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武和佐纪
深夜读完菊次郎与佐纪这本回忆录,通篇只有不到四万字篇幅却感人至深发人深省。这是年近半百的北野武献给他已经过世的父母最好的礼赞。
他说一个人是不是长大成熟,要从他对父母的态度来判断。当你面对父母,觉得他们‘好可怜’‘真不容易’时,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一把年纪还把“不能原谅我爸”放在嘴边的人,充其量只是个小鬼。
毫无疑问,步入中年的日本殿堂级导演自编自演自导菊次郎的夏天时已向成熟迈了一大步。也只有这个时候的北野武在经历了人生百态,人情冷暖后才能够痛彻心扉深深领悟到父母亲对他不一样的情怀。
不可否认母亲是影响北野武一生至关重要的人物。北野武出生在一个特别的家庭。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父亲是一个没有远大抱负的油漆工人,与父亲联系起来的词语最多的是怯懦无能、逞强,嗜酒如命,暴力倾向。而她的母亲则是一个有主见,能干、智慧,控制欲极强的主妇。这在当时东京旧市区应该是很典型的家庭,可是在这样的家庭中又有一个特殊人物的存在让他与众不同起来。也正是这个人的赋予了百野武太多活性的东西,在他成为日本导演届举足轻重的人物撑起半边天并达到人生的巅峰期还不忘回忆与母亲的点点滴滴。
如果说菊次郎与佐纪这是一本感恩父母的回忆录的话,通常我们会想到朱自清的背影。背影是在传统笔墨渲染下的舔犊之爱,在平凡之中触动我们内心的柔软,可是对于这本看似种种对于父母不屑的言辞又是通过怎样的描述打动我们呢?
与传统意义上的纪念文完全不同,而是用戏谑口吻将娱乐进行到底,这个口无遮拦,天马行空的大导演甚至在她母亲的葬礼上尝试着讲冷笑话,可是触动到一些场景的时候这个黑色幽默暴力美学导演却忍不住崩了一脸的泪水。
他继承了母亲的毒舌刻薄,同样也继承了母亲刻在骨子里的柔情。
明明是个辛酸的故事。贫困中将希望寄托于下一代的母亲,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套路。有时候满怀深情,描写中却处处不忘插科打诨。让人笑中湿濡了睫毛。这也是喜剧最难做到的境界。
在这个深信教育斩断贫困的理念的妈妈从小棍棒式教育下,北野武似乎在记事时就已经和妈妈斗智斗勇了。
北野武的童年时时在自鸣得意的糗事瞬间被揭穿的窘迫中度过。与妈妈得无数次交锋乃至最后一次交锋无一例外都是一边倒的结局。他的一生都在和母亲抗争,每次抗争看似必胜的局面却突然峰回路转,输的一塌糊涂。他从来没有真正赢过。
对于中国人来说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也就是说凡是尊者、贤者、对于亲者的耻辱、过失个不足,都是不足为外人道。可是北野武的笔墨并没有避讳一些对于母亲某个做法不认同的谩骂。只是那些谩骂带有喜剧的特效,没有丝毫大不敬的意味。这是他真挚情感的流露。不虚伪不造作,所谓流氓式的温柔。
小野的妈妈生病住院时说了句真是个不孝顺的孩子。于是北野武准备去医院露个脸,让老太太高兴一下。
诸如此类的什么不孝顺啊,愚蠢啊,笨蛋。怎么不撞死你,我不是你妈妈等等简直就是他妈妈的口头禅。
『后来,我被警方逮捕时,她放话说:“要判刑的话,就判死刑吧!”发生摩托车意外时,她说“撞死就好了”,言语刻薄如昔。我很生气,打电话问她什么意思,她竟理直气壮地回答:“不那样说,世人不会罢休啊!”
在摩拖车事件和暴走事件后她妈妈看似恶毒凶狠的痛斥其实是无形之中保护了自己的孩子。原来她的责骂都并非毫无理由,甚至包含了深思熟虑的爱意。这种爱隐秘而伟大。
其实我们每个人处于人生某个阶段的时候对于父母的言行都不甚理解。也许只有时间的洗礼才能逐渐读懂他们的苦衷。
虽然很多人瞧不上北野武母亲言行上的粗鄙,可是也正是这些才成就了她的可爱之处。那样看起来毫无章法甚至有些戏剧的教育方式很多人对其嗤之以鼻。更不会将其奉为家教圭臬。现在的母亲没有人会这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许时代不同,经济能力不同的缘故。书中通篇对于父母调侃与戏虐怎么可能是正经说教家庭所能理解的呢?正像百野武自己说的,我的人生如果不有趣,那我宁愿死。
超越国家,种族,民俗的界限,这种对父母之间的情感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并且让全世界的人共勉,这是北野武做到而别人做不到的。
北野武没有她的母亲,脱缰的野马也不会变成良驹。他给了我们看到了一个多面的人生。他就像是母亲的缩影,其实他的母亲一直未曾离开过他。她给他生命的延续,爱的延续。她给他坚强独立乐观的生活态度不一样的人格魅力。
生活中我们与自己的父母总是在不断的磨合,争吵,斗嘴,和好或是不了了之。也许问题根本就没有得到解决又或者根本没有问题,都只是自寻烦恼,可是不正是这些构成了家庭的主旋律吗?
我们永远无法把握那些近在咫尺的事物,无常的命运像那起起落落的潮水一般反复。没有谁能够窥探天机,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何去何从。可是人世间即便沧海桑田,始终不会改变的是母亲的爱。跨越地区名族,永远有一个人在牵挂着你。母爱赐予我们的是无论在人生怎么的一个阶段可以让我们避风挡雨的港湾。
予尔庇护,也予尔磨刀之石,这是母爱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