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举办过最成功的一次赛诗会

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中国历史上最生猛、全家都是皇帝的李旦老师他爹),为生母文德皇后建寺,命名慈恩寺。 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藏法师玄奘(带着中国史上最强战队,一路升级打怪取经的那位爷),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在寺中建塔,此塔便是慈恩寺塔,又名大雁塔。 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秋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们,高适、岑参、储光羲、薛据、杜甫组成豪华天团,一起去市中心的慈恩寺旅游。 那天刚好赶上没有雾霾和沙尘暴,几位大诗人便打算登上大雁塔,饱览一下首都的大好风光。 其时,岑参刚刚从安西回首都长安述职,本着远来是客的原则,大伙决定让岑参作东请客。 岑参谋当时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倒不是因为旅游买单这样的小事,主要是因为在一年前他跟着安西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高仙芝一起搞了一件大事情,但悲催的是,事情搞砸了。 高仙芝在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打了一场非常重要的败仗——怛罗斯之战。 交战双方,是当时东、西两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唐帝国,交战地点是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境内。 这是一场迟早要打的战役,唐帝国要恢复在中亚的霸权就必须击败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亚则必须击败唐朝。 因此,波斯黑衣大食和唐帝国就在今哈萨克江布尔城附近,为争夺中亚地盘真刀真枪干起来了。 一开始,高司令仗着装备精良是占着很大便宜的。 唐军步兵陌刀列阵,“如墙而进”当者“人马俱碎”。 轻重骑兵结合,标配马槊、横刀(横刀也就是俗称的“唐样大刀”,制造横刀的技术后来被日本学去,成就了日本刀后世的声名)。 再配上强弓硬弩,那真是对敌人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无死角打击。 只可惜刀快架不住脑袋多,最终天不遂人愿,由于葛逻禄雇佣兵临阵倒戈,高仙芝兵败,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只剩下数千人逃出生天。 安西都护府在怛罗斯之战后损失惨重,精锐损失殆尽,从此唐朝军队退出了中亚地盘的争夺。 这场败仗加上之后发生的安史之乱,影响了中国后面一千年对中亚的统治,中国从此对中亚失去了控制。 阿拉伯帝国完全控制了中亚,中亚开始了整体伊斯兰化的过程。 汉族势力在其后一千多年里,再也没有机会延续到新疆以外的地区去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啊。 当然这对于彼时的岑参谋,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会知道的。 他只是心情很郁闷,朝廷这次把他叫过来,主要目的是汇报工作,要他们解释一下,“你们到底是怎么混的呀,怎么把仗打成了这个德行”。 扯远了,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为了排解岑参谋心中的苦闷,好朋友们决定约他出来散散心、旅旅游,于是大伙儿来到了长安市中心附近的大慈恩寺,准备举行爬塔赛诗大会。 第一个发言的是高适,此时四十九岁的前公安局高局长,刚刚辞去封丘县公安局长一职,正在客游长安。 碰上这种不仅能白吃白喝白玩,还能流传千古的豪华大趴,当然是一定要来,不仅来,还要首发第一炮,于是《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诞生了。 香界泯群有,浮图岂诸相。 登临骇孤高,披拂欣大壮。 言是羽翼生,迥出虚空上。 顿疑身世别,乃觉形神王。 宫阙皆户前,山河尽檐向。 秋风昨夜至,秦塞多清旷。 千里何苍苍,五陵郁相望。 盛时惭阮步,末宦知周防。 输效独无因,斯焉可游放。 话音刚落,一个人就坐不住了。 “呵呵,瞧把你能的,要不是老夫这两天闹嗓子,哪里轮得到你来开第一炮,看我的……”薛三监察吼道。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唐·薛据 薛据确认是写了诗的,但写了啥,我实在是不记得了,谁能回忆起来请@我,谢谢。 接下来轮到著名北漂杜甫写了,于是就有了杜甫这篇《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五言古诗。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现在我尝试着以我的水平,给大家翻译一下杜甫整首诗的大概意思。 大雁塔真高,佛教真厉害。 别看唐王朝表面上还是歌舞升平,实际上已经危机四伏了。 皇上就知道宠着那个胖娘们儿,大祸就要临头了还不知道! 我还没找到工作呢,找个工作怎么就这么难啊。 全诗完。 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紧接着是储光羲写了,平时写惯了田园小清新的小储,一下子写这种题材还真有点不适应,《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 地静我亦闲,登之秋清时。 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 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 虚形宾太极,携手行翠微。 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 灵变在倏忽,莫能穷天涯。 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 宫室低逦迤,群山小参差。 俯仰宇宙空,庶随了义归。 崱屴非大厦,久居亦以危。 反正我也看不懂就不解释了。 哦,最后啰嗦一句,储光羲不久后在安史之乱时,不小心做了俘虏,叛变了革命,被新旧唐书除了名,好可惜。 最后,终于到了内心极度受伤的岑参,于是著名的《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问世。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这个也不多解释了,就是“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原来大雁塔是方的,我心情不好,想出家!”