市场的好内容、好作品,好作者,愿意自主研发,做自己喜欢的书。
2.图书的开发、策划和编辑工作。
任职要求:
1.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有策划、编辑经验者优先。
2.对图书有热情;具有良好的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善于规划、统筹工作、制定合理计划;善于沟通,学习能力强,做事耐心、细心。待人友善、包容,能独立自主也能团队协作。
3、 责任编辑
岗位职责:
1.负责对书稿内容进行编辑加工,确保质量,保证进度。
2.注意编辑加工各个环节的核红和最后的核片工作。
3.对样书的编校、印装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
4.协助图书的推广、销售工作。
任职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学历,有相关专业经验者优先。
2.热爱编辑事业,了解图书市场,熟悉图书编辑制作流程,熟悉当前市场走向及流行品种,对书装祯设计有一定敏感度及把握力。
3.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文字加工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统筹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办事高效,能很好的把握工作进度。
4.工作效率高,认真负责,文字功底扎实。
公司为员工提供广阔的事业发展平台和完善的保障体系。包括:缴纳五险一金、午餐补助、岗位绩效奖金、年终奖、健康体检、阅读成长津贴等。

联合读创(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于为年轻读者提供新鲜而有态度的读物的文化传媒公司。公司以实体出版为基础,逐步展开数字出版、网络文学开发、新媒体运营、版权(IP)开发及运营、影视剧开发制作等业务板块的综合性文化传媒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著名出版人辛海峰、陈江共同出资组建。
CEO 辛海峰
联合读创创始人,曾任磨铁图书副总裁、产品委员会主任、第四编辑中心总经理,曾出版《裸婚》《我的奋斗》《酥油》《一寸河山一寸血》《重温最美古诗词》《浴血荣光》《过得刚好》等著名畅销书。
总编辑 陈江
联合读创创始人,业内知名出版人,十余年间策划出版多部超级畅销书,在任中南博集第三编辑中心总监期间,其带领团队出版《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乖,摸摸头》《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等畅销佳作,引领出版风潮。
我公司的文化理念:遵循内心价值的呼唤,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我们关注文学、社科、历史、生活、教育等领域,为年轻人提供新鲜、有态度的阅读体验。
公司已出版了作家孙频、黎戈、周鱼、王苏辛、文简子等文学图书,并与学者金一南、熊逸等有密切合作。联合读创初期以图书出版为主,将逐步拓展到数字出版、影视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