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那段记忆
1
今年2月,一本名为《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小说在台湾出版发行。这本小说虽然是叫“初恋乐园”,但讲的却是少女房思琪被补习班老师诱奸并最终发疯的故事。仅仅2个多月后,该书的作者林奕含就自杀了。林奕含死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小说中的房思琪原来就是现实中的林奕含。
林奕含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了书。不难想象,写作的过程一定极其痛苦,因为这就像一个毁容的人站在镜子前凝视着自己的脸。
究竟是什么让林奕含一定要写这本小说?
是为了找出凶手!
那么,凶手是谁呢?不是“李国华”,也不是家长和学校,而是文学。至少,在林奕含看来是如此。
林奕含一直坚信文学是美的,所以她对“李国华”起初是敬爱的,但“李国华”的“巧言令色”让她对文学产生了怀疑,到她自己写这本小说的时候,林奕含已经将文学视作了“武器”“工具”,用来描写这个世界,正如当初“李国华”用文学作为工具诱骗她一样。
试想,一个把文学当成至高之善的人,发现文学不过是诡辩,她怎能不发疯!
2
林奕含对文学的认识实在太过狭隘,她没有老子那样的胸怀,老子在用极美的语言写完《道德经》后,最后竟然写了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不是要推翻之前所有吗?然而,在林奕含看来,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是统一的。
林奕含想象中的文学世界是如此美好,然而,现实世界却让她遍体鳞伤。她在两个世界之间挣扎,她一会儿是林奕含,一会儿是房思琪,她就像被困在迷宫里,走不出来。
林奕含的经历让我想到一部日本动画片——今敏的《未麻的部屋》。众所周知,今敏最擅长制造现实和幻想之间的冲突,在《未麻的部屋》中,未麻分不清哪个是真实的自己,哪个是由她幻想出来的。剧情就不细说了。总之,在我看来,林奕含和未麻都有点分不清镜子前的自己到底是谁。
被“李国华”性侵一事给林奕含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心理创伤,经过多年的治疗,事实证明,林奕含并没有被治愈。反而在对事件的不断“回忆”中,陷入挣扎无法自拔。
3
人一旦陷入泥淖,只会越陷越深,就连上帝也无可奈何。
到底怎样才能治愈林奕含?
在我看来,只有一个办法——杀死记忆。我曾经在看过《发条橙》后想写一本关于治疗的小说,电影介绍了两种治疗方法(对象是罪犯),其一是驯服疗法,其二是厌恶疗法。驯服疗法很简单,简而言之就是用命令来纠正;厌恶疗法则是不断让罪犯重复犯罪从而让其对犯罪失去欲望。在我看来,这两种治疗方法都不是很好。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消除罪犯的记忆。所以,我想写的小说的内容大致如下:A被选中试验新发明的记忆疗法(消除记忆从而忘掉犯罪事实),在被有选择性消除部分记忆后,A被放归社会。A回到了家,但A发现家人和周围人总是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着自己,A决心查明事情真相。A慢慢发现自己曾是个十恶不赦之徒,A决定重走犯罪之路,把失去的记忆找回来……
为了小说好看才让A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现实生活中未必就是如此。
所以,你看呐,如果林奕含脑海中不好的记忆被消除了,文学于她而言,是否依然是真善美。
最后的话,消除记忆不一定得靠科技,他人的关心、自我的疏导都可以杀死不好的记忆,至少,可以用来覆盖些许人性的丑陋。
-
我的少年莫举铁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24 1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