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叫我绿茶,我有名字
绿茶,是一种将茶树的新芽或叶摊放、杀青、揉捻和烘干而成的不发酵茶叶饮品。十大名茶中,大多又是绿茶。主要名品有碧螺春、西湖龙井、太平猴魁、阳羡雪芽、六安瓜片、金坛雀舌等。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绿茶不仅品类珍稀,名字还很好听。那么它们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呢?

先来说说碧螺春,这三个字可是清朝皇帝康熙御赐的。一朝国君给它“打广告”,能不火吗?清朝的皇帝都好下个江南,虽说是南巡“办公”,可一路游山玩水,不亦乐乎。
有一次康熙去苏州玩,当地官员宋荦伺候万岁爷,拿出当地最好的茶叶“吓煞人香”。康熙还未品茗,就觉得茶香四溢。他询问茶名,一听“吓煞人香”,这阎王喝的茶吧,这么好的茶怎么起这么个烂名字。
康熙见这茶叶绿绿的,又呈蜷曲状,而当时又正值春季。他便将三种元素合在一起——碧螺春,这个意境优美、形神兼备的茶名沿用至今。

而康熙的孙子乾隆所钟情的西湖龙井是得名于龙井(一个圆形的泉池),龙井位于西湖以西的龙井茶村。虽然乾隆没能为龙井茶赐名,可是无意间却制成了最初的扁形龙井茶。
故事是这样的,乾隆到了杭州玩,江南春色好、又正值茶季。乾隆在皇宫里憋坏了,在茶园里玩得相当投入,还采了不少龙井茶放进衣怀。突然有消息来报,太后病了。他着急忙慌地往回赶。回到皇宫的乾隆发现,他妈妈没什么大碍,就是太想他了,急着要见他。

这可把乾隆坑坏了,我这在“农家乐”玩得好好的,茶没采够、更没碰上采茶姑娘,多大损失,直说太后耽误他享受江南“春色”。
太后说,你还没玩够,身上这么香,又采路边的野花了吧。乾隆摸摸周身,发现香气源自身上压扁的龙井茶。扁形茶便来源于此,乾隆为西湖龙井“代言”使其名声大振。康熙与乾隆,这清代的爷孙俩,还真是没少为绿茶推广做贡献的。

绿茶中除了赐名的、以地名命名的,还有用地名加形状组合成名的。比如金坛雀舌、六安瓜片等。前者产自江苏金坛,形如雀舌而得名;而六安瓜片,产自安徽六安,叶片状似瓜子壳。
说来这种绿茶也比较特殊,它是世界上唯一的单叶片绿茶。它的出现,来源于袁世凯的一位做茶的远方亲戚,他一直想巴结时任中华民国总统的袁世凯。
袁世凯也是个好茶之徒,口味又比较刁。一般的茶叶,是肯定不能讨得欢心的。于是,这人专采集茶树嫩芽后面的第二片叶子做茶,六安瓜片由此诞生。

口感甘醇、回甜的六安瓜片更是周总理的最爱,他初次喝到这种茶便是叶挺将军所赠。二人戎马生涯中的交情也如茶汤般醇厚。叶挺遭遇空难后,周总理更把对故人的思念寄托在六安瓜片上。即便是在他的最后时日,他对革命友人和六安瓜片仍是念念不忘。
临终之际,还让警卫员泡了六安瓜片,弥漫的茶香中,这位终日操劳、常年休息不足的总理合上了眼睛。

而绿茶的名字还有因动物命名的。
它的代表就是太平猴魁,这种绿茶产自黄山北麓太平县,古时一位山民采茶,突闻一阵奇香,可是那散发香气的茶叶却在无路可上的险峰之上。为了采茶,他训练了几只猴子攀爬、采得绿茶。
当时人们盛赞这种来之不易的绿茶为“茶中之魁”,为了感恩猴子,定名为太平猴魁。

当然,绿茶还有很多好听名字的品种。如苏轼“雪芽我为求阳羡”诗句所化的“阳羡雪芽”茶,这些只是优质绿茶的几种代表。
而本是历史久远、品类多样的绿茶,在这个夏天,我们用它来获得凉爽、品味茶香多好,就不该把“绿茶”这个汉语词汇给玩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