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飞机窗外看到城市的那瞬间,最期待这个目的地
紧靠飞机窗的位置是我在飞机上最喜欢的座位,最好是能够看到一部分机翼,被几何线条小小地切割后,窗外的画面顿时从单调中跳脱出来。
日出
机窗外最惊艳的风景
在飞机上看过的最惊艳的一道风景,当属飞往美国途中看到的一次日出。
在空中的视角,绝对是观看日出最独特的体验。
彼时机舱内熄着灯,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飞机翼的灯光在一点一点闪烁,给予这片漆黑一丝空间感,这是日出前最后的静默,等待着那一点光将这片黑暗打破。
忽然远处天空的中心撕开了一道口子,修长的一抹有弧度的蓝色显现出来,勾勒出苍穹优美的轮廓。这一抹光亮渐渐以半椭圆形往外扩张晕染,蓝色线条下紧紧地染上了一抹金黄与玫红。
再然后半椭圆的光亮之处越发外扩,玫红、橘色与金黄渐渐浸染开来,仿佛一条分割线,上方是淡蓝至深蓝的天幕,下方则是泛着一片玫粉色的厚实云海。正是摄影师们常说的短暂而珍贵的 Pink Hour (粉红时刻)。
眼前这缓慢而唯美的日出画面从眼前一直蔓延至心底,那种巨大的、久久无法消散的惊艳与感动,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直到后来读到了一篇由Dacher Keltner等人撰写的学术论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人类为何如此喜爱广阔风景与浩瀚宇宙,才渐渐明白了那一个瞬间自己的汹涌情感源于何处 ——原来巨大而广阔 (vastness) 的空间能让人感知到自己的渺小,与此同时这种宽广且让人心
生敬畏的视野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新鲜感 (novelty)。
在空中目睹日出的全过程,这种扑面而来的广阔感与新鲜感,让我得以从烦躁嘈杂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得以梳理自己的思绪。从三万英尺的高度,重新审视自我、过往和未来,甚至审视人与世界与宇宙的关系,似乎再大的命题都在“居高临下”的角度下变得平等而舒朗。这样充足且高质量的放空时间,实在是飞机窗的一次馈赠。
上帝视角
是对目的地的初体验
除了平视机窗外的风景,这种广阔感与新鲜感也同时体现在从飞机窗俯瞰一个城市的视野中。在与上帝平行的视角窥探世界,与站在高楼俯瞰是全然不同的观感。世界不再只是三维高低起伏视角局促的迷宫,而是在一目了然的造物蓝图中,藏着迷你趣致的微缩世界。
从起飞的轰鸣声中缓过来,探望窗外,城市逐寸成为方格,划出天际线的建筑群被压得扁平。再远一些,江面如缎像一把雪白锋利的剪子,把平原像布匹一样裁出流利的弧线。山川湖海,都市荒漠,透过湛蓝苍穹的底色,和大朵大朵蓬密如棉花糖的云层,大地的肌理就这样在眼前铺开。
当飞机进入目的地的领空,从云层的厚薄与颜色,到即将降落时俯视地面所看到的布局,都将影响关于这个城市的第一观感。
纽约是繁华的夜灯,车水马龙汇聚成一条条金色的线条,贯穿于高企的楼宇间;巴塞罗那是海港与一个个如乐高玩具般整齐的砖红色房屋,认真寻觅着,依稀可以看到远处未完成的圣家堂尖顶;亚利桑那是起伏的山峦与红色沙丘;濑户内海是湛蓝的海域与分散的岛屿……
从飞机窗外看见城市的那个瞬间,轻易就能将内心对这个目的地的期待值调至最高。哪怕只是飞过了一片渺无人烟的冰川与湖泊,一片整齐的工厂,一片四方格码出不同颜色的农田,一片闪烁着车灯的闹市,脑海中都不经意地开始勾勒关于这里一点一滴的画面。
这也许也是为何那一扇小小的飞机窗,如此让人执着地向往吧。
冲上云霄,从城市森林中挣脱,为自己争取到短暂的安宁。从上帝视角俯瞰世界的奇妙,化身谦卑而天马行空的哲学家。思考,自省,抑或沉睡。仿佛因此与世界,又多了一些奇妙的联系。
你好,窗外的风景。
你好,世界。
文 | Angel Chen 图 | 旅人說读者
【多图原文看这里】从飞机窗外看到城市的那瞬间 最期待这个目的地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旅人說
公众号ID:travelwonderl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