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舞会
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中提出一个经典命题,“理性人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他追逐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大。”继此,市场中“理性人”和“看不见的手”随着自由市场的发展不断成为各派学说研究要素。然而至今还未有与现实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长期模拟效果较好的学术一派。在《金融心理学》一书中,可以看到拉斯•特维德针对如此之类的问题,“理性人”在自由市场中充当怎样的角色?现实生活中个体又是怎么在决策中和“理性人”造成偏离?经济运行的规律是否有迹可循? 等等,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下,尝试重新构建金融体系的解读体系。
经典经济学中假设“假设人为理性”,新古典主义学派并坚信“市场反应真实价值” ,但事实证明,不同模型的市场监测价值相差甚大,即:预测模型本身或许存在缺陷或者不够精确的特点。书中提到日本推出稻米期货后期货价格稳定,但现货价格波动较大;然而d,由一系列实例,作者发出合理推测,:经济学的本质非线性系统所能解释,金融市场四项基本原理应是:
1) 市场走在前面。即:市场永远是对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即是发现它的规律而不是从它难以预测的动态变化中判定它的不合理性;
2) 市场非理性化。此由参与的个体的非理性化很容易得出;
3) 混沌支配。即本质更符合“混沌”特性;
4) 技术图形具有自我强化的实现功能。
古往今来多少有志之士想在太阳底下揭露这只上帝之手是何模样,怎么操配市场,然而理论学说随着市场的走势不断验证出的偏差,最后质疑留存,或许,这只“看不见的手”无法揭析,甚至,根本不存在?其中,由于金融市场的自由度增加,个体参与度提高,这位投机大佬结合各种流行技术图分析图谱,试图向我们展示个体心理在影响市场走向时的有效性。在漫漫人类自我进化过程中,市场的运作原理或是其“分形”
理解流动性金融市场的动力学经历了线性模拟、随机漫步后,发现确定性混沌或许最能刻画其本质。这就如天才们研究能一劳永逸的永动机苦苦无果或有伪作时,发现了能量守恒定律,永动机不存在,但我们可以通过对能量之间转移和转化的规律认识,加大能量之间的传递效率。就如书中所提到的,“这批人(投资家)最关切的,不在比常人高出一筹,预测某一投资品在其整个寿命中所产生的收益如何,而是在比一般群众稍微早一些,预测决定市价的陈规本身会有何种改变。”即回到金融市场,在混沌框架中找到确定性规律,不再被经典经济学说框住思路,或许才能更清晰的看清其运行状态。
“还原论是对这个世界最自然的理解方式,它是说如果你理解了整体的各个部分,以及各部分整合的机制,你就理解了这个整体。精神正常的人就不会反对还原论。”侯士达在《集异璧》中如此阐释还原论的逻辑自然性。对于设定好初始状态的“线性系统”,只要知道个体的运行规律,就可以如钟表般精准预测未来,这是一副雄心勃勃的牛顿式“钟表宇宙”,在计算机被发明出来后,这种预测“原则上”看起来可以变成现实。但对于“复杂系统”而言,还原论不再具备较好的解释性。如人类进化的机制,蚁群的集体智慧等等,个体遵循简单的行为准则,但演绎到群体时,则产生了难以理解的“智慧”。
书中提到的圣塔菲学派对“复杂系统”的研究极其著名,但与所有科学学科的发展相似,“复杂体系”的核心概念还处于描述性居多,就如千年哲学之问何为“人”,也难以有众口皆调的定义,所幸科学家们已经相信,一门新的科学的诞生即是对其中心概念进行定义的过程。通常,“复杂系统”不同于往常“线性系统”的共性有:
一 复杂的集体行为由遵循相对简单规则的个体完成;
二 信号和信息处理:所有信息的来源和处理都具有内生性;
三 适应性:系统可通过学习和进化过程进行适应,增加改变自身行为以增加生存机会。
综上,复杂系统由大量组分组成的网络,不存在中央控制,通过简单运作规则产生复杂的群体行为和信息处理,并通过学习和进化产生适应性。
经济运行由个体获取最优利益为规则,群体产生市场,最后不断优化策略以期获得最佳收益,而其规律性又难以用线性系统刻画,比如还原论无法解释,微观性的自利行为会使得市场在总体上趋于均衡,在均衡状态下商品价格无论怎样变化都无法使所有人受益。经济的运行规律,毫无疑问是个“复杂系统”。对于“复杂系统”,数学中也有对应的模型刻画,动力学中的“混沌”解则是“复杂系统”的规律再现。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给精准测量某些复杂系统最后一击。
复杂系统中两大要素:初始状态和运行规律,对未来的精准预测尤为关键。即细微的初始解不同也会导致对未来预测的极大偏差,同时刻画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律可能是动力学中的“混沌态”。比如即便有了高度复杂的气象计算模型,也只能准确预测一周左右。当然,该局限来源于天气的混沌本质决定还是数据源和模型本身的不完善性决定也未有定论。
在经典人口模型逻辑斯蒂函数中,当控制参数变动到某一范围内时,吸引子(初始解)的微小不同则导致截然不同的趋势;同时,控制参数的在某临界值左右,对相同的吸引子也会展现完全不同的趋势走向。逻辑斯蒂函数在控制参数大于3.569946、初始解为任意值时出现的混沌态实际是源于确定性方程,即:看似混沌的行为来自于确定性系统,在更高层面上混沌是可测的。对于经济运行的状态刻画,首先,很难得到精度较高的初始点数据来源,而且对于其混沌本质目前还没有良好的模型进行拟合,所以,长期能预测经济运行状态,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但短期预判呢?
随着文艺复兴后“以人为本”的理念日益增强,资本市场扩张宣传的“自由”更是减小了个体参与市场运行的难度门槛,将“人”作为市场动态变化的可考量因素已成为学术主流,由此诞生了一系列以人性、心理等相关哲学社科论作,如《社会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等。《乌合之众》更是将个体心理的在作用群体层面上进行了主观而流畅的解析。由于人类本身特性,“理性人”的假设明显失真,这使得很多经济理论只能存在于经典教科书中而与实际经济运行状况的刻画差距较大。怎么认识市场,并在市场中获利,拉斯•特维德选取了股市这一经济运行晴雨表作为标的,展示了经典技术图分析法背后隐含的代表性心理,即市场信息心理对趋势市、平衡市、转折市、崩盘市的影响方式。技术图生效一方面因为人性心理具有固化导向,另一方面也因为这种固化导向导致自身具有强化性,从而,一旦市场绝对大多数人使用技术图谱并按照其信号作用进行交易,其有效性便得到增强,心理学效应“墨菲定律”可见一斑。
这部分作者着重讲各种技术分析的有效性,“金融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正反馈循环的问题,即长期难以预测,短期在一定程度而言可预测。”混沌本质和初始状态不可精确化决定了金融市场的“钟表宇宙”图景不可实现。如若以为存在“《葵花宝典》”练就便可一统天下,则从而可知为痴人说梦。
社会团体每项活动由此可知为复杂系统,我们所能做的,即在不确定中增加确定性概率?看着千万条路踏遍多少人的脚蹄印,对未知不那么惶惶然却多了些某些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