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热打铁,关于莉莉周的一些碎片
想起来,《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迄今一共看过三次。
第一次是大一时学校电影协会的放映,同宿舍的室友呼啦啦一起去的,全场迷之沉默甚至笼罩着烦闷的空气,大概因为时长实在不短,中途不时有人离场,捱到散场后室友们困惑地相视一笑,半真半假地吐槽这是什么鬼啦。
在那之前已经从电影杂志上看过简介和海报,仅仅如此,就笃定这是必然要与之相遇的电影,并不是“生命中不容错过的好电影”这种存在,而是一瞬间就能明白这是铸造扭曲人生,补完自我世界观的一部分,是灵魂一部分不安却永恒的归所,正如以太对于它的子民,一生中仅有少量的存在能达到如此的致密和渗透度。
如今依然是,未来大概也将永远是。
当年看完之后,很奇妙地觉得跟想象完全不同,然而却更轻易、更深地捕获和沉溺,写了人生的初次影评寄到电影杂志,居然就登了出来。现在已经完全想不起来当初写了些什么,感知到的和能够描述的,跟今天也一定完全不同,但感想即使全然迥异,感受却依然坚不可摧流向同样的地方,中二就是这么一种在散漫无序中无限接近永恒的事物。
因为中二,现在都会偶尔反思(?如果当时一起看了电影的同学里有一样喜欢它的人在,或许有未知的几率那时就遇到所谓心之友,建立起不会在时间自然流逝中突然就想切断的那种关联,不会因为成长的步调过缓而感到羞耻,恐慌,无地自容。这种事情,并非理所应当的任何必然,甚至可以说是某种理想过高现实拒否的癔病,因此只是反思,不是遗憾。
第二次是多年以前的电影资料馆,还没有翻修过的资料馆,留下的记忆莫名像露天电影。
第三次是昨晚的电影资料馆。电影资料馆果然是圣地,每次在这里看的时候,身边都有一样喜欢莉莉周的朋友。
所以说也是蛮奇妙的,明明是一部孤僻的电影,却每次都要混在人群里一起看。当然也买过盗版dvd,但买的那一刻心里就很清楚,绝对不会去播放它,在相遇这件事上,微量的被动是一种仪式,轮廓上要有投接球式的来回,程度上则是抛一个毛线头过来,立刻奋不顾身排除万难全身心扑向毛线球那样的狂热←到底在说什么鬼。
好了其实想说的是如果打算去麦田巡礼的简单路线指南。虽然圆满的规划中是整部莉莉周的关键ロケ地全面巡一遭,结果当时台风过境天气实在恶劣,仅仅是辗转换了几次车到达荒郊野外的无人车站,瑟瑟发抖地审视了一下“哦就是这个麦田吧麦子长得不错像草似的”就到此为止,姑且也算是去传说中的麦田打过了卡。朋友们,如果你们要踏上这条麦田之路的话,一定要选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啊!在这种好半天见不到什么人影的乡野,方向感为负,又没有共享单车,只有好天气才能支撑人一边在脑内复原镜头一边走下去啊。
麦田直通车:
从东京市内出发,乘车到琦玉的久喜,宇都宫方向的jr和东武都有到久喜的车次,根据出发地选换乘少的就好,到久喜之后换东武伊势崎线,(久喜这个站比较大,需要在便利店买点补给的话可以实施,后面的小农村便利店难觅)终点是一个叫“県( あがた)”的无人小站, 中途要在馆林换一下,另外东武部分车次蛮稀的,不要怀抱着23区内那种几分钟一班的期待。当然回程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车次稀,这是后话。
県这一站,就是片中津田等车的地方,这么多年过去了,车站外观依然没有什么大变化。





出站后稍微沿着路走了一下,风雨太劲基本无法在毫无遮蔽的路上逗留,穿雨衣还打了雨伞(并没有用!衣服迅速就湿了)护着相机胡乱张望的我真是形迹十分可疑……幸好没有什么人。说真的每次去根本不会有游客去的地方巡礼,在当地人民平和的目光中摸出相机,还是略有羞耻感的。






就是这样了,我的麦田之旅。真的只有麦田而已啊还是这种鬼天气……情怀全靠脑补,然而还是感到了某种意味上的满足。
要走其他地方的话,可以乘jr东北本线换两毛线直接到达足利駅 ,就是莲见和他的小伙伴们避雨喧闹初遇久野的那个车站。
东武也有一站叫足利市駅,跟jr足利駅有一段步行可达的距离。从车站为起点探索铁桥、学校、莲见家美发店等等。
铁塔和废弃工场又是另外的方向了。
↑以上仅仅是事先做的功课未亲自实践,详细攻略可以综合参考下面的资料,各有侧重,互相补充。
其4 一篇完整的个人巡礼路线札记,私心很喜欢里面的吐槽和感想,共感太多XD
说起来每次看都会留意到更清奇的点,是意料之外的乐趣,比如这次是——
没长开的高桥一生学长有点可爱。
莉莉周时期的郭智博神似长大后的须贺健太。
苍井优CD机里拿出来的碟是KK的,手机铃声是夏之王様,喔原来是KK饭的设定啊。
莉莉周也要担心销量这么现实向的问题也太让人感慨了吧,饭为组合和solo时期的路线撕也好写实。
以及说稻森泉演的星野妈妈美如稻森泉这个梗真的好笑,所以拍着惨绿青春的那个大人过程中其实是很会自寻开心的是吗←_←。
不知道下一次再看莉莉周会是何时,从年少时黑漆漆的blog用《愛の実験》当作BGM开始事实就已明了,深渊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比命运更宿命,人的某些部分是无法成长的,成长意味着死亡,并不甜美、失却幻想、毫无希望的那种毁灭式死亡。《呼吸》永远是能够带我回到以太的声音。
还有,喜欢《青春电幻物语》这个译名胜过喜欢《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